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角度评述了《红楼梦》研究新著《红楼梦艺术精神》的价值:该书对《红楼梦》艺术精神的探讨溯及庄子,开辟了一条认识《红楼梦》艺术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新途径;该书从多角度进行的艺术形式个案研究揭示了《红楼梦》的特殊艺术魅力;该书对研究者和普通读者的其他价值。  相似文献   

2.
海滨 《昌吉师专学报》1999,(1):30-34,38
本文从《红楼梦》十七、十八两回的脂评入手,探讨了脂评的四方面的重要价值:脂评提供了《红楼梦》成书过程、背景与本事,腊评暗示了小说中人物命运和整体结局;脂评总结了小说的艺术成就;脂评作为阅读文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端木蕻良对《红楼梦》艺术的反复品味研究,成为他1940年代桂林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资源。细察此期小说文本,至少有三个方面体现出《红楼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一是塑造了以"宝玉"为原型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二是在"真情主义"、幻灭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红楼梦》式的悲剧结构和精神;三是在艺术上,神话和暗喻结构的运用、叠印手法和具体意象等方面都与《红楼梦》暗通款曲。1940年代端木蕻良桂林时期的创作可以看出《红楼梦》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是开放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红学研究的发展历史 ,对成书于清代道光年间、涉及对小说《红楼梦》评价的著作《京尘杂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并对该书的作者杨掌生的身世及与《红楼梦》关系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人物服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缩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蕴藏了大量有关服饰文化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明末清初服饰特征、形制及文化内涵的重要素材,具有很好的历史价值和现代审美价值。为此,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服饰的分析.探索传统服饰文化的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红楼梦》十七、十八两回的脂评入手,探讨了脂评的四方面的重要价值:脂评提供了《红楼梦》成书过程、背景与本事,脂评暗示了小说中人物命运和整体结局;脂评总结了小说的艺术成就;脂评作为阅读文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深得金瓶壸奥”的脂批,道出了《红楼梦》与《金瓶梅》的渊源关系。本文从题材选择、构思立意、人物塑造、艺术表现、语言风貌五个方面和社会历史内涵与文化思想底蕴、艺术功力、诗意与美感、“蝉蜕于秽”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和超越,从而说明《红楼梦》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8.
茅盾研究《红楼梦》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其一生对红学多有研究和贡献。目前,学术界研究茅盾者甚夥,研究茅盾红学思想者却不多,对此做系统梳理的则少之又少。从茅盾论《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思想内涵、对《红楼梦》作者的评价、对待历史上诸红学派别的态度、以及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态度、对《红楼梦》的"删削"等几方面入手,爬梳整理茅盾红学思想的研究现状,能丰富茅盾红学思想研究的维度。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曹雪芹、高鹗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无法比拟的研究价值。《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反映了清朝当时的社会风貌及我国的传统文化,折射出了服饰的社会文化内涵。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红楼梦》译本的服饰英译为例,在文化层面上从服饰的色彩、质料和款式三个角度,探讨服饰文化的可译性限度,以促进曹雪芹文化艺术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饶道庆著《〈红楼梦〉的超前意识与现代阐释(增订本)》一书,在批评方法和思想内容方面都有所创新。该书对《红楼梦》的“超前意识”的研究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具有宏阔的理论视野,二是善于运用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迪 《奇闻怪事》2010,(5):38-39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是一部对封建社会进行现实主义批判且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素材。《红楼梦》创作于清代,在政治法律方面,清代继承了汉唐宋明等历代封建制度的主干,并有所发展,其典章制度发达完备,堪称中国封建法制之集大成者。透过如此深刻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通过对这部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的研读,来体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2017,(5)
正《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故事以一块女娲补天的弃石展开。小说中的弃石既是一块顽石,也是一块通灵的宝玉。玉与石的隐喻贯穿了整部书,众多学者也因此将通灵宝玉视为《红楼梦》的点睛之笔。那么,通灵宝玉到底是什么石头呢?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极高的地位。在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玉是"石之美好者"。历朝历代的中国人对各种玉石赋予了太多的精神价值,创作出无数有关美玉的文学或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13.
经典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深沉积淀,是时代审美理想的集中表征,少数民族在长期的艺术活动中创造的优秀艺术,囊括了民族精神追求与人类审美范式,彰显出独特的艺术内涵与生态规律,终成民族艺术经典。该书通过对《刘三姐》与《阿诗玛》的生态关照及比较研究,探索了民族艺术经典文本的研究生态、传播生态,及其在不同生境与环境中,经由多种发展形态的系统生发路径,  相似文献   

14.
艺术形态和文化模式的反思──读(台湾)姚一苇《戏剧与文学》卢善庆《戏剧与文学》是台湾美学家姚一苇教授撰写有艺术美学论文集,主要探讨和研究艺术形态和文化模式的问题。该书涉及到有关音乐、诗歌、戏剧、电影等门类艺术;二十四篇论文“无不融汇中外,出入古今;且...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象征意味,分析了这两个人物在小说艺术结构方面的作用和佛道观念对曹雪芹创作思想的影响。二者是曹雪芹对世俗僧徒道士的僧恶和对佛道内在精神推崇的统一,他们作为曹雪芹的代言人,使《红楼梦》这部现实主义巨著染上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正>《红楼梦》是中国非常了不起的文学作品,围绕《红楼梦》已经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红楼梦》:美食家在《红楼梦》里找到很多美味且能养生的菜肴,诗人研究《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园林师探寻《红楼梦》中的古典园林设计……今天,我们从气象的角度来看一看《红楼梦》中的季节,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物吧。在《红楼梦》中,对自贾宝玉降生到贾宝玉  相似文献   

17.
从王蒙的红学研究、李商隐研究以及王蒙对古代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等方面探讨王蒙古代文学研究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意义。王蒙对《红楼梦》的研究强调了《红楼梦》作品的原生性,以及由原生性引发出的无限的"话题价值",而内容的博大精深又决定了对它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王蒙对李商隐诗歌的研究则主要表现在对《锦瑟》等无题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让人耳目一新,王蒙还阐述了李商隐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诗词创作的具体分析与归纳,以形象对立、语言特征、情感色彩三个方面概括了《红楼梦》诗词创作性格化的基本特征.指出《红楼梦》中的诗词区别于《红》以前任何一部小说中的诗词,它是构成《红楼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的重要的艺术手段.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传统诗词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周汝昌先生是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红学专家。虽年近耄耋,至今仍孜孜砣砣于红学研究中,他勤耕不辍的治学精神实在让人铁敬。近来拜读周先生所著的《红楼艺术》一书后,感到先生对《红楼梦》艺术的感悟、认识、评论精湛独绝,许多见解是发别人所未发,具有新颖的创意性,读后确实受益匪浅,收效甚丰。但细按周先生书中个别篇章尤其是关于《红楼梦》结构问题的篇章,其结论实在让人无法苟同。  相似文献   

20.
邓天文  李成静 《科技信息》2010,(33):223-224
诗歌翻译既具有语言信息传达功能,又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质。本文以D.Hawks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二种《红楼梦·葬花辞》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音韵美、模糊美和意象美三方面对二种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探讨诗歌翻译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