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古汉语的同形反义词──兼为“反训”辨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反训”谈起在古代汉语经典文献的注硫和训信专著或辞书中,我们常常可见一些语言现象,诸如“乱,治也”;”受,授也”;“故”,洲“古也”、又训“今也”;“落”,训“死也”、X训“姐也”,等等。从表面看,人们不难发现:它们训释词与被洲释词正是一对反义词(如上述前二例);或一个词的训释词(即义项)中有两个正是一对反义词(如上述后二例)。古人概括其特点为“一字两训”,“义相反而实相因”(王念孙悟)。O这就是传统训治学之所谓“反训”。其被训释之字(词),也笼统地被称之为“反训率”或“反训词”。晋人都球首先…  相似文献   

2.
汉语词汇中,自古以来就有合音词。如古代汉语词汇中的“诸”为“之乎”的合音词,“叵”为“不可”的合音词。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中也有“您”(你们)、“甭”(不用)等合音词。合音词的特点是,以单音节词的形式,表现双音节词或短语的意义,读音上以原词或短语前一个语素或词音节的声母,跟后一个语素或短语后一个音节的韵母(或某一部分)拼合而成为单音节词,很像传统的“反切”法。因此,合音词语音形式小而词义容量大,是语言交流交际中唯一的一种一个言节两个语素的简练形式,可谓既经济又实用的浓缩语言形式。无疑,合音词是口头…  相似文献   

3.
苏武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大家,他在诗、赋、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词作,激昂排宕,转一代之风气,在文学史上独放异彩。词自《花间集》至柳永,始终不脱“艳科”的范围,这些花柳之词,冶荡之音,与正统的言志、载道的诗文相比,品位甚卑。宋初以词为“小道”“小技”。文人作词,不过是为消遣,故词又别称“诗之余”。作词或被视为有才无行,有玷令德。苏武开始作词时,柔媚香软的柳词正风靡一时,时谓凡有井水处,人皆歌柳词,柳词影响之大,传播之广,于此可知。但这种流行曲只在民间有市场,登不得大雅之堂。东坡一…  相似文献   

4.
《周书》卷四人《萧传》日:及高祖(周武帝宇文邕)平齐,(萧)岿朝于邺.高祖虽以礼接之,然来之重也。岿知之,后因宴承间,乃陈其父(萧)荷太祖(宇文泰)拯救之恩,并叙二国艰虞,唇齿椅角之事。词理辩畅,因涕泅交流。高祖亦为之嘘唏。自是大加赏异,礼遇日隆.后高祖复与之宴,齐氏故里叱(叱?)列长义(叉?)亦预焉。高祖指谓岿日:“是登陴骂朕者也。”岿曰:“长义(叉?)未能辅桀,翻敢吠尧。”高祖大笑。及酒酣,高祖又命琵琶自弹之。仍谓岿曰:“当为梁主尽欢。”岿乃起,请舞。高祖日:“梁主乃能为朕舞乎?!”岿日:“…  相似文献   

5.
程潮 《开封大学学报》1997,11(1):97-99,14
现代新儒家都与宋学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宋学”一词是清代学者惯用的术语,它以注重“性命义理”而与汉儒和清儒所提倡的注重“考据训诂”的“汉学”相对立。现代一些学者又把“宋学”(主要指程朱理学)与“明学”(主要指王学)相对。本文所讲的“宋学”是指整个宋代儒家思想,它既包括程朱理学,也包括陆九渊心学,还包括陈亮、叶适的功利之学等诸派别。本文探求的是五四以来第三、第四代新儒家的来学观。一、方、唐、徐、车的宋学观方东美、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四人解放前就在学术界初露头角,但他们的主要理论成果是在离开大陆…  相似文献   

6.
黄花女儿     
谓处女。金针菜一名黄花菜,以针谐贞,言其为贞女也。在中国人的贞操观念中,处女向为人所注重。《词话》秀才取(娶)漆(妻)——无真(贞)。指书呆子所娶之妻,已丧失了处元之贞元。褚人获《坚部二集》引《辍耕录》载“一人娶妻,已破瓜无元。袁可潜作《如梦令》赠之云:今夜盛排筵宴,准拟寻芳一遍。春去已多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此词反映的是旧时婚俗中的“验红”。如姚灵犀注“身上喜”所言“言处女破瓜时之元红也。因处女膜初破,必有腥红一点。俗名曰喜,古时以此验女子之贞操。”婚次晨须交白绢,无红…  相似文献   

7.
“因”是一个常用汉语词。在先秦文献里,“因”处于虚化过程中,其词性、意义和用法看似十分复杂,但如果明确了“因”的本义为“像垫子(席子)之形”或“会垫子(席子)之意”,则该字的各种意义和用法就如网在纲,纲举目张,十分清晰明确了。  相似文献   

8.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居于“源头”地位的思想巨匠。在他们博大精深的伦理思想中,包含着深刻的义(道德)利(物质利益)思想。两者之间的比较分析研究,对我们反省儒家思想和转型时期的价值重建颇有意义。一、人情之所欲与外在之善朱熹说:“利者,人情之所欲。”①即是说,利是满足人之需要的物质利益。“子罕言利”(《论语·子罕》,以下仅注篇名),但从其“言利”的寥寥数语中,则孔子不但承认“人情之所欲”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肯定、鼓励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所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藏文“宗(rdzong)”一词所含内容和《格萨尔》部名上“宗(rdzaong)”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所含内容、确切地说“宗”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实际所起作用之比较分析,认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既不能和过去作为西藏地方政权机构——行政区域治所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也不能与作为过去有别于普通民宅的特殊建筑物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提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类似于汉族长篇小说的叙述法“篇”,是一种便于记忆和说唱史诗而采取的该文学作品形式上的一种程式法或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战争新词汇     
每一场战争都会涌现一些新词汇,大多数不会永远进入语言,上次海湾战争只幸存了一个词:战争之母(motherofallbattles)。那是出于萨达姆的创造。这次首先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首字母缩写词:A-Day,G-Day及S-Day。这类词本来充满对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反击纳粹那样的日子(D-Day)的敬意。这次的A-Day指空中力量(airforces)打响战争,G-Day指地面部队(groundforces)投入战斗,S-Day较为含糊,指投放特种部队(special-operationsforces)作战。重达一万公斤的MOAB炸弹含义是“空爆大型军火”(massiveord…  相似文献   

11.
“你看他还打张鸡儿哩,瞒着我黄猫黑尾,你干的好茧儿!”(28)“伯爵度打张惊儿说道:‘我没曾在你面上尽得心,何故行此事。”(35)“你看这老婆子这等打张睛,俺猫在屋里好好卧着不是?”(59)姚灵犀释为“佯推不知”。梅校本注“假作吃惊,装糊涂。”白维国释作“假作吃惊,虚张声势。”这本是同词异写。此词是当时口语之实录,写录者急不择字,而未虑及用词用字之统一,因而出现同词异记之不同。“张惊”取吃惊或故作吃惊之字义;“张睛”则取“瞪眼不认帐”,楞瞪之态;“打张鸡儿”则是以禽事喻人事,鸡受惊惧的神态。同义词的三…  相似文献   

12.
一、“拦街福”是温州各种民俗的交汇点 “拦街福”是温州自清代以来形成的重大民俗活动,我感觉既是温州的盛大节目,又很像各地的庙会。庙会与节日虽然在理论上有着本身的区别,但在实际活动中又有某些相似之处。如北京的厂甸庙会(北京人习称“逛厂甸儿”,实际上也是庙会),是春节的年货市场,是年俗的一部分。各地的庙会也是各地民间盛大的节日,如天津的“皇会”(纪念天后——林默娘娘诞辰),  相似文献   

13.
石英 《枣庄师专学报》2008,25(3):139-140
当前,中国旧体诗词(或曰古体诗词)有明显“复兴”趋势。据有人统计,经常创写旧体诗词的作者至少有百万之众。总的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当然在如何评价新诗“主体”写旧体诗的地位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14.
玉林话的代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林话是流行于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的一种粤语亚方言,本地称为玉林白话。玉林话的代词除了跟广州粤语的部分以外,还有一些别具特点的词和用法。人称代词有几个合音词,“WO、WO、WO、WO”分别是我屋、你屋、巨屋、人屋”的合音,指“我家、你家、他 家、人家”。处于亲称谓的领格地位时,前面三个可以指单数的“我的、你的、他的”。远指代词“兀”比较特殊,跟近指代词“固”一样,可以构成合成代词“兀搦”(那些)、“兀计”(那里)、“兀哝”(那样)。特殊的疑问代 词有“士律”(什么)、“士也”(什么)、“施里”(哪里)、“路伶”(哪里)、“士哝”(怎样)、“施样”、“施样”(怎样)。  相似文献   

15.
要探讨(招魂)之主题,我们还得溯源于(史记)的(屈原列传):屈平“虽放流,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语,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其赞又回:“余读(离骚)、(天问)、(招魂)、(袁鄂),悲其志。”太史公的话,对整个屈作作了高度的概括。“锦顾楚国,系心怀王”,是屈作之情;“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是整个屈作之创作意图;“存君兴国”才是整个屈作之“志”,即我们在本文中所要探讨的主题思想。其中的“一篇”我以为也是从整体而言的,即他所举出的诸篇作品中的每“一篇…  相似文献   

16.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4):F0002-F0002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芸阁,一作云阁,又号芗德、罗霄山人,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他是晚清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廷式学问渊博。涉猎广泛,著作宏富,沈曾植先生誉之为:“有清元儒,东洲先觉”,于当时政界、学界、文坛都有过重大的影响。其平生学问汇萃于《纯常子枝语》40卷。文廷式以学人而为诗人、词人,现存诗近600首。词150余首。尤工于词,时人谓之“清季四大词人”、“清八大名家”。已故词学大师龙榆生曾对其词集《云起轩词》进行重校集评。  相似文献   

17.
“造作”、“做作”辨正──兼谈“做作”音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作与造作在现代汉语里是一对同义词,均含有“故意装出某种表情或神态”之义。造作通常只是在成语“矫揉造作”里出现,人们一般用做作,如“他的表演太做作了,一点也不自然”、“礼多人不怪,但运用时应适可而止,不要显得油腔滑调,虚伪做作”。由于造作、做作二词有一个共同的词尾语素,造与做声母、声调又相同,从而使人感觉二者似乎同出一源;可能有人还会说:造作、做作本来就一个词嘛,只是各地人发音稍有不同而写法相异罢了。《现代汉语词典》①对造作一词的释义即是“做作”,别无它言,似乎也能印证上述观点。那么造作与做作是…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诗歌中关合相思之情的“红豆”作为爱情或友情的象征,那么,把与纪念屈原有关的“端午艾”作为爱国之情的象征,似乎也很恰当。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在《端午即事》一诗中,就吟唱出“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这样历者艾香的诗句。诗人从“艾”引发出“丹心”,抒发了“我欲从灵均”之志和忧国忧民之情。“端午节,艾插空。”从此可见在民间老百姓是多么喜爱这“端午文”!而诗坛里的“端午艾”呢?从屈原的《离骚),杜甫的(又呈吴郎)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政》.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岳飞的(满江红),再到闻一多的(红烛),余…  相似文献   

19.
在危地马拉到处可以听到“格查尔”(Quetzal)一词。格查尔既是危地马拉的货币单位,也是国徽上那只小鸟的名称;在青年男女之间又常常互称格查尔,这里格查尔又变成“亲爱的”、“可爱的”的同义词。格查尔究竟是什么?而使危地马拉人民如此敬爱和乐道呢? 原来格查尔是一种羽毛美丽的小啄木鸟,学名Pharomactusmocinno,被认为是“自由之鸟”。它在危地马拉人民心目中占着崇高、甚至神圣的地位。关于它有种种传说:西班牙人侵入危地马拉时,当地的马雅印第安人坚决抵抗,在激烈的战斗中格查尔曾飞翔在印第安人领袖的头顶上,鼓舞士气。据说格查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常常被称为“拟声词”、“拟态词”,即“才ノマトベ(onomatope)”是极其丰富的一门语言,日语文章及会话中大量使用。学界从各个领域对“才ノマトベ”进行研究,但对在“拟态词”的下级分类中出现的“感觉拟情词(gijyougo)”和“感情拟情词(gijyougo)”为中心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むかむか”作为具体实例,通过对“拟声拟态词词典”、日语语言文字数据库及日本明治以后的文学作品里出现的部分例句的使用实态的分析,记述了单一的“才ノマトベ”是如何实现其范畴间的转换和意义上的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