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AC/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制成的系列稳定PAC/PDM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性能研究.通过混凝除藻试验,考察了复合混凝剂加药量、PAC与PDM复配质量比例(20∶1—5∶1)、PDM特征黏度(0.55—3.99dL/g)对除藻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使用复合混凝剂替代预加氯工艺的可行性及深度处理时复合混凝剂的除藻性能.结果表明:(1)对原水使用PAC、PAC/PDM(0.55/20∶1—3.99/5∶1)复合混凝剂后的余浊达到2NTU的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其加药量分别为3.05mg/L、2.91—2.24mg/L,除藻率分别为85.95%、87.26%—92.28%;加药量为3.05mg/L时,其除藻率分别为85.95%、88.03%—96.00%,余浊分别为2.00NTU、1.55—0.53NTU.(2)对加氯水的加药量为3.40mg/L时,PAC/PDM(1.53/10∶1)复合混凝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PAC、PAC/PDM(0.55/20∶1)复合混凝剂对加氯水的处理效果;PAC/PDM(3.99/5∶1)复合混凝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PAC、PAC/PDM(0.55/20∶1)、PAC/PDM(1.53/10∶1)复合混凝剂对加氯水的处理效果.(3)满足余浊1NTU的深度处理要求时,PAC/PDM(0.55/20∶1—3.99/5∶1)复合混凝剂比PAC减少藻含量11.2%—59.2%,节省加药量6.7%—26.3%.因此,PAC/PDM复合混凝剂与PAC相比,余浊达标时节省加药量,加药量相等时提高处理效果.使用PAC/PDM复合混凝剂可以替代预氯化工艺中混凝除藻作用的部分功能,且是未来深度处理时有效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预氯氧化工艺下硫酸铝(AS)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的系列稳定AS/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加氯水的除藻效果.通过混凝除藻实验,研究了复合混凝剂加药量、AS与PDM复配质量比例(20:1、10:1、5:1)、PDM特征黏度(0.55、1.53、2.47、3.99 dL/g)对除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AS、AS/PDM(0.55/20:1~3.99/5:1)复合混凝剂后的余浊达到2NTU的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其加药量(AL2O3计)分别为4.50 mg/L、4.00~2.00 mg/L,除藻率分别为92.09%、93.91%~96.55%;加药量为4.50 mg/L时,其除藻率分别为92.09%、95.22%~99.07%,余浊分别为2.00 NTU、1.57~0.48 NTU.(2)加药量为4.50 mg/L时,4个特征黏度的低复配比例(5:1)药剂比高复配比例(20:1)药剂、3个复配比例的高特征黏度(3.99 dL/g)药剂比低特征黏度(0.55 dL/g)药剂平均提高除藻率2.41、1.40个百分点.因此,使用AS/PDM复合混凝剂可明显提高AS对冬季太湖加氯水的处理效果,与单独使用AS相比,余浊达标时节省加药量,加药量相等时提高处理效果.复配比例越低或特征黏度越大,AS/PDM复合混凝剂的处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在中试制水生产线上以3t/h的制水量规模对聚合氯化铝(PAC)-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低温太湖水强化混凝工艺的中试放大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水温2~5℃,浊度9~20NTU,藻含量0.7×104~2.0×104个/m L的冬季低温太湖水,达到2NTU的水厂对沉淀出水浊度的要求,使用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可比使用PAC减少投加量20.00%~35.00%,同时除藻率尚可提高1.25%~1.88%;在相同投加量情况下,使用PAC单独处理沉淀出水浊度达到2NTU时,使用PAC/PDMDAAC(1.53/10%~3.32/20%)复合混凝剂相对于使用PAC可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22.09%~39.75%,同时提高除藻率2.78%~4.41%.对未来可能的1NTU深度处理沉淀出水浊度要求,使用PAC/PDMDAAC相对于PAC可减少投加量33.33%~44.44%,同时除藻率还可提高1.54%~2.38%.特别地,仍保持复合混凝剂中含PDMDAAC质量分数高或者特征黏度大,强化混凝工艺混凝效能越高的特征.由此可见,采用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强化混凝工艺的脱浊、除藻、减铝盐投加量等在混凝烧杯实验中所体现出的效能,在3t/h水量中试生产条件下,得到成功放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分别与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硫酸铝(AS)3种无机混凝剂复合对宁波市冬季低温低浊北渡水的强化混凝脱浊进行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无机混凝剂的种类、PDM质量分数等因素对低温低浊北渡水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8~13 ℃,浊度为6~13 NTU的低温低浊北渡水,在与宁波某水厂实际生产相近的混凝强度下,PDM助凝脱浊效果明显,且PDM质量分数越高,复合混凝剂脱浊效果越好.要达到2 NTU的沉淀池出水浊度标准,AS,PAC,PFS质量浓度分别需达到6.0,8.5,9.0 mg/L.使用PDM质量分数为5%,10%,20%的AS/PDM,PAC/PDM,PFS/PDM复合混凝剂投加量相对于原有无机药剂分别约减少8%~20%,12%~40%,11%~27%.若需达到1 NTU沉淀池出水余浊的标准,使其满足深度处理生产工艺要求,复合混凝剂依然可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得到稳定的复合混凝剂,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复合混凝剂对冬季低温预加氯太湖水的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结果表明,对浊度为25~26NTU,温度为5~9℃的太湖水,在预加氯工艺基础上,达到现有2NTU沉淀池出水的浊度标准的情况下,PAC需投加量3.29mg/L,而PAC/PDM质量复合比例分别为5:1、10:1、20:1的复合混凝剂所需PAC投加量随PDM特征黏度0.55dL/g、1.53dL/g、2.47dL/g的增加为2.66~2.53mg/L,2.81~2.68mg/L,2.98~2.79mg/L,相对于PAC减少投加量19.15%~23.10%,14.59%~18.54%,9.42%~15.20%。在为将来深度处理作技术准备,沉淀出水浊度要求提高至1NTU的情况下,PAC投加量需4mg/L以上的投加量,而质量复合比例为20:1~5:1的PAC(以Al2O3计)/PDM复合混凝剂需3.90~3.16mg/L的投加量。结果表明:以现有原水预加氯工艺为基础,PDM可以明显提高PAC的混凝脱浊效果,且PAC/PDM复合配比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复合混凝剂的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6.
AS/PDM复合混凝剂在秋季长江水脱浊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硫酸铝(AS)复合制得的稳定型复合混凝剂,进行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AS/PDM复合配比、PDM特征黏度对脱浊效果及沉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16~18℃,浊度为60~70 NTU的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在确定的搅拌条件下,沉淀30 min,沉淀出水达到6.0 NTU的浊度标准,此时需要2.43 mg/L的AS投加量;对于AS与PDM的质量比分别为20∶1,10∶1,5∶1的复合混凝剂,随特征黏度的增加(依次为0.52,1.53,2.47 dL/g)各需2.25~2.00,1.97~1.85,1.59~1.66 mg/L的铝盐投加量,相对于AS单独处理,分别减少投加量7.41%~17.70%,18.93%~23.87%,34.57%~31.69%。若需使沉淀池出水达到2 NTU左右,需3.93 mg/L的AS投加量,AS/PDM复合混凝剂需3.79~3.05 mg/L的铝盐投加量,相对于AS单独处理减少投加量3.56%~22.39%。PDM明显改善了AS的混凝脱浊效果,提高了絮体密实度与沉淀性能。同时,AS/PDM的复合配比越低,P...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广东省中山市某水厂侧向流斜板填料在新型气浮-沉淀系统中对水库水藻类、浊度的处理效果,提高水库水藻类和浊度的去除率.方法确定PAC投加量、Na OH投加量、进水浊度和进水叶绿素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曲面法建模分析气浮-沉淀后藻类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当高藻水(ρ(叶绿素)=4 000 mg/L)PAC投加量为3.84~8.61 mg/L、Na OH投加量为1.88~5.63 mg/L时,叶绿素去除率最高达97.89%;低浊水(浊度=12 NTU)Na OH投加量为1.67~3.25 mg/L、高浊水(浊度=110 NTU)PAC投加量为39.67~25.46 mg/L时,浊度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7.38%和98.66%.结论含有侧向流斜板填料的新型气浮-沉淀工艺可提高不同季节水库水除藻除浊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岭土对铜绿微囊藻的PAC强化絮凝去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烧杯实验研究了用高岭土作前助凝剂提高PAC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经絮凝及30 min的沉淀后,藻细胞去除率都达到92%以上,水体剩余浊度低于1.0 NTU.进一步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用PAC联用高岭土助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主要因素,且以pH值为7.5~9时效果较好.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后助凝剂,当投加量达到0.5 mg/L时,可以进一步增加絮凝体体积和密实度,沉淀5 min即可使水体剩余浊度降到1.5 NTU以下,因此,联用投加高岭土、PAM 和PAC是适宜的强化絮凝除藻技术.  相似文献   

9.
复合混凝剂中PDM对PAC铝形态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盐基度的聚合氯化铝(PAC)分别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系列复合混凝剂PAC/PDM,研究了PDM特征黏度、PAC与PDM质量配比对复合混凝剂中盐基度、铝形态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混凝性能的关联.分别采用酸碱滴定法、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混凝烧杯试验对复合混凝剂的盐基度、铝形态分布和混凝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PDM特征黏度由0.87dL/g增加至3.79dL/g,或PAC/PDM质量配比由20∶1减小至5∶1,未观察到复合混凝剂的盐基度和铝形态分布有明显变化;而混凝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所选模拟原水,当余浊下降至6NTU时,复合混凝剂PAC/PDM(2.88/10∶1)能使PAC投加量减少19.2%—19.5%;随PDM特征黏度由0.87增加至3.79dL/g,絮团尺寸和沉降速率增加;随PAC/PDM质量配比由20∶1减少到5∶1,PAC投加量减少15.9%—19.9%,因此PDM能明显提高PAC的混凝性能,且随着复合混凝剂中PDM特征黏度增加,或者PAC/PDM质量比例降低,混凝效果都得以增强.由此可见,复合混凝剂中PDM对PAC盐基度和铝形态分布的影响与其优越的强化混凝性能未有直接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复合铝混凝剂CPAC强化混凝去除藻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氯化铝和有机高分子PGA为原料,制备了复合混凝剂CPAC,并探讨了该种混凝剂对含藻水的强化混凝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混凝效果优于单独的无机混凝剂PAC,当混凝剂投加量(以Al质量计)为4.5 mg/L时,PAC的浊度去除率为84.3%,而CPAC的浊度去除率达到93.1%;CPAC对高浊度原水的去除效果好于低浊度原水,当原水浓度从30 NTU提高到1 000 NTU时,混凝剂投加量为4.5 mg/L,其浊度去除率相应的由81%提高到98.2%;混凝剂最挂投加量约为4.5 mg/L,在此浓度下,浊度和叶绿素a 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3.1%和82.5%;pH在5.0~9.0范围内,混凝效果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