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具有双基团,在基质表面聚合成链后仍存在环氧基,可作为合成各种功能材料的媒介.本文利用60Co γ射线对聚丙烯(PP)预辐照,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中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了PP接枝GMA聚合物PP-g-GM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粒度分析、接触角测试等分析方法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接枝聚合物表面的环氧基含量,考察了辐照自由基存放时间对接枝的影响.FT-IR、DSC、SEM、AFM、粒度分析表明接枝物为PP-g-GMA共聚物,接枝链覆盖在PP表面,接枝后PP聚合物熔融焓明显减少;接触角测试分析表明接枝产物亲水性得到改善;接枝聚合物表面富含环氧基,为4.01 mmol/g;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辐照产生的陷落自由基向烷基过氧化氢及烷基过氧化物转化,可有效控制均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桥连法制备了透明质酸与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接枝共聚物(HA-g-MPEG),并对其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氢核磁质谱(1HNMR)、碳核磁质谱(13CNMR)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中透明质酸红外光谱在1640cm-1处的谱带消失,而在1624cm-1处出现酰胺I带,说明连接透明质酸与MPEG反应生成了酰肼键;从DSC分析可知,聚乙二醇连接透明质酸后,链段运动受到限制,晶区结构的规整性下降,导致其熔点降低.1HNMR和13CNMR进一步证实了透明质酸与聚乙二醇的接枝共聚物的生成,并确定了各个峰的归属.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本文通过自由基聚合法,以水/乙醇混合溶液为溶剂,合成了以PVDF为主链,聚丙烯酸(PAA)为侧链的PVDF-g-PAA两亲性共聚物。通过改变丙烯酸(AA)浓度合成了三种不同接枝率的PVDF-g-PAA共聚物,红外(FT-IR)及热重分析(TGA)结果显示接枝率以AA单体浓度10%为最高。以PVDF-g-PAA共聚物为膜材料,采用浸没沉淀法制备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试和过滤实验考察膜的形貌及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升高,改性膜的平均孔径及孔隙率随之增大,接触角随之降低,表明其亲水性有很大的改善。在保持较好分离效果的基础上,改性膜的水通量及通量恢复率比原膜分别提高了3.78倍和0.76倍,表明其渗透性能及抗污染性能都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为含氟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交联单体,以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自交联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研究含氟单体DFHMA和交联单体NMA用量对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EM、DSC、TG对乳液及乳胶膜的结构、形态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DFHMA用量为6%、NMA用量为3%时,得到的乳液稳定性好,乳胶粒粒径小,分布窄,平均粒径为48nm.适量NMA的加入提高了乳胶膜的耐溶剂性和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DMPA、1,4-丁二醇(BDO)制备聚醚型水性聚氨酯预聚体.采用氨基硅油(AEAPS)对预聚体进行改性制得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和薄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强力测试、乳液粒径测试、吸水率和接触角对聚氨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采用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乳液对羊绒织物进行整理,测试其抗起毛起球效果.结果表明,氨基硅油改性能够明显改善聚氨酯膜的耐水性和机械强度,经过整理的羊绒织物的起毛起球效果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以乳酸(LA)、乙醇酸(GA)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开环的方法合成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接触角(CA)测定等手段对PLGA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构、性能等进行分析.考察了一定实验条件下单体投料比对PLGA共聚物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体投料比中乳酸含量的增加,所得PLGA分子量增大,而对应的Tg则变小.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链长的PTMC-OH为软段,IPDI、DMBA等为硬段,通过逐步聚合法合成了具有嵌段结构的水性聚氨酯(Waterborne Polyurethane, WPU)乳液及膜,并检测了WPU乳液及膜的性能.结果表明,WPU乳液的固体质量分数达36%,黏度和p H符合工业化产品要求;中位粒径在135 nm左右且粒径分布较窄.乳液稳定性好,可直接应用于水基材料领域.另一方面,WPU膜的相对分子质量随PTMC-OH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WPU膜的水接触角均小于90°,呈亲水性;WPU膜的断裂伸长率达247.27%~941.53%,是一种软而韧的聚合物;WPU膜的初始分解温度在250~260℃,耐热性优异.合成出的WPU综合性能好且安全环保,有望取代传统溶剂型聚氨酯在涂料、油墨和胶粘剂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改进Stober法合成了粒径均匀的SiO2纳米颗粒,利用罗丹明B对SiO2纳米颗粒疏水改性制得Pickering乳液,并以此为模板制备聚苯乙烯复合微球.通过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荧光显微镜对纳米颗粒和复合微球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罗丹...  相似文献   

9.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具有双基团,在基质表面聚合成链后仍存在环氧基,可作为合成各种功能材料的媒介。本文利用^60Coγ射线对聚丙烯(PP)预辐照,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中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了PP接枝GMA聚合物PP-g-GM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粒度分析、接触角测试等分析方法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接枝聚合物表面的环氧基含量,考察了辐照自由基存放时间对接枝的影响。FT-IR、DSC、SEM、AFM、粒度分析表明接枝物为PP-g-GMA共聚物,接枝链覆盖在PP表面,接枝后PP聚合物熔融焓明显减少;接触角测试分析表明接枝产物亲水性得到改善;接枝聚合物表面富含环氧基,为4.01 mmol/g;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辐照产生的陷落自由基向烷基过氧化氢及烷基过氧化物转化,可有效控制均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以微晶纤维素 (MCC)为原料, 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法制备纳米纤维素载体(NCC),  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粒度分析、 Fourier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热重分析(TGA)NCC的形貌结构、 热稳定性和粒度大小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利用MCC酶解法制备NCC的直径为10.10~18.17 nm, 长度为531.20~1 106.00 nm, 热性能更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