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行星式搅拌釜高黏熔体中固液混合过程,研究搅拌桨自转速度和安装高度对搅拌釜混合性能的影响.采用欧拉模型、动网格技术和用户自定义函数,在搅拌桨不同自转速度和安装高度下,数值计算了搅拌釜内固液两相流的流场、混合时间和搅拌桨的扭矩,用搅拌功率和单位体积混合能评价搅拌釜的混合效率.计算结果表明,搅拌桨自转速度从20r/mim提高到60r/min,物料混合时间缩短,搅拌功率和单位体积混合能增大,混合效率降低;搅拌桨安装高度从20mm增加到60mm,物料混合时间缩短,搅拌功率变化不大,单位体积混合能减小,混合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无定位船沉箱安装施工技术,以已安装沉箱作为依托,通过挂靠沉箱的倒链来调整沉箱的位置,在测量仪器的控制下,通过格仓注水调整沉箱的倾斜度,并使之平稳坐落于已整平好的基床上,达到沉箱精确安装的目的。无定位船安装沉箱施工技术,节省了定位船的使用费用,并且操作简单、快捷,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对风电安装船升降过程的远程监控,本文以移动终端作为上位机,西门子S7-1200系列PLC作为下位机开发了风电安装船分布式升降监控系统.下位机PLC基于USS协议实现对现场变频器的控制,基于Modbus协议与现场数据采集模块通讯,实时采集现场数据,下位机PLC负责对风电安装船升降过程的实时控制;上位机移动终端负责过程监视和人机交互,操作人员通过上位机移动终端对风电安装船升降过程远程监控.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过TCP/IP协议进行通讯.系统试运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能够满足风电安装船升降过程远程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消除强制式搅拌机的低效率区,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根据双排叶片的搅拌装置结构,采用理论分析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主副叶片安装角、主副叶片的关系、搅拌臂排列形式、拌筒长宽比和搅拌线速度等搅拌装置参数对搅拌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各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和相互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主叶片安装角、主副叶片排列关系、单轴搅拌臂相位和双轴搅拌臂排列是双排叶片搅拌装置的首要性能参数;对目前普遍使用的双卧轴式搅拌机的较优参数匹配推荐为:主叶片轴向角45°、径向角35°,副叶片轴向角35°、径向角45°,主副叶片变径、同向关系,单轴搅拌臂相位90°,双轴搅拌臂平行布置,拌筒长宽比大于1,搅拌线速度1.2m/s.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双滚筒再生搅拌设备的搅拌均匀性,对内筒转速、叶片安装角和搅拌臂相位角进行了设计,利用基于离散元方法(EDEM)的仿真软件建立了双滚筒再生搅拌设备模型,对搅拌过程进行了离散元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设计范围内提高转速、减小叶片轴向安装角可以提高双滚筒再生搅拌设备的搅拌均匀性;在供料速率一定的情况下,搅拌臂相位角过大不利于混合料的搅拌;搅拌臂相位角对粗集料均匀性的影响程度非常显著,通过减小相位角可以快速降低其离散系数,提高搅拌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计算风车安装船的站立稳定性,分别建立了不同约束下的风车安装船桩腿有限元模型,即传统铰支模型和桩土相互作用下的模型.利用这2种模型,从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方面对桩腿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桩土相互作用模型的静力分析结果和铰支模型相差较大,其中最大应力都远低于桩腿屈服强度;2种模型下桩腿的固有频率略有差别,最大弯矩都发生在桩端处,未出现在水面附近;桩腿在变载荷下的最大位移偏大于静载荷下的最大位移.风车安装船桩腿结构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能;稳定性分析时采用桩土相互作用模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差速双滚筒的颗粒搅拌均匀性和参数最佳匹配值,选择线速度、滚筒倾斜度和搅拌叶片安装角作为独立变量,利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方案,利用离散元法和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参数优化,得到了差速双滚筒的参数优化匹配值.结果表明:差速双滚筒在细颗粒搅拌均匀性方面有优...  相似文献   

8.
船舶主尺度决定了船舶的经济与技术特性,如稳性、操纵性、快速性、载重量、造价等.在船舶设计过程中,确定主尺度是船型方案设计第一阶段,是后续技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在对第三代风电安装船特点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了目前世界范围内第三代风电安装船主尺度资料,分析了风电安装船各个主尺度对载重量敏感性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结合实践经验,运用统计学方法回归出了一套主尺度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稳定性验证,该公式可供船东选择最佳船型尺度时和设计部门进行方案设计时或者进行船型技术经济性能论证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LE RETRALT”获得法国船级社特许并正式作为吸纳型推进装置在船舶上安装和使用。 该推进装置通常隐藏在船底部,靠油压装置推向外侧。比如停泊时想把船向前移泊,正碰上顶风顶流,此时需要最谨慎的低速操纵。该推进装置便可保证操纵自如和绝对安全。 与第一代首侧舵装置相比“LE RETRALT”更具有重量轻、携便性和可靠性、外推效果佳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根据搅拌过程中物料的运动特点,提出了判断叶片安装角合理与否的准则;通过对物料单元的受力分析和叶片前密实核心的定性分析,确定了叶片安装角的合理取值范围,并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双卧轴搅拌机的叶片安装角与搅拌臂排列形式、拌筒长宽比、叶片个数和搅拌线速度等参数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叶片安装角受搅拌机其他结构和运动参数的影响和制约,确定时要综合考虑各参数间的关系,保证物料在拌筒三维方向同时得到均匀搅拌;双卧轴搅拌机叶片安装角的取值范围为31°~45°,其中宽短型的推荐值为35°。  相似文献   

11.
以NaCl颗粒在水中的溶解为例,对湍流状态下周期性变速旋转的(改变桨叶转向或速度大小,分别称为周期性换向搅拌和周期性依时搅拌)Rushton桨搅拌槽内的混合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稳速搅拌进行了对比。实验过程中测量了不同搅拌模式、不同桨叶安装高度时颗粒的溶解时间,结果证明,搅拌槽底部的流型对NaCl的溶解有重要影响;桨叶安装高度对溶解速度的影响不大,周期性依时搅拌时的溶解时间比稳速搅拌时稍短,而周期性换向搅拌则能明显加快溶解速度,提高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12.
连续式搅拌设备与间歇式搅拌设备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连续式搅拌与间歇式搅拌设备的特点,从两种设备的计量原理、控制原理、搅拌原理、混合料的特性等方面加以探讨,分析连续式搅拌设备较之间歇式搅拌设备优秀的特点,指出:连续搅拌设备是一条流水生产线,让搅拌工艺过程的所有工序在时间上重合,在空间上顺序;而间歇式搅拌设备则是一台单机,让搅拌工艺过程的所有工序在空间上重合,在时间上顺序。  相似文献   

13.
以某一特定穿浪双体船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机流体动力(CFD)仿真软件,模拟了船体在不同海况和航速下的运动响应,通过对缩减船的纵向运动程度的分析,初步确定了T型水翼的安装位置为距离船艏9~39 m处,并对不同安装位置和不同立柱高度的T型水翼进行了水动力仿真,依据T型水翼的减摇原理以及对其在不同条件下升力系数曲线的分析,得到了受船体约束的T型水翼的最佳安装位置为距离船艏29 m及最佳立柱高度为2.55 m.结果表明:与船体相适配的T型水翼减摇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了穿浪双体船的耐波性能.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远洋实习船机舱监测报警系统,这一系统安装于实习集控室内,与船上原有系统同时运行,专供实习学生使用,对学生快速掌握机舱内计算机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熟悉主机和机舱内各种辅助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运行数据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油轮上液位的计量大多数是以手动测量为主.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造的油轮上大多安装了液位测量的仪表,但是由于技术原因,这些仪表也只能用于监控,不用于计量.尽管如此,在油轮上使用雷达液位计进行计量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研究了雷达液位计用于油轮在液位计量方面的问题,探讨了油轮上使用雷达液位计的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消除渔民私自关闭或拆移北斗示位仪的现象,进一步加强渔民作业规范管理,减少渔船发生海损事故和违规作业现象,根据测试船不同位置安装北斗示位仪,采用静态(测试船停泊状态)、动态(测试船航行状态)两种方式,对雷达信号、航行通导设备电磁波、船舶震荡等干扰因素进行测试,分析最佳安装位置和固定方法.底座式焊接安装方式对设备的防...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复杂海域下顺利实现长距离高性能砼的输送,在与搅拌船方案的经济效益对比之后,施工人员采用了在横梁排架间架设二层平台的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剩余电流动作漏电保护器的定义及其工作原理.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于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认识错误、安装错误、与接地线的配合使用等几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数值模拟是有效研究大型工业设备内部流场的手段。采用多重参考系和湍流标准k-ε模型对结晶器内部流场进行描述。利用激光粒子测速仪(PIV)测量的实验室小型搅拌槽的实验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搅拌设备内部的流场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搅拌桨安装位置及运行参数对流场的分布影响,优化了结晶器的结构与运行参数:搅拌桨安装高度1 000 mm,导流筒柱段长度2 000 mm,搅拌转速70~80 r/min。  相似文献   

20.
针对底吹-机械搅拌耦合铁水预处理脱硫的气体与熔体的相互作用过程,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 15.0和物理模拟的方法,针对某钢厂120t底吹钢包脱硫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从流场、气体体积分布等方面研究了搅拌桨结构、搅拌转速、通气流量、偏心度对铁水包内钢液混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SSB-D桨,搅拌转速200r/min,通气流量为1.5m3/h,偏心度0.4时,熔池内的流场分布得更均匀,镁蒸气气泡在铁水中更加分散和细化,增加了镁蒸气与铁水的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了镁蒸气的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