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之后,有关其消费理论对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理论,特别是对西方马克思的影响作用。受其影响,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实践期和马克思的消费文化理论现代发展期都与马克思理论具有相同的视角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观以其消费社会理论为思想背景,以马克思主义和符号学相结合为分析方法。他认为大众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消费性成为大众文化的本性。波德里亚在具体阐述他的消费社会大众文化观时显示出理论上的矛盾性,但这种矛盾性并不影响其理论中所蕴含的政治意义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让·鲍德里亚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社会学家,也是引起20世纪当代西方学术界热门研究的思想理论家之一,他的消费理论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和马克思所描述的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已有很大的不同,当今社会已经从生产社会进入到了消费社会,消费已构成了社会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4.
运用布尔迪厄的"惯习"理论阐述中国传统消费文化变迁中的旅游消费理念。主要论述了传统消费文化对旅游消费理念的影响,诠释了惯习与旅游消费理念的关系,并提出应树立旅游消费环保理念、旅游消费科学规划理念和旅游消费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的消费不光是关于概念,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而主要指意义的消费,人们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主要不是为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境",追求某种"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文化,女性消费包涵了社会性别的底蕴,消费的符号意义是由社会决定的,由媒体及其它机构塑造的,具有其特殊的符号意义。文章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基础,探讨消费文化背景下及大众传播语境下女性消费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6.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虽然没有对消费理论及休闲消费进行过专门、系统的阐述,但散见于他的著作中的关于休闲消费的内容是极丰富而深刻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而政府也在积极拉动内需,寻找新兴消费点。因此,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的休闲消费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推动休闲消费快速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在谈到法治问题时阐述了他的消费欲望观、消费道德观、消费与需求关系观、奢侈消费观,这些观点有对有错,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消费任何物品或服务都是需要时间的,其中休闲消费需求更是受到闲暇时间的严格制约,但传统的需求理论对此关注不够。现通过将闲暇时间引入休闲消费需求分析,深入讨论了现代社会强制性"工作-闲暇"制度安排下人们的休闲消费抉择问题,揭示了闲暇时间对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宣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变成消费景观王国,资本所刻意建构的消费社会景观是在物质对人异化基础上的再度异化,整个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一种"景观拜物教"。"景观"窒息了人的创造性与革命性,使人屈从于这一异化的力量,主体从被殖民转向自我殖民。"景观社会"理论揭露了资本的意识形态控制,在更深层异化统治中寻找人类自我解放的可能性,对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尖锐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0.
人作为社会存在,消费无所不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上时尚消费的轨道。拒绝时尚消费本质上也是关注时尚,是以反时尚的生活方式建构认同。在齐美尔时尚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时尚与消费,通过研究社会多元化的时尚消费,把握时尚现象,对于理解现代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王楠 《奇闻怪事》2011,(9):46-60,24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已成为生活的必须,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消费社会”的发展特征,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电视媒介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在传播立场、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上都发生转变,与消费社会共谋,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本文以消费、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符号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电视媒介传播进行现状分析,揭示出消费社会与电视媒介是^何共谋的。进而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及电视媒介作为传者的偏向3个方面分析二者共谋带来的消极影响:视觉表达肤浅、内容表达趋同、意义表达虚无;对受众价值观产生了自我实现功利化、对幸福的追求物质化、人性结构单一化的影响;电视媒介作为传者传播注重电视的商品主导、受众主导、技术主导。  相似文献   

12.
基尼系数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函数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凯恩斯传统经济学理论出发,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说明了基尼系数与边际消费倾向之间成反比的函数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了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对社会消费需求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异化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为解读当代中国异化消费现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本文在分析当前中国消费异化的现象和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条解决和革除消费异化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楠 《奇闻怪事》2011,(10):39-45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已成为生活的必须,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消费社会”的发展特征,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电视媒介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在传播立场、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上都发生转变,与消费社会共谋,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本文以消费、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符号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电视媒介传播进行现状分析,揭示出消费社会与电视媒介是如何共谋的。进而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及电视媒介作为传者的偏向三个方面分析二者共谋带来的消极影响:视觉表达肤浅、内容表达趋同、意义表达虚无;对受众价值观产生了自我实现功利化、对幸福的追求物质化、人性结构单一化的影响;电视媒介作为传者传播注重电视的商品主导、受众主导、技术主导。笔者最后针对不良影响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影响、对传者的要求三个方面提出了积极对策。希望本文能够对消费社会中电视媒介的良性发展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冯文华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4):106-106,22
投资与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两架马车,而消费是社会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消费需求作为最基本、最不可替代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扩大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城市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日渐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却不如城镇居民,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其中一辆马车是消费,光增加城市居民的消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消费需求。本文着眼于两方面的收入差距,指出提高农村收入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性。  相似文献   

17.
技术、市场等现代因素向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升华。现代社会技术与市场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生存层面。技术消费是技术哲学、传媒经济学和消费经济学边缘产生的概念。技术消费为消费社会符号的编码解码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文化器物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符号是判断文化传承脉络的主要依据,技术消费深度决定器物文化传承的时空深度。技术消费的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是消费社会信息经济和传媒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所谓消费是指用物质资料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消费分为生产消费与非生产性消费。生产过程中劳动工具和原材料的消耗,叫生产消费,属于生产本身。用物质资料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叫非生产性消费。一马克思考察消费在生产总过程领域中地位时,曾对消费与狭义的生产作了详细的论述,以阐明它们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先从宏观上把握: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如再深入地观  相似文献   

19.
消费的本质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目的应该是使人达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重要意义是给人一种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繁荣和需求能力的增长,物质消费并未给人带来理想的幸福生活,人类社会反而陷入了消费快乐与痛苦的混杂困境.笔者认为要走出这一困境,必须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并以此为指导,达到幸福消费.  相似文献   

20.
吴莲 《创新科技》2006,(6):20-21
构建节约型的消费结构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部分。科技对居民消费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必须依靠科技才能够得以实现和普及。构建节约型消费方式的动因消费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过程,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起点,而且,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有什么样的消费,就有什么样的生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来拉动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始终不能得以解决,于是便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