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烯烃歧化(Olefin Metathesis)是指两个相同或不同的烯烃分子在催化剂作用下双键发生断裂,并进行亚烷基(Alkylidine)交换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烯烃分子的反应。其一般反应式如下: 式中,R_1~R_8可以是氢、烷基、芳基等,也可以是含有官能团的烷基。烯烃歧化反应自六十年代由美国科学家班克斯(Banks)等发现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甚至有人认为它是继齐革勒-纳他(Ziegler-Natta)发现聚合反应后的又一重大发现。烯烃  相似文献   

2.
甲苯歧化和碳九芳烃烷基转移反应是石油化工中的一个新工艺,  相似文献   

3.
张建成 《科学通报》1980,25(19):886-886
酸催化的水合反应在烯烃亲电加成机理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水合速度不仅与烯烃不饱和碳上取代基的性质和数目有关,而且与取代基的位置有关,对此迄今未见合理的解释.烯烃水合及与卤化氢加成时的产物定位问题也是久为大家关注的一个课题.这类反应生  相似文献   

4.
汪汉卿 《科学通报》1975,20(10):470-470
一、反应过程的性质和研究的方法 铋和钼的混合氧化物是低级烯烃氧化过程中(如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比较广泛采用的催化剂。 丁烯氧化脱氢生成丁二烯的催化反应过程,我国和国外都已进行了研究。这一过程的性质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属于氧化-还原机理,即在反应过程中,由于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反应而被反应物还原,而气相中的  相似文献   

5.
烯烃与异丁烷的烷基化反应,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主要途径。目前工业上使用的液体酸催化剂有一系列严重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以固体酸代替液体酸催化剂。我们研究了固体超强酸上烯烃烷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张经坤 《科学通报》1983,28(2):91-91
自Schikorr提出了3Fe(OH_2)-→Fe_3O_4 2H_2O H_2↑反应之后,又有人对这个反应进行了研究。但上述报道都认为产生氢(H_2)的机理是不清楚的。Schrauzer推想氢气的产生一定和歧化过程中生成Fe~0有关。本文拟通过对无氧气氛下Fe(OH)_2歧化产物的穆斯堡尔研究,进一步研究Fe(OH)_2歧化过程中产生氢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正十八烷的裂解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十八烷裂解产物中残余液态烃组分的研究来探讨气态烃碳同位素的分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正十八烷在相对低温条件下的裂解和聚合作用与高温阶段导致轻烃和多环芳烃生成的歧化反应,可能是造成热解实验中普遍存在的气态烃碳同位素组成发生倒转的主要原因.这将为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的定量模拟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原油裂解气的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烯烃在光促进温和条件(常温常压)和非贵金属Co(OAc)2的催化下与二氧化碳的羰基化反应; 同时对反应进行了13CO2和13CH3OH同位素实验研究. 13CO2和13CH3OH同位素实验研究表明, 光促进下本实验体系中二氧化碳参与的羰基化反应所得产物羧酸甲酯中的羰基碳约有50%来自CO2, 另50%来自CH3OH.  相似文献   

9.
叶常青 《科学通报》1988,33(16):1230-1230
氢化钠作为路易斯碱广泛地用于有机合成,但它单独地不能作为还原剂使碳-碳不饱和键还原。我们发现三茂稀土配合物—氢化钠体系可还原烯烃及区域选择性地还原双烯烃。迄今为止,三价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中以σ键与金属结合的有机配体对反应的影响很少研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1979,24(2):79-79
在国内外,由于苯的用途广、用量大,随着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二甲苯的需要量也日益增加,以致在石油化学工业中,甲苯、苯和二甲苯的供求不平衡,甲苯生产过剩,而苯和二甲苯短缺。为此,利用歧化反应使甲苯转化为苯和二甲苯的工艺引起广泛的重视。甲苯歧化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泽莹 《科学通报》1987,32(9):676-676
一、前言 烯烃-金属-卡宾络合物是烯烃易位,链烯烃环化和烯烃Ziegler-Natta聚合中重要的中间产物,Casey等人报道了η~2-烯烃钨卡宾络合物的合成及结构。我们用肉桂醛缩苯胺三羰基铁[C_6H_5CH=CH-CH=NC_6H_5]Fe(CO)_3(I)与芳基锂反应,产物用(C_2H_5)_3OBF_4烷基化,得到η~4-烯烃卡宾铁的络合物。此络合物在0℃的甲苯饱和溶液,在-35℃左右冷却数天,即得到标题化合物的桔红色柱状单晶体。  相似文献   

12.
Mo-Cu-S配位化合物或原子簇状化合物与生物的活性功能有关M(?)ller等人系统地研究了硫代钼酸盐与铜的反应,在不同的钼/铜比条件下,得到钼/铜比为1:1,1:2,1:3的原子簇化合物。我们以(NH_4)_2MoS_4、CuCl和NH_2  相似文献   

13.
杨频 《科学通报》1993,38(10):958-958
<正> 烯烃与异丁烷的烷基化反应,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主要途径。目前工业上使用的液体酸催化剂有一系列严重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以固体酸代替液体酸催化剂。我们研究了固体超强酸上烯烃烷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14.
李黎 《科学通报》1990,35(18):1387-1387
从前我们用MoCl_5合成了双钼配合物{Mo(S_2CNEt_2)_4}·{MoCl_6}。本文研究的是一个相关的标题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一、合成 将含1.0g(3.66mmol)MoCl_5的6ml甲醇溶液加到14ml含2.5g(14.6mmol)Et_2NCS_2Na的甲醇溶液中。反应在氮气保护下,于室温下反应24h。过滤反应混合物以除去杂质,将0.3  相似文献   

15.
钱长涛 《科学通报》1988,33(24):1870-1870
我们曾报道三茂稀土-氢化钠体系能还原烯烃和催化烯烃异构化,并发现反应活性与三价稀土离子半径有关;在(C_5H_4CH_2CH_2CH_2C_5H_4)LnX·THF-NaH体系中,不同σ配体对还原烯烃也有明显影响。这里我们将报道L_2YCl·(THF)_n-NaH体系还原烯烃的结果,以及不同π配体和反应条件对该体系还原烯烃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5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故事(从发现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治斌  戴立信 《自然杂志》2005,27(6):326-329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由三位有机化学家法国人Yves Chauvin,美国人Richard R.Schrock和Robert H.Grubbs分享,以表彰他们在发展烯烃复分解反应中做出的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发现烯烃复分解反应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这个反应已经发展成为有机和高分子合成中的有力武器.今天,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医药和高分子材料行业,在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邵美成 《科学通报》1984,29(2):86-86
前言一些元素如钒的化合物可以作为烯烃、环烯烃环氧化一类反应中很有效的催化组份。如像二乙酰丙酮氧钒VO(Acac)_2这样的二酮螯合物就可通过下列反应实现高选择性的环氧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氧化烯烃分子是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在众多的氧化剂分子中,分子氧吸引着化学家的目光.然而,基态的分子氧与大部分烯烃分子白旋禁阻,极大地限制着它的应用.光敏氧化反应能够有效克服这一瓶颈问题.相对于很多热化学反应,光敏氧化反应中光和氧作为“纯洁试剂”参与反应,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反应在室温下进行,避免了高温下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邓道利 《科学通报》1990,35(8):638-638
双(环戊二烯基)稀土金属氯化物(C_5H_5,)_2LnCl,在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60年代初R. E.Maginn首先合成了这类配合物,然而由于这些配合物对氧及湿气极其敏感而且又易发生歧化反应,所以二茂轻稀土氯化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尤崇杓 《科学通报》1980,25(19):905-905
在固氮酶的酶促反应中,过渡金属钼在活性部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钼在固氮酶中的功能及其配位化学迄今尚未彻底阐明.为探索其作用,曾用模型化合物和从固氮酶中提取低分子量的钼肽或钼辅因子来进行研究.本工作是用棕色固氮菌所产生的钼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