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渭北旱原红富士果园,果树根区不同部位土壤有效养分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Om)、碱解N、有效Zn含量相对缺乏。根区土壤有效养分在水平方向上,随距树干距离增加而呈增高趋势;垂直方向上,除水溶性Ca、Mg,其他有效养分随土层加深而呈下降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表明,距树干100-150cm处,0-40cm土层有效养分含量比较均衡,综合肥力等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和白桦次生林的植被和土壤,并对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着重分析了两种林下三个层次土壤的pH值、总氮、总磷、速效氮、速效磷、总有机碳、C/N和C/P。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乔木的平均胸径、物种丰富度、冠层郁闭度和物种多样性均高于白桦次生林。除pH值外,其他土壤中养分指标在阔叶红松林土壤中各层次均高于白桦次生林土壤中相应的层次中的指标值;而红松林土壤中各养分指标的空间变异程度也大于白桦林土壤中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文中进一步分析了长白山的红松阔叶林和杨桦次生林的土壤养分差异、有机碳含量差异及C/N的差异、乔木层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冬种黑麦草对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使土壤容质量下降9.4%,而对照区仅下降4.0%;冬种黑麦草使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了66%,而对照区降低了14%;冬种黑麦草使土壤的全N,全P和有效N,有效P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26%,32%,67%和33%,而对照区下降了13%,4%,20%和13%;冬种黑麦草使土壤的全K和有效K质量分数提高了14%和78%,对照区也提高了10%和10%;种草区虽然土壤养分的增加与施肥有关,但有效N和K的增加显然还受到根际效应的影响,其证据是:在种草区,尽管土壤中的N通过收获黑麦草产生了较大的净输出(28.0g/m2),但土壤N含量仍然有不寻常的增加,说明可能存在着不明N源.2种养分有效含量的增幅比全量的增幅更大.从收获的黑麦草中发现土壤有N的净输出,可能是由于冬种黑麦草有不明来源的N素积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和白桦次生林的植被和土壤,并对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着重分析了两种林下三个层次土壤的pH值、总氮、总磷、速效氮、速效磷、总有机碳、C/N和C/P.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乔木的平均胸径、物种丰富度、冠层郁闭度和物种多样性均高于白桦次生林.除pH值外,其他土壤中养分指标在阔叶红松林土壤中各层次均高于白桦次生林土壤中相应的层次中的指标值;而红松林土壤中各养分指标的空间变异程度也大于白桦林土壤中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文中进一步分析了长白山的红松阔叶林和杨桦次生林的土壤养分差异、有机碳含量差异及C/N的差异、乔木层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周至县猕猴桃果园为例,采用GIS与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进行了空间变异性研究,并分析得到4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丰缺状况。结果表明:1变异系数PKNH4+-NOM且均小于50%,属于中等变异性;2 4种土壤养分均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中POMNH4+-NK;3对4种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进行分析,P的丰缺等级为"中-高"水平,而其他3种养分丰缺等级均处于"中-低"甚至"极低"的水平,需加强施肥力度。  相似文献   

6.
烤烟总糖、蛋白质及施木克值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云南省保山烟区195份烤烟样品总糖、蛋白质及施木克值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①5县区烟叶平均总糖质量分数变异系数在10%以内,变幅以施甸县最大.蛋白质质量分数接近优质烟叶标准,平均质量分数以施甸(9.28%)最高,昌宁(8.19%)较低;②保山烟区烤烟总糖质量分数与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质量分数与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硫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施木克值与pH值、速效磷和有效硫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与碱解氮、有效铁和有效锰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③该地区属于北回归线区域火山灰土壤特色优质烟区,土壤呈中性微酸,有机质质量分数丰富,总体供氮水平较高,速效磷质量分数中等,速效钾质量分数中等偏上,多数烟区中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丰富;④最后构建了保山烟区烤烟总糖、蛋白质及施木克值与土壤养分指标间的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方程.  相似文献   

7.
贵定鸟王茶产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贵定县鸟王茶产地土壤进行检测,依照贵州省茶园(高产、中产、低产)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对鸟王茶产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贵定县鸟王茶产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优良和尚可(Ⅰ级和Ⅱ级)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85%以上;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较差(Ⅲ级)的样品占总样品数90%。鸟王茶产地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土壤养分有效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鄱阳湖湿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元素的影响,选取苔草(Carex.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芦苇-苔草(Phragmites communis-Carex.cinerascens)混合群落3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含水量和pH值差异显著,表现为距湖心较近的苔草群落较高,沿湖岸分布的芦苇-苔草混合群落较低;2)土壤碳氮磷钾等养分元素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间存在显著差异,除速效钾和有效磷外,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基本表现为苔草群落土壤高,南荻群落土壤次之,芦苇-苔草混合群落土壤最低;3)土壤颗粒组成、含水量和pH值与土壤碳氮钾等养分元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水文情势变化引起的植被演替将会促进土壤养分元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9.
间伐对长江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效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长江滩地6年生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了5种间伐处理(对照、30%、40%、50%强度的下层伐和50%强度的机械伐),分析了不同间伐处理对杨树人工林土壤无机氮、土壤水溶性有机氮(DON)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的影响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处理对土壤无机氮素含量、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土壤水溶性有机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50%强度的下层伐和机械伐处理下三者的含量较高,其含量随季节的动态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变化;不同间伐处理下的3个层次中土壤有效氮素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0~5 cm土层的有效氮素含量明显较高;土壤有效氮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仅SMBN与DON、土壤硝态氮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化德县七号镇为例,分别于2000,2008和2013年,在典型地段的6种主要不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地块土壤浅层0~20 cm进行土壤样品采集.通过化验土壤养分含量,对比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生态建设对土壤浅层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浇地因定期施较多优质有机肥和磷肥,土壤养分含量相对稳定,其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变化水平不显著,速效磷含量上升,因隔年种植喜钾作物马铃薯,导致速效钾含量呈波动变化;旱滩地因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其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下降;旱坡地因定期休耕压青,土壤养分得以维持;天然草地因退牧还草,其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增加;柠条林地、围栏草地因土地沙化严重,导致土壤养分变化不大;旱坡地、天然草地、柠条林地、围栏草地pH值稍有下降.牧草地通过自然修复,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由施肥和耕作方式决定.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壤养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固废及其处理产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促进固废消纳的同时为渤海湾盐碱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改良和盆栽试验,分析对照组(CK)、炉渣+煤矸石(S10、S50和S100)、生物炭(C10、C50、C100)和木醋液(V300、V100和V50)对土壤盐碱性状、养分状况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均可降低原始土样pH、可溶性盐总量和碱化度,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促进盐地碱蓬生长,但是不同处理之间存在差异(P<0.05)。木醋液对土壤盐碱状况的改良效果最优,其中V300处理的土壤pH、可溶性盐总量、交换性钠离子和碱化度均最小,但土壤养分状况和盐地碱蓬生长状况不理想。炉渣+煤矸石虽然对土壤盐碱状况的改良效果最弱,但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盐地碱蓬生长状况优于其他处理;其中S50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植物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生物量分别为13.05 g/kg、80.40%、47.75%和99.56 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生物炭对土壤盐碱和养分状况的改良效果及对盐地碱蓬生长的促进效果居中。【结论】炉渣+煤矸石、生物炭和木醋液均具有一定降盐碱、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作用,且S50处理对土壤养分和盐地碱蓬生长的改善效果最优,可作为渤海湾黄骅港盐碱地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客土为下垫面的特点,采用网格取样法,结合地统计模型,分析了公园土壤有机质、氮、磷等养分参数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研究表明:公园土壤营养水平较低,各养分参数的变异水平不同,但具有同一级空间变异结构。受客土回填的随机影响,土壤养分整体的空间相关性较弱。其中,全氮、有效氮和铵态氮的分布还受人工施肥的影响,空间相关度最弱;而硝态氮受局部区域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空间相关性最强。基于半方差球状理论模型的普通Kriging估计揭示了土壤各养分参数的空间变异特征,表明有机质对全氮、有效氮和全磷的空间分布有较强影响,而溶解态养分如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效磷的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本研究可为公园土壤养分流失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同类新建城市公园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结合GPS定位,对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耕地土壤进行采样,分析了土壤样本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钼等理化指标,运用GIS技术获得土壤养分分布点状矢量图,并将行政界线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坡度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土壤养分含量图、积温图、地形部位图等进行叠加分析,围绕积温、地形部位、坡度3个影响因素.分析了阿荣旗的耕地土壤养分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江西红壤区花生4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轮作有利于调节土壤酸性,该模式下种植年限长或轮作作物多能改善土壤酸性;2)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比较显著,西瓜、花生轮作方式下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较稳定;3)花生连作会明显降低土壤酶活性,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影响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生长的综合土壤-立地因子有:有效水分、物理性状、通气条件和土壤养分.综合土壤-立地因子由反映立地质量的土壤-立地子因子构成.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土壤有效水分的土壤-立地子因子主要是局域位置、地形条件和地下水位;影响物理性状的是质地与结构;影响通气条件的是经营水平;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土壤-立地子因子是速效钾和pH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上堡梯田区内472件土壤样中N、P、K_2O、碱解氮(JJN)、有效磷(YXP)、速效钾(SXK)、有机质(Corg)和pH的分析测试结果,采用地质统计分析法和GIS技术相结合研究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依据行业现行规范标准评价养分等级,为研究区内养分管理、精准施肥提供依据。上堡梯田区内土壤养分中N、P、K平均值均高于赣州市和全国土壤的背景值。N、P、K、有机质、碱解氮和pH为中等变异,速效钾和有效磷均为强变异水平,N、P、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pH的半差函数模型均为指数模型,K、速效钾型为球状模型,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等级主要为中等以上;土壤有机质与N、P、K、碱解氮、有效磷碱和速效钾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土壤pH与N、P、K、碱解氮、有效磷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有效养分系数计算出土壤供肥量,获得不同土壤类型在测土配方施肥实际运用中的有效养分系数.回归分析显示,其结果达到极显著程度.根据测得的有效养分系数进行复混肥配方的筛选试验,得到三大作物(玉米、大豆、水稻)的专用肥配方.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林地土壤微量元素分布和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小流域林地土壤养分分布规律,以研究黄土高原土壤养分分布特性.通过实地采样分析,以陕北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按0—10,10—20,20—30,30—40cm分层采集样品,研究了林地土壤4种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的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地土壤4种全量微量元素不同土层之间差异较小;林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在表层0—20cm土层之间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效态元素含量减少;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微量元素分布与成土母质以及植被和降雨径流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蓝田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4种养分的空间插值精度,根据交叉检验参数及相对误差指标探讨和比较普通克里格法(Ordinary Kriging)和协同克里格法(Cokriging)的空间预测效果.研究表明:土壤养分存在中等强度变异性,在土壤养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条件下,利用Cokriging方法能缩小极值误差范围、减小均方根误差,提高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拟合精度;利用土壤多种养分属性进行Cokriging插值可提高中等区域土壤养分估值精度.  相似文献   

20.
不同连栽代次桉树林枯落物及其养分组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以枯落物形式回到土壤的大量养分是养分循环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林木养分归还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随着连栽代次增加,枯落物现存量逐代下降,与1 代林相比,2 、3 、4代林分别下降了11.8% ,14 .1 % 和19.2% ;年龄增加,林分枯落物现存量也增加.通过轮种或混交增加林地枯落物养分回归,部分达到改善土壤性质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