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毁林,悔悟!     
目前,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约1hm2,我国人均不足0.13hm2;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2 %,联邦德国为30 %,美国为34 %。我国城市绿化的水平也很低。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巴黎为24.7m2,华盛顿为40.8m2,莫斯科为37m2,华沙高达73.5m2,而北京不足4m2……可是,诸如深圳塘郎山管理失误造成的毁林在各地仍在不断发生。近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烧林、毁林事件更是让我们不得不举起了手中的笔。毁林,悔悟!  相似文献   

2.
戴守愚 《科学通报》1985,30(3):237-237
α-Fe_2O_3是一种常见的铁氧化物,它在温度约260K处发生反铁磁-弱铁磁转变,即Morin转变,自旋取向发生90°角的转变。许多实验工作已经证明,Morin转变温度是外加磁场、压力及颗粒大小的函数。现在我们实验证明:表面微量Co的吸附也严重地影响α-Fe_2O_3的性质,使Morin转变温  相似文献   

3.
陈浩  赵立杰  王宁  姚义鸣  孙红文 《科学通报》2019,64(33):3441-3448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作为主要的活性成分被广泛地应用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中.在消防演习中,大量的6:2氟调磺酸(6:2 FTSA)及其前体物被释放到土壤及地下水等环境中,然而关于6:2 FTSA在土壤中的归趋和转化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空白.本研究利用室内微宇宙实验探究了6:2 FTSA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实验进行到90 d时,6:2 FTSA在灭菌对照组和降解实验组中均具有较好的质量平衡结果,分别达到97.4%和76.8%. 6:2 FTSA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率较低, 90 d时仍有33%没有发生降解. 6:2 FTSA经一系列好氧降解转化,主要降解转化为短链的全氟戊烷羧酸(PFPeA)和全氟己烷羧酸(PFHxA),在另一次要的降解路径中则观察到5:3氟代饱和酸(5:3 acid)的生成.90 d时, PFPeA的生成产率占初始6:2 FTSA的摩尔百分比为20.4%, PFHxA为6.5%, 5:3 acid为9.5%,全氟丁烷羧酸(PFBA)为1.0%. 6:2 FTSA及其降解产物在土壤上的吸附能够降低其降解量.脱磺酸基步骤是6:2 FTSA在土壤中好氧降解的限速步骤.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进入到土壤环境中的6:2 FTSA可能是短链羧酸的一个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4.
杨频 《科学通报》1992,37(21):1967-1967
金属离子在核酸的生物学功能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研究金属离子与核酸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均聚双链核糖核酸Poly(I:C)(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与Cu~(2+)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u~(2+)可使Poly(I:C)发生不可复原的解旋,其平均结合常数K_(?)为1.23×10~4(mol/L)~(-1)。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07,(5):32
2006年12月26日晚,我国南海海域发生7.2级地震,致使该海域铺设的多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陆续发生中断,其中有亚太1号、2号海缆,中美海缆,亚欧3号海缆,FLAG海缆,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实验已经证明,金属的下屈服点与晶粒大小的关系满足霍耳-配奇关系式: σ_y=σ_i k_yd~(-1/2),(1)式中σ_y为下屈服点应力,d为晶粒直径,σ_i和k_y是两个与材料有关的常数.这一经验公式可以由作者在文献[2]中导出的公式推得. 冯端已指出:当应力(σ_y-σ_i)(L/l)~(1/2)超过某一临界值σ_n时,可使晶界另一侧晶粒发生滑移,所以滑移越过晶界的条件为:  相似文献   

7.
叶大铿 《科学通报》1986,31(13):992-992
Tsutsui等用NMR法研究了二氯二茂钛(CP_2TiCl_2)与二甲亚砜(DMSO)于70℃下的反应。他们认为生成了Ti—Cσ键的稳定化合物,即发生了如下反应:、  相似文献   

8.
玻璃微米管针尖可用于支撑微米级的水/1,2-二氯乙烷(W/DCE)界面, 并用来研究二苯基-15- 冠-5(DB15C5)加速钠离子和钾离子转移反应的机理和求算其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在两种极限情况下, 即水相中金属离子浓度远大于有机相中DB15C5的浓度(DB15C5扩散控制过程)和有机相中DB15C5的浓度远大于水相中金属离子浓度(金属离子扩散控制过程), 循环伏安研究表明, 加速钠离子转移反应均发生1:1(金属离子:载体)的界面络合转移过程, 相应的一级络合常数分别为log β1 = 8.97 ± 0.05 和log β1 = 8.63 ±0.03. 而对于加速钾离子转移反应, 当DB15C5扩散控制时发生的是一个1:2的界面络合转移过程, 当钾离子扩散控制时, 在电位窗内却观察到两个过程: 一个较低电位的1:2的界面络合转移过程和一个较高电位的1:1界面络合转移过程. 两种极限条件下所求算的钾离子和DB15C5的二级络合常数分别为log β2 = 13.64±0.03和log β2 =11.34±0.24.  相似文献   

9.
雌性生殖系统中的血管生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邵龙江  祝诚 《科学通报》2001,46(5):355-358
新血管化(neovascularization), 即新血管的形成, 可分为两个有明显差别的过程: (1) 血管发生(vasculo- genesis), 指在胚胎发生过程中由多潜能间充质前体细胞分化为原始的血管网络[1], (2) 血管生成(angiogene- sis), 指新的毛细血管从已经存在的血管处形成[1,2]. 血管生成贯穿于从胚胎发育到成年整个生命过程[2], 所以新血管化一般指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受到严格的调控, 除了骨折、伤口的愈合外[2,3], 生理情况下大多数成年组织的血管生成极不活跃. 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卵巢和子宫内膜随着每一个月经周期发生, 其血管分布发生独特的周…  相似文献   

10.
蒋丽金 《科学通报》1990,35(22):1681-1681
1.反应条件 竹红菌素只有在氧和光(400—490nm)同时存在时才发生自敏光氧化反应。但竹红菌甲素(HA)并不能与~1O_2生成光氧化产物,而是激发态HA与基态氧~3O_2反应生成产品。 前面提到:HA或竹红菌乙素(HB)光敏~3O_2产生~1O_2的量子产率和自敏光氧化速率的比  相似文献   

11.
薛泰麟 《科学通报》1993,38(4):356-356
徐辉碧等证明硒可直接清除脂质自由基,且有了ESR证据。我们运用化学模型,在体外研究了硒对不同活性氧的非酶促清除作用。1试验方法不同价态的硒以Na_2SeO_4、H_2SeO_3和硒半胱氨酸(Cys-Se)提供。各活性氧自由基均由体外化学方法发生并检测,方法如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根据国际通用的植物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试方  相似文献   

12.
药物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药物在调制、包装、运输、存放及使用过程中,常因发生变质等问题而降低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其中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及继发反应等。药物变质的原因大致有三种。(1)化学因素:药物相互之间或药物与辅料、溶剂、空气、水份及容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2)物理因素:如片剂在存放期间崩解性能的改变,乳剂发生乳析、分层,芳香水剂中挥发油的挥发逸散,某些散剂的共熔等;(3)生物因素:由于微生物的滋长导致药物霉变、腐败或分解等。就化学因素而言,氧化反应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就药物氧化变质的机理及其防止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陈敏恒 《科学通报》1978,23(12):737-737
多元可逆反应网络系统颇常见于石油化学及生物化学,通常表现具有三边形或四边形结构(图1),或由这些结构组合而成;二氯丁烯的三种异构体:3,4二氯丁烯-1,顺式1,4二氯丁烯-2,反式1,4二氯丁烯-2在催化剂作用下的互变异构即为一个三边形结构。该类网络最一般的情形为图2所示的多边形结构,其可能发生反应数的极限为N(N-1)。  相似文献   

14.
辽西太古代建平变质杂岩中磁铁石英岩的锆石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长秋  崔文元  A. Kr 《科学通报》1999,44(15):1666-1670
采用单颗粒锆石铅蒸发法及高精度离子探针对建平变质杂岩中的表壳岩磁铁石英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结果表明 :建平杂岩中磁铁石英岩形成年龄约 2 5 2 0~ 2 5 5 2Ma ;该区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约于 2 487Ma达到高峰 ;约 ( 1 80 6± 1 6 )Ma ,即中元古代 ,本区又发生了一次变质事件 ,但其强度相对较弱 .推测建平变质杂岩可能形成于陆块形成后不久即发生大陆碰撞和地壳加厚的晚太古活动大陆边缘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说到居住条件,大家更容易和住宅面积联系起来. 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户均居住面积为:瑞典72 m2,英国97.9 m2,法国86.4 m2,日本92 m2,美国1 77.5 m2,前苏联72.4 m2,而我国现在的城市户均居住面积仅仅为65 m2.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6 m2,而现在的人均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1 m2.一些乡村的土坯房,已经被别墅式的砖瓦房取代;内蒙古的游牧民族,也已经在定居的草场盖起了幢幢小楼;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随着城市规划带来的拆迁,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2012,(9):783
壁板颤振一般是指高速气流中的飞行器表面壁板结构发生的一种自激振动现象,具有3个特点:(1)它是一种典型的超声速/高超音速现象;(2)气流的作用仅发生在壁板的一侧表面;(3)振动的振幅一般受到结构非线性的限制,因此壁板颤振通常不会引发迅速的破坏,而更多的是造成结构的疲劳损伤.虽然壁板颤振不像机翼颤振那样,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5月12~13日,香山科学会议第700次学术讨论会召开,主题为“大陆型强震孕育发生的物理机制及地震预测探索”.会议包括3个中心议题.(1)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学术高地:强震孕育发生的大陆活动地块动力学模型;(2)新科技条件下的震源物理研究:大陆型强震孕育的区域动力学环境;(3)面向现代化目标的地震预测:多学科交叉创新,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8.
郑荣梁 《科学通报》1991,36(16):1256-1256
体内脂类过氧化反应涉及多种重大疾病,受到广泛重视,并成为许多病理学家研究的常测指标。在化学体系中早就提出脂类过氧化反应的主要历程为:多不饱和脂肪酸LH在自由基作用下夺去一个氢原子成为L~·自由基,L~·进行双键重排产生共轭,并吸收O_2发生过  相似文献   

19.
主编: 潘学峰 出版: 科学出版社 2004年8月 定价: 52.00元 本书对基因在生物细胞内的组织、维护、DNA的遗传和变异, 以及人类基因疾病的分子基础进行了系统、紧扣前沿的描述. 全书分为3篇. 第1篇阐述了核酸, 染色体和表位遗传控制, 基因组分析; 第2篇则介绍了基因在各种情况下的维护机制, 包括DNA活体内代谢、DNA的损伤和修复、基因重组、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控制、DNA复制及损伤修复、重组的协同; 第3篇则有选择地介绍了与基因自身维护有关的人类疾病发生, 包括肿瘤和癌症的发生, 基因组的稳定性与人类疾病, 生存环境、基因突变和人…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8~2009年冬季华中电网湖北地区500kV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状况的实时观测资料,结合2009年1~3月恩施雷达站的积冰厚度、云雾微物理观测以及同期的自动气象站资料,总结了500kV高压输电线覆冰与模拟电线覆冰发生和脱落时气象条件的异同,并对液水含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恩施雷达站处的气温可以较好地推断出张恩#307杆塔处的气温;高压输电线表面温度比环境气温高2~4℃,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高压输电线积冰发生和脱落时的气温明显低于模拟电线积冰观测到的阈值,其中发生时气温为2℃左右,脱落时气温为2~1℃;在积冰厚度较小时,厚度受气温变化影响明显;液水含量计算值与观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计算值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