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棉花杂交种的增产潜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1988年开始,我们选育的“102”和“128”两个杂交组合,1994年在132团种植4亩,均比“新陆早一号”增产.其中杂一代增产34.7%,杂二代增产23.1%,表明杂交棉有广阔的利用前景.为使这项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主产力,1994年在兵团科委、石河子科委及132团领导的继续支持下,杂交制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制种成本大幅度下降,亩产种子量比1993年增长了7.9倍,现将杂交制种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4年我团对石河子棉花所提供的棉花杂交种“102”F_1代,“102”F_2代、“127”F_2进行了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认为“102”F_1代、“102”F_2代杂交种具有早熟、丰产、品质好等特点,完全适合石河子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新陆早一号较理想的替代种.  相似文献   

3.
早籼“科梅”系1970年用“IR—8”与“红梅早”杂交育成,于1974年选育定型。“科梅”在我省作早稻裁培,全生育期116~122天,成熟期与“广陆矮4号”相防,属早籼迟熟品种。诸暨县农科所于1973年小区测产亩产955斤比“广陆矮4号”增产10%,1974年本省7个试种点测产,都比“广陆矮4号”增产,平均增产12.1%;诸暨县农科所种植0.46亩,亩产1065.2斤;1975年据不完全统计在本省82个测产点中,“科梅”比“广陆矮4号”增产有58  相似文献   

4.
从1974年起,我们先后选育了“农进二号A”、“桂花黄46A”等不育系和选配了一些强优势杂交组合.为了进一步摸索制种规律和寻找更理想的强优势组合以运用于生产,去年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制种和新杂交组合的比较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农进二号A×幸吨”组合,具有较强优势、制种较易等优点。是运用生产的一个有苗头的组合.  相似文献   

5.
我县杂交水稻的生产,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全县从1976年杂交水稻生产示范115亩,1977年发展到24,224亩,其中晚稻22,093亩。从各地实收结果看,去年全县大部分地区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据252个单位5,261亩统计,杂交水稻亩产768.8斤,比早金凤平均亩产688 9斤增产11.6%,亩产1,000斤以上的有245亩,超“纲要”有11,488亩,单位产量最高的仙降区阁巷公社1大队11队1.1亩,平均亩产1,183斤,红旗公社一桥大队2队10.0了亩,平均亩产1,080斤。全县杂交水稻100亩以上丰产片38个单位,其中37个单位获得增产,1个单位平产。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杂交水稻的制种季节一般都安排在夏季或秋季进行。此种安排方式,前者少种一季晚稻,后者隔离困难纯度难以保证。浙江省临海市杜桥区农技站从1988年开始进行杂交水稻春季制种研究,在有关人员的配合下,连续两年春制均获成功。试验采用汕优10号的组合,春制5.54亩,亩产79.41公斤,比夏制亩产72公斤的增产10.29%。  相似文献   

7.
我所驻井岗山大队蔬菜基点的同志与贫下中农一起于1969年开始进行番茄杂交组合的研究,选出了“北京早红”ד粤农2号”,“北京早红”ד满丝”,“北京早红”ד东州24号”三个杂交组合(以下简称北×粤、北×满、北×东),1970年多点试种结果,杂种番茄产量比当地栽培品种“北京早红”、“长箕大红”增产1~5倍,深曼群众欢迎。1972年试种面积扩大到412亩,杭州郊区种植30亩北×粤、北×满,平均亩产11000斤。其中3亩北×粤亩产高达14130斤。此外,据井岗山9队试验,杂种番茄较亲本增产26.5~66.7%,尤以北×粤、粤×北的绝对产量与增产百分比表现最高,北×满、北×东、东×北次之。  相似文献   

8.
在1984年用042号稻瘟病菌株接种9个杂交水稻组合的亲本、F_1、F_2、F_3代的结果表明,IR_(24)、IR_(26)和吉粱各具有1对显性抗瘟基因;V_(20)A具有2对隐性抗瘟基因;早36具有2对显性抗瘟基因;3624-33具有2对显性互补的抗瘟基因,VT34-1具有1对显性和1对隐性抗瘟基因.  相似文献   

9.
用9号白叶枯菌株接种9个杂交水稻组合的亲本。F_1、F_2和F_3代的结果表明,VT_(34-1)具有2对显性互补的抗病基因;IR_(26)和3624—33都具有3对显性互补的抗病基因;早36具有2对显性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对20个棉花三系杂种F1进行了比较试验,对照品种为新陆早1号。结果表明:参试杂种F1中有7个杂种皮棉产量高于新陆早1号,其中中A×4R-22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5%,但未达显著水平。在产量组成因素及纤维品质指标上有不少杂种F1却明显优于对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特别在铃重和绒长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可见三系杂种在提高产量和概进纤维品质上有很大的潜力可供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杂交早稻新组合威优242在我省正季栽培的生育期,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威优242的生育期比当前生产上的主栽组合品种威优49和鄂早6号明显提早,产量与威优49相近;但比鄂早6号显著增产,很适合在我省三熟制双季稻区作“油菜—早杂—晚杂”等新的栽培模式的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12.
对棉花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应用DPC进行对比试验表明 ,北疆选用新陆早7号较适应高密度栽培23.1×104 株/hm2 密度 ,每公顷产皮棉2635.5公斤 ,增产11.7 % ,霜前花率达到84 % ,衣分为38.7 % ,投产比为1 :1.8 ,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3.
<正>“102”和“128”是近年来石河子棉花所选育并筛选出的早熟高产优质的杂优组合。其组合为:“102”—新陆早一号×C—2441;“128”—929×pm83—4。为了探索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在师棉花所杨烈明副研究员的指导和助理农艺师闵耕同志的现场指挥下,1993年在我团良种连541号3条田安排种植了C—2441原种1.9亩,新陆早一号原种5.5亩,pm83—4原种1.7亩,929原种5.4亩。四个亲本共14.5亩。因考虑到盛花期劳力紧张,故实际制作面积是“102”父本0.95亩,母本2.14亩,“128”父本0.85亩,母本2.1亩,共6.04亩。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农科院从1974年开始先后照射了13个杂交水稻组合,多数是F_0、个别是F_1的种子,目前正分处于M_1至M_6代。他们从已达M_3代以上的材料中均选到一些好的单株正继续选择,而代数最高的两组合(闽优一号、V41A×IR26)1977年M_5在海南岛有36个株系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我们利用诱变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育出一个较早熟、高产和抗病的早籼新品种“红丰早”。一九七六年早造品比结果比对照种(广陆矮4号)增产11%,比当地推广的中熟当家种“珍珠矮”增产8.76%。全生育期114—118天,比“广陆矮4号”迟4—5天,比“珍珠矮11号”早10—12天。试种亩产一般能达700斤以上。现正在扩大试种中。  相似文献   

16.
北疆棉区自然资源独特,农业经济比较脆弱,气象对棉花生产影响极大,无霜期仅151-169天,常规的植棉是制约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我场2002年选用北疆自育的新陆早13号、新陆早10号两个品种,用高密度优化栽培技术措施,取得了一定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五种不育细胞质型十二个不育系与“7623”恢复系杂交F_1、F_2、F_1B_1以及其中[BT]型五个杂交组合的F_3、部分F_4、F_5等各代共3.286株植株的花粉育性表现及遗传分析结果。发现在“7623”恢复基因作用下,十二个组合的F_1代育性部分恢复;F_2代能育株:不育株量15:1的分离,F_1B_1代量3:1的分离,估计“7623”恢复系具有两对在孢子体水平上广泛作用于各种不育细胞质型并能部分恢复花粉育性的显性恢复基因;[BT]型F_2代单株花粉育性与F_3代相应株系平均花粉育性之间显著相关,证实这两对恢复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累加效应;[BT]型F_3代中符合3:1分离比株系平均花粉育性差异不显著。表明这两对基因具有同等恢复能力;各代能育株育性变异幅度较大,认为在不育细胞质遗传背景下,恢复基因所表现的恢复度有很大的反应规范。讨论了选择具强恢复力同质恢复系的可能性以及了解恢复基因遗传对新恢复系选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绍兴市合作公社小坛大队在绍兴市种子公司支持下,去年杂交玉米丹玉6号春季制种又获得大面积高产,49.4亩制种面积平均亩产434.95斤,比1981年每亩增产86.81斤,比一般大面积制种田增产三,五倍;发芽率也达97.72%,比1981年提高3.63%,纯度达到98%以上。其中6队15.9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9.
经比较参试品种中综合表现最好的是新陆早10号 ,霜前皮棉产量较对照增产7.40 % ,全生育期129天 ,较对照短7天 ,属特早熟、丰产、优质、抗枯、耐黄品种。其次是中36,霜前皮棉产量较对照减产8.53 % ,全生育期135天 ,较对照短1天 ,属早熟、优质、抗病品种。新陆早7号仍是无病和轻病区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0.
桑树新品种“育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在1953年采用“湖桑39号”作母本,广东荊桑为父本,进行花粉杂交,经过多年的培育、选择、反复鉴定而选育成功。其优点:一、早熟、丰产、抗病、生长势强。1.发芽早、成熟快、叶质充实。据调查,比现行早生品种“早青桑”提早发芽三天左右,叶质硬化亦较迟,适宜全龄用叶。2.发芽率高、发条力强。发芽率在85%以上,比现行品种“湖桑32号”发芽率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