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中最为出色的作品,以叙事、写人、纪闻、写景、状物、抒情为主。描写从常德沿沅水溯流而上的各种见闻,将这条绵延的长河上的景物、人事交织在一起,绘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湘西人民生活图。沈从文的许多作品不仅表现湘西人民的美好生活,隐隐之中还流露出他的孤独寂寞之色,在其《湘行散记》中同样体现出这一蕴味。  相似文献   

2.
薛原 《科技信息》2003,(5M):22-24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沈从文散文选》浓缩了沈从文湘西风味的散文精华,20年前我就是从这本书走进了沈从文笔下的文学世界,书中收入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一个传奇的本事》和1949年后写的《新湘行记》、(1957),前三篇其实就是三个小册子,各自独立成一部小书,可以说是沈从文的散文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散文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中国现代散文之林,<湘行散记>、<湘西>代表了他的最高创作成就,在浓重的乡土悲悯感中将现实与历史交相辉映,是沈从文散文独特的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民族学史上,凌纯声、芮逸夫的《湘西苗族调查报告》是“他者描写”的第一部湘西苗族志,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是“自我表述”的第一部湘西苗族志。两部志书作者结缘于1933年湘西苗族调查,前者获得后者助益良多,后者补正和完善了前者,体现了湘西苗族调查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张兆和和沈从文的爱情故事是民国文坛上的一段佳话。面对沈从文的苦苦追求,张兆和最终应允。相守则红袖伴读,伴出令人击节的经典《边城》;相别则鸿雁传书,传成温馨悦人的《湘待散记》。抗日战火,避难云南乡卡相焘以沫;解放前夕,沈从文自杀未遂,张兆和最终唤醒沈从文。文革中不离不弃,夕阳中偕老余生。  相似文献   

6.
“乾坤入散记,化作玉玲珑。”朱自清的散文《绿》可称一篇精致玲珑的佳作。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早期提倡写实,注重对生活作深入观察。他对自然美有特殊爱好,在《绿》这篇山水散记中,以感受自然美的艺术心灵,描绘出仙岩山两处胜景——梅雨瀑和梅雨潭,从中“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地方风情小说,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调,给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增添了一幅幅湘西地区淳厚古朴的风土人情的风俗画。在这位多产作家的众多作品中,有两类题材受到人们更多的注目。一类是尽情讴歌湘西山野之乡的自然美、风俗美和人情美,在那里,我们看不到有什么假、恶、丑的东西,每个人都是那么善良友爱、轻财重义,一切都那么和谐静谧,这在他的代表作《边城》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还有一类是暴露上流社会的道德沦丧和社会现实的腐朽堕落,如《绅士的太太》、《都市一妇人》等。这两类题材带有对比意义,作家企图以湘西山野之乡带有原始初民色彩的古朴之风和完美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辨识《西青散记》是一部纪实体笔记,《散记》中的绡山田妇“双卿”并非虚幻人物.从文献载录,特别是比勘董潮的《东皋杂钞》,以为胡适《贺双卿考》中提出的“五可疑”,除个别“可疑”有待进一步考辨外,大都皆不足疑,《贺双卿考》对《西青散记》所作的断语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9.
《边城》创作于1933年,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沈从文建造了一座淳朴之城,里面供奉着淳朴、善良和美丽。他用牧歌的音调,唱了一曲渺远的哀歌,转换之间,便是都市的乡村镜像。通过对沈从文湘西世界的解读,探讨其湘西世界的都市镜像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晟嘉 《青年科学》2008,(10):50-50
假期里读完《狼图腾》,脑海里总闪现着60年代末内蒙古草原那美丽的画面。百灵唱了,春天来了;獭子叫了,兰花开了;灰鹤叫了,雨就到了;小狼嗥了,月亮升了。这美丽的歌谣在一代代草原人中传唱着。可到了  相似文献   

11.
<正>美好假期,书香缕缕。在假期,我看了许多书,有《小小孩的春天》《钢琴小精灵》《西游记》《母熊大白掌》《汤姆叔叔的小屋》等。其中,曹文轩老师的著作《饥饿的冬季》,我格外喜欢。《饥饿的冬季》包括很多篇小故事,比如《鸭宝的河》《饥饿的冬季》《三角地》《尖叫》等。其中,《饥饿的冬季》这篇最让我感动。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夏天和秋天没下一场雨,结果颗粒无收。这是一个漫长的冬天,人  相似文献   

12.
斯蒂芬·柯林斯·福斯特创作了《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老家》、《老黑奴》、《噢!苏珊娜》和《美丽的梦神》等一大批经典“怀旧”歌曲。他的歌远走欧洲、亚洲,走遍全世界,他和苏格兰的彭斯、奥地利的舒伯特一样,属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3.
湘西民居建筑艺术,无疑是中国建筑中的瑰宝。本文通过对湘两民居建筑的形式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以便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将湘西居民建筑与湘两现代民居住宅科学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湖南西部地区民居建筑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魏源是我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先进人物,他一生硕果累累。在哲学、文学、地理和方志很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身为湘西人,魏源与现代意义上的湘西有着不解之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魏源是现代意义上的湘西人;他的《圣武记》卷七对现代意义上湘西的乾嘉苗民起义进行了具体的载述,为清中叶划分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审定刊校了道光本的《凤凰厅志》。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我和熊卫民初识于英国剑桥大学.他博览群书,思维活跃,在口述科学史、科学家研究方面成果丰硕.茶余饭后,在美丽的康河河畔,我经常有幸聆听他对历史与社会的精辟见解.他的新作《金霉素·牛棚·生物固氮——沈善炯传》(后简称《沈善炯传》,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出版)正是他在剑桥访学期间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石永爱 《科技知识动漫》2010,(13):102-102,118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强劲东风吹拂下,我校也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其中湖南省重点课题《湘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的研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课题组成员已汇编了《湘西童谣》《湘西传说》,还编写了校本教材《魅力湘西》。教材由湘西美景、湘西风俗、湘西传说、湘西童谣、湘西名人五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除了编写的四篇课文以外,还有一个“语文实践乐园”。这个“实践乐园”的编排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亲自去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去感受他们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耳濡目染,在不经意间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17.
《赤魇》集包括《赤魇》《雪晴》《巧秀与冬生》《传奇不奇》四篇小说,陆续写于1945至1947年间.作为最后的湘西故事,多数论者认为这是沈从文创作的挽歌.然而与二三十年代的湘西故事对比,《赤魇》存在三个“我”的声音,即18岁的我、中年的我及30年代处于巅峰状态的我在文本中相互碰撞.这三者间的紧张构成《赤魇》集独特的审美风貌;而《赤魇》集背后的文化思考,也需从这三者间的互动中详加考虑,才庶几可以窥见其中的脉络与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这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她不仅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30年代中国文坛的代表作。"享有如此高赞誉的,就是沈从文的《边城》。《边城》叙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初湘西边城茶峒的一个朴素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是忧伤美丽的,而《边城》享有极高声誉的原  相似文献   

19.
赵军平 《科技信息》2010,(35):I0419-I0419,I0441
湘西世界是沈从文心中理想的家园,心灵的归宿。在他湘西系列的作品中,给我们勾勒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画卷,湘西是作者心中的圣士。沈从文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在那里世代生活的人们,尤其是女性,他们一任命运的拨弄而不变初衷,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泪水和欢笑;模糊了幸福与悲痛;淡忘了追求与信念,相信生来如此。沈从文则力求展现湘西女性的悲剧命运。自身性格特征与外界因素的束缚使他们无法走出命运的沼泽。  相似文献   

20.
书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的海洋,可以打开人们心灵的大门。假期,我看了很多书,有科学类、文化类,还有历史类。其中有一本书让我铭记于心,它就是《我不是讨厌鬼》。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叫方耀,他以前是一个不懂得尊重人、凡事都不在乎的小孩。他在学校里用泥巴弄脏同学的衣服,在家里对家人说话没大没小,从不用"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因此受到同学和家人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