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则"有一个隐含命题即"自由是最大的功利".由于忽视这一命题,罗尔斯指责功利主义会导致多数人暴政,即多数人对少数人自由权利的剥夺.为同功利主义划清界限,罗尔斯在他的两个正义原则中强调"最少受惠者"的利益.然而在哈桑伊看来,罗尔斯在"无知之幕"的原始状态下通过"极大极小规则"得出的正义论本质上也属于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是可以相容的,密尔同时主张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展现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事实上,在防止多数人暴政和主张平等的自由这两方面,罗尔斯与密尔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2.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常常被指责相互冲突,并且引发了关于功利原则与自由原则之整合问题的持久争论.针对这一争论的主题,本文以贯穿密尔道德哲学的始终却很少被关注的进步观为切入点和载体,探讨两个原则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两者间的张力关系,为密尔的整合工作做出辩护.  相似文献   

3.
密尔是古典自由主义集大成者,他的自由理论既总结了传统自由主义,又开启了向新自由主义转变的历史潮流.当古典自由主义在当代复兴时,另一位自由主义大师柏林对自由概念进行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区分,并认为密尔是消极自由最典型的代表,但运用这两种自由概念对密尔的自由主义进行重新解读时,发现密尔的自由主义中存在着积极自由因素:密尔把人的社会生活划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在私人领域,个人的自由是去做什么的自由,即积极自由;而在公共领域,个人的自由是免于做什么的自由,即消极自由.因此,不能将密尔完全视为消极自由者,而无视他自由思想中的积极自由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90年代,在政治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的学术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权利优先于善,还是善优先于权利.这反映了双方政治价值观的内在差异,即个人的自由、尊严与共同体的公共利益、公共善哪个更重要.但是,通过梳理争论双方的立场、论证逻辑与结论,可以看出,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只是建设好的公民社会的两种策略,或者可以称之为公民社会方法论的自由主义和共同体主义.这场争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西方自由主义面临的现实危机,通过反思自由主义,可以大大增进我们对于公民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古典功利主义因其追求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为终极目的而饱受道义论者的批驳,并被认为是主张多数对少数的自由权利的剥夺。通过对密尔功利主义思想的探究,认为理论上功利主义能够达到与个体权利的谐调。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新自由主义现代派和保守派中两个典型代表人物罗尔斯和诺齐克,对他们的新自由主义思想进行比较。二者区别在于:一是在理论基础上,前者立意于"新契约论",后者则主张"反契约论";二是在正义问题上,前者主张"正义意味着平等",后者则认为"正义在于权利";三是在自由和平等的关系问题上,前者秉承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自由和平等是一致的,后者则认为自由和平等不能兼有,二者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二者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是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从根本上说,乃是同一主题和同一本质的两种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于密尔究竟是一个功利主义者还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理论界颇有分歧,有人称密尔是继边沁之后的又一功利主义集大成者,也有人认为密尔是一个重视个体自主性的自由主义思想者,以致于出现了“两个密尔”的解读。本人认为,密尔是一个功利主义的自由主义者。其早期的思想确实是“功利主义”,但在中后期思想发生了改变,意识到边沁功利主义的一些弊端,通过对边沁功利主义的修正,思想逐渐倾向于“自由主义”。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处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向新自由主义思想的过渡阶段,在古典与现代自由主义之间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康德在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建构了道德形而上学,并且进一步探讨了人类社会中以正义和权利概念为核心的政治伦理,进而逐步实现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从而保证公民作为同样的自由意志的存在者能够在这个社会中和谐共存。最终,人类要实现永久和平。由此,康德在马基雅维里之后重建了政治与道德的统一。康德提出的正义、自由、平等和国家和谐等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主张每个个体应当在原初状态中以工具理性为指导,进行自由平等的选择,最终达成一致的正义观念,以形成正义社会的道德基础.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本性自利的个体在现实社会中为自己确立道德法则.对这一道德法则的遵从将有助于建立一个互惠互利的合作体系,有助于每个人有效地推进自身利益.在如何建立道德法则的问题上,罗尔斯开辟了新的立场与方法,这是罗尔斯道德哲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0.
从一种共和主义的视角来看,我们并不是一个个自由主义式的“无牵绊的自我”,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被“镶嵌于”一个特定的政治共同体之中,而基于这种内生关系,作为公民个体的我们便需要承担对于这一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政治义务.由此可见,政治共同体形构了政治义务得以发生的语境,而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于政治义务的自愿性担当也便具有显然的理论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