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对1998–2016年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建立指数随机图模型首次对中国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识别和解释.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可分为“各司其责”的四大板块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俱乐部”空间分布特征;各板块在样本时期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组,其中净溢出板块的组成省份有所减少,主受益和净受益板块的组成省份有所增加,而经纪人板块的组成省份虽然有所变化但总数保持不变;区域间的“碳排放避难所”效应有所弱化,各区域倾向于以“互惠”或“组团”的方式参与碳排放空间关联“活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存在区域间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与梯度断层现象;较高的对外开放度、清洁低碳的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推动区域间产生更多的碳排放接收关系;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格局随能源结构的升级而呈现出“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梯度关联趋向;区域间经济发展方式在对外开放、经济集聚、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上的互补性以及紧密的区域贸易联系,促使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随着区域间分工与协作的加强而呈现出千里“碳缘”一线牵的特点.因此,加快推进实施区域一体化和...  相似文献   

2.
胥莉  庄莹  孙昊 《系统管理学报》2020,29(5):934-942
要素流动产生溢出效应,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离不开省际间相互溢出效应的持续作用。通过构建GVAR模型,利用全国29省(市)的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各地区相互影响的异质性基础上,实证了上海、武汉和重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空间外溢效应,以及3个中心城市间的相互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东部省际间经济增长的联动性较强,中部次之,西部较弱;而中心城市间的经济关联程度不高。进一步对溢出效应的变量回归分析,发现本地区的资本投入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溢出效应呈正相关,而外地区的资本投入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溢出效应呈负相关;实证结果有助于规划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正确认识相互间的发展关系,推动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修正的投入产出模型和IO-SDA分解法对2002年、2007年和2012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评估、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业平均直接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且旅游业在所有产业部门直接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较小,其中交通部门是其关键构成;中国旅游业碳排放量更多来自其他产业部门,且各旅游业二级部门的直接-间接碳排放结构比例差异较大;进口与国内产品之间的"替代效应"使得旅游业完全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不同旅游主体完全碳排放构成差异显著;驱动旅游业二级部门碳排放流入强度变化的因素从单一的直接能源消费强度主导模式向直接能源消费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部门结构效应与技术-投入结构效应等多因素并举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基础、人力资本、基础设施、政策与地理、环境保护、对外开放度、市场规模、产业化等方面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对1992~1998年、1999~2008年和2009~2010年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剖析了同一时间段上我国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空间分布的差异,研究了整个时间段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投资环境空间差异的动态演化,并针对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时空特征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我国进出口贸易在受到极端事件的影响后会出现显著改变,文章拓展了Granger因果关联分析检验,将1994—2021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波动进一步分解为极端正波动、极端负波动和正常波动,探究极端情况下进出口总值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为了探究进出口总值与外商直接投资因果关系的时变特性,本文将时域下的极端Granger因果检验拓展到频域,研究不同频率下的极端Granger因果关系。结果表明:进出口总值的剧烈波动在长期条件下会显著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投资者可以根据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调整决策机制;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冲击短期内会降低外商的投资信心,导致进出口贸易剧烈波动;从长远来看,外商资本的大量涌入会提高相关产品生产效率,推动进出口贸易发展,建议完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激发外商投资活力。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是影响中国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和面板门槛模型,对双向直接投资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增加双向商直接投资能够显著提高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并且这种影响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程度越高地区越显著。第二,以FDI为门槛变量时,优化产业结构抑制东部地区税收收入增加,而增加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将会减少中西部地区税收收入,而有助于增长全国和东部地区税收收入;第三,以OFDI为门槛变量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工资能推动税收收入增长。因此,在中央政府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提高本区域经济开放程度,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和有效利用更多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因素分解与达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高耗能行业碳减排是实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于2030年之前达峰的必经之路.通过将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和二氧化碳(CO_2)排放共同纳入传统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构建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模型,将我国六大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动分解为规模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要素替代效应和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四个部分;并以此为基础,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对2030年之前高耗能行业碳排放达峰路径进行探索.结果显示:1)对所有行业而言,规模效应是促进碳排放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且该作用在"十五"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相反,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对行业碳排放的增加均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能源结构效应对碳减排的影响较为微弱且在方向上存在着行业差异.2)对于化学原料及制品、非金属制品、黑色金属加工、有色金属加工四个行业而言,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尽管该效应的作用强度在时序维度上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与之相比,石油加工、电力生产供应两行业的碳减排主要依赖要素替代效应.3)在高排放情景下,高耗能行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难以在2030年之前达峰;而在中排放和低排放情景下,六大行业的碳排放将分别于2023年、2017年前后达峰.  相似文献   

8.
能源效率与排放总量之间存在"杰文斯悖论",鉴于此,需要从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研究视角(Thelifestyle and social-behavioral,LSB)研究排放问题。构建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以2001~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数据为样本,核算个人嵌入式碳足迹(Embedded Carbon Footprints,ECF),并分析其结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当个人消费支出高于10000元拐点时,总的ECF排放强度将会上升,这主要是由于享受型排放强度的上升,但与此同时,生存型和发展型排放强度会下降;中国正走向一条高碳消费的道路,结构性排放强度仍有上升的空间。基于以上分析,在扩大消费的背景下,为减缓碳排放,应加大需求管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3~2014年中国30省区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使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建立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能源强度、交通压力、能源结构等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污染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局部地区雾霾污染存在集聚现象;空间和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最优;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都显示雾霾污染存在空间外溢效应,我国经济发展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能源结构、交通压力与雾霾污染呈同方向变动,能源强度的溢出效应为负;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比静态更为合适,估计结果更为准确,揭示了行为习惯等遗漏因素对雾霾的影响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范丹  王维国 《系统工程》2012,(11):48-54
基于扩展的Johan恒等式及广义费雪指数分解(GFI)方法,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产业能源结构、产业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经济产出四个因素对我国能源消费的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对比拉氏指数和D氏指数分解法,姑模型具有更好的因素分解特性,能够消除分解的残差项,使得分解结果更加准确。实证结果显示:经济产出的持续增长是我国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该阶段总贡献比例为42.84%;产业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我国人均碳排放的增长起到了微弱的拉动效应,贡献比例分别为21.99%和21.24%;而产业能源强度对我国的人均碳排放的增长呈现显著的抑制效应,贡献比例为13.94%,并且产业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表现出逐年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未来外商直接投资的预测是其发展和决策的基础.文章在阐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对未来中国利用外资水平预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选取2000-2013年度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数据,通过建立灰色马尔可夫(GMM)和时间序列模型,对中国利用FDI的趋势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精度进行比较,以得出较优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灰色模型合格,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建立GMM预测模型对结果进行修正,所得模型的灰色关联度有很大提升,且与真实值差距进一步缩小;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并据此对数据进行预测;比较GMM与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可知,GMM的预测精度较高,拟合效果较好.为验证这一结果的可信度,文章选取1990-2013年度北京市和重庆市FDI水平的数据,建立GMM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再次发现GMM预测效果优于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效果.基于此,GMM对中国利用外资水平的预测结果较为可信,预测结果对完善中国直接利用外商投资的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SYS-GMM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均会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更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提高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制造业集聚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效率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地区的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东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小于中西部;制造业集聚促进东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对中西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显著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城市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个人碳交易是一种直接针对个体消费者的碳减排市场机制,旨在通过引导、管制和鼓励等方式改变消费者高碳能源消费模式,形成低碳能源消费模式,以实现碳减排目的.本文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构建了个人碳交易体系下消费者能源消费效用优化模型和福利变化测度模型,并运用中国电力消费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量与初始碳排放权、能源价格呈显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量与交易成本呈负向相关关系;初始碳排放权正向影响高排放者和低排放者的能源消费量;交易成本正向影响低排放者能源消费量、负向影响高排放者能源消费量;由于缓冲效应的存在,能源价格对消费者能源消费量的影响不显著;个人碳交易体系下,高排放者是福利的受损方,而低排放者是福利的获益方,实现了高污染者向低污染者的补贴,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该研究成果对于今后个人碳交易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修正的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构建了未考虑和考虑区域异质性情况下知识溢出与地理邻近关系的空间计量模型;结合全域Moran’s I指数、Moran散点图以及LISA集群地图,对31个省份和直辖市知识产出的全域和局域空间相关性进行探讨;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比研究区域异质性在知识溢出与地理邻近关系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区域异质性、不同地理邻近区间以及知识溢出的关系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是供应链环节中的重要主体.论文在阐述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状况及中国政府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所采取的政策与措施的基础上,运用极值边界分析模型(EBA),基于对数据的相关分析与回归估计选择了3个核心变量和5个条件变量,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国经济增长,但这种刺激作用有限.从各个分阶段看,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不确定的.起步阶段与缓慢发展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快速发展阶段,外商直接投资能显著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这种结论上的不完全一致,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与中国国情及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发展态势息息相关的,是有时间特质的.通过短期分析能更精确地反映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而长期分析消除了个别异常数据在短期的较大影响,从而体现动态影响的长期趋势,可见将短期与长期结合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0~2015年26个主要城市数据,构建了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引入了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关联模式、区域经济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的偏微分方法实际分解了这种效应。研究发现:不同空间权重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具有极强的空间相关性;城市群经济关联模式不断向高级化演进;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进一步的效应分解发现城市群经济关联的直接效应为正但统计上不够显著,间接效应显著为正且总体影响系数更大。基于此,提出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关联纵深融合、加速城市群经济关联空间溢出效应释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碳泄漏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表建立了碳排放泄露模型, 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分解为消费、投资、出口引起排放量及进口避免排放量等部分. 并推算了中国主要年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分析了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泄漏(转移)问题. 结论认为: 出口总量的增加是中国碳排放总量迅速增加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 中国对外贸易导致的碳泄露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12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村改水工程和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农村改水工程的实施显著减少了当地农村居民氟斑牙和氟骨症的发病人数;并且这种健康效应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特征,即本地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会间接地带来周边地区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一类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此模型假设自变量的系数是某一平滑变量的未知函数,允许自变量,平滑变量和误差项存在通过共同因子结构引入的截面相关.由于一些共同因子的不可观测性,本文采用局部线性共同相关效应估计方法对未知的函数进行估计并给出了估计量的渐近性质.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该估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小样本性质.利用1990-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非线性关系,各省份不同的初始经济水平会导致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从知识源异质性视角,将知识溢出划分为省际知识溢出与国际知识溢出双渠道,采用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双渠道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双渠道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均显著存在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双重门槛的复杂非线性特征,且具有相同的门槛区间;知识产权保护处于小于-4.348、[-4.348,-2.286]、大于-2.286时,省际知识溢出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94、0.279和0.339,促进作用先降后升;国际知识溢出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94、-0.128和0.146,溢出效应先负后正;省际知识溢出的促进效应整体更强。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降低省际知识溢出壁垒、合理控制国际知识溢出以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方面的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