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向往和憧憬.从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到西方的理想国诉求.都可以找到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它规定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性质.又体现出当代中国的特色.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而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社会的诚信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没有诚信也就没有和谐.诚信作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基石,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努力汲取中国传统诚信伦理的精髓,并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和谐社会的诚信底蕴.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要历史任务.构建和谐社会要有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要把斗争思维方式转变为和谐思维方式,要运用协调平衡的方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要坚持与人为善,做到三个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哲学意蕴的阐发,认为"和谐社会"理念从全新角度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天中国人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思想前提;"和谐社会"理念既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统一性思维方式和"和合精神",又批判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的理性主义方式;"和谐社会"理念是现阶段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唯物史观是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与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完成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首先要从观念上理清思路,认清形势,统一认识,为构建和谐社会确定思想原则.在此基础上,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和谐运行的若干有效机制,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效有序地运行.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决定了环境观,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文章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解读,当下社会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训析,提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如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加强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论》一书着重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最为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国农村社会——的经济转型、政治转型和文化转型等方面的诸多话题。该书作者在扉页里写道:"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过程,就是中国农民主体意识张扬的过程。"我们从这一题记上可以看出,这样的立意与思考方向正好切合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划时代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历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和谐"的思想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但是它把构建大一统的封建"大同世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要实现"大同世界"首先要达到社会和谐,儒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具体主张.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提供了更大的作为空间,儒家"和"思想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启示归结为一点,就是和谐统战.把统一战线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的"和谐统战"思想,开创了统战工作的新境界,在各个领域提出了新要求,在更好的方法路径上体现了新作为,和谐统战的实践必将有力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张俊艳 《科技信息》2008,(9):469-471
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多种宗教的存在又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不同宗教的和谐观方面来探讨宗教和谐观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当今国际经济环境既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有利又提出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现时代中国老百姓紧迫而现实的需要,把需要变为现实,在理论上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澄清诸如绝对和谐社会和相对和谐社会、动态的和谐社会和静态的和谐社会、多元统一的和谐社会和一元同一的和谐社会等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制定一系列科学的方针政策,这样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才不会流于空想.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而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则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的有力保证,是我们老有所养的“安全网“和“减震器“.通过阐释新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演变进程,从历史的轨迹中对其具有的和谐社会因素进行理性剖析,进而提出构建新模式,完善“统账结合“制度;扩大养老金来源并使其增值;扩大覆盖面,城乡统筹;分享社会发展新成果;管理社会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5.
孙淑惠 《科技资讯》2008,(31):212-213
后奥运时代,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在这一宏大的系统工程面前,体育大有可为,从文化学意义来看,体育对推动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现为,其是塑造社会主体自身和谐的基础、营造和谐生活氛围的平台、锻造公民“和德”的熔炉、开拓国际社会“对话空间”的有力武器。但另一方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有了体育自身的和谐,中国体育才能践行自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使命,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应以奥运精神重塑自身,在建构和谐体育的同时,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李东海 《科技信息》2012,(9):305-305,318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价值做一些初步的探求。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实现践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阶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重要阶段.淮河流域的水利系统,对保障流域内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好治准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哲学意蕴的阐发,认为“和谐社会”理念从全新角度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天中国人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思想前提;“和谐社会”理念既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统一性思维方式和“和合精神”,又批判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的理性主义方式;“和谐社会”理念是现阶段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迪尔凯姆的巨著《社会分工论》阐述了他的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理论,他的思想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新的治国方略,是促进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迪尔凯姆的社会分工论为我们解读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的升华。本文从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出发,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