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飞机设计师从飞鸟的翅膀中学到了什么?当著名的美国F-14"雄猫"军用飞机在2006年退役的时候,迄至当时最成功的"可变翼"飞机技术实验也跟着被搁置了下来。这种技术是人们通过观察鸟类飞行而获得的,其设计理念是:在飞行中,飞机根据飞行速度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机翼的形状,以充分发挥空气动力学优势,达到最佳飞行性能。对当时的机械师来说,如何让飞机的机翼能像鸟扑翼那样改变形状是一个难题。尽管"雄  相似文献   

2.
昆虫独有的飞行能力令科学家叹为观止。按照传统空气动力学原理来看,蜜蜂是根本无法飞上天的。昆虫飞行是20世纪的一大谜团,最近人们才终于发现它们飞行轨迹中所显露的一些奥秘——空气动力学诞生之初,科学家就注意到昆虫的飞行有点诡异。早期研究表明,昆虫是通过快速拍打它们的翅膀来飞行的,可这种力量太小,依据它们的体重与飞行力量比率,科学家根本不可能制造出人类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昆虫、鸟类都是借着太阳光确定飞行方向的,但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非洲甲虫能够借助月亮的偏振光笔直地滚动粪球,这向人们第一次显示,动物把月光作为指南针使用。此前,科学家曾认为月光比太阳光弱得多,其偏振光不可能被动物探测到。  相似文献   

4.
蜜蜂、飞蛾等昆虫的小而薄的翅膀,为何能使身体在空中自由飞行?这个谜一直困扰了科学家60多年。最近,英国科学家终于揭开了昆虫飞行之谜。原来,昆虫的飞行原理与"协和"式飞机相同,并且,昆虫还是"协和"的"老师"眼。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他们仿照飞蛾,制造了一个机器人,再利用计算机控制飞蛾机器人在风洞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当飞蛾向下扑翅膀时,需要先将翅膀举到最高的位置,在翅膀向下运动时,从翅膀的根部产生了微小的空气涡流,然后从翅膀上方的根部向翅梢运动,这就使翅膀上方的空气压力大大降低,从而产生向上的吸力,将飞蛾"吸"在空中。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科学家就发现,三角形的扁平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产生这种空气涡底,从而托住这种物体在空中飞行,利用这一原理,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三角形的"协和"式飞机,这种飞机靠三角形的机翼,产生升力飞行。在30年代,科学家以为用传统的空气动力学无法解释蜜蜂、飞蛾等昆虫的飞行原理,认为它们的翅膀不可能产生出足够的力。而现代科学证明,如果按单位功率产生的升力计算的话,蜜蜂产生的升力是飞机的3倍。英国剑桥大学的实验表明,飞蛾靠自己的翅膀,完全能够产生自身重量1.5倍的升力。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2007,(6):47-48
蝙蝠和鸟类是地球上仅有的两种会飞行的脊椎动物。来自瑞典、德国和美国的科学家通过观察蝙蝠在风洞里穿越浓雾的过程后发现,蝙蝠和鸟类的飞行方式大相径庭——蝙蝠和鸟类都靠振翅飞行,但振动方式不同,蝙蝠靠来回轻拍翅膀而获得升力。  相似文献   

6.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科学家发现,除了人类之外,动物中的哺乳类和鸟类也会做梦. 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一只猴子,在它面前反复放映同一形象.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12,(18):1711
可变形飞行器,尤其是可变弯度机翼,无论是从基础空气动力学还是实际飞行应用的角度都具有巨大潜力.在空气动力学领域,可变弯度机翼能够提升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并且适应多种飞行任务;在仿生科学领域,它可以帮助理解动物飞行的复杂机理.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科研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告说,他们发现侏罗纪一类称作善攀鸟龙的恐龙曾演化出类似蝙蝠的膜质翅膀,这种与鸟类飞羽截然不同的结构表明,恐龙至鸟类的演化中曾出现意想不到的飞行尝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2017年在辽宁晚侏罗世地层发现一件化石,经过长达一年的室内修理、实验和对比研究,研究团队确认它代表了善攀鸟龙类中一个新的属种,将其命名  相似文献   

9.
1907年,维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福特梅尔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小时级的升空不间断飞行. 两位著名的飞行先驱,维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很可能曾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观察鸟类的飞翔上.可以确定的是,在1899年,维尔伯·莱特曾向美国史密森学会以及其他杂志刊物询问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和建议.他或许被在北卡罗来纳州基迪豪克沙丘上空翱翔的大鸟所吸引,为何它们具有高高在上的能力?他和奥维尔观察到,鸟类飞行时怎样扇动翅膀,怎样用它们隆起的肌肉控制翅膀和飞行方向.这些都是飞行的关键因素——而不仅仅是翅膀的形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员曾认为,蛇是由低等穴居的蜥蜴进化来的。新证据表明,蛇具有海洋动物血统。所有生活在陆地的脊椎动物——从人类到鳄鱼再到鸟——都统称为四足动物,意思是有"四只脚",即使前肢已变成了人类的胳膊和鸟类的翅膀,四足动物名称仍然适用。然而对于蛇,这种变化却是根本的:蛇失去了所有四肢。蛇是如何变成目前这个样子的?蛇的特征模糊了其祖先。蛇  相似文献   

11.
阿房鸟的翼展可达3.4米,它不仅是信天翁家族里10多位成员中的巨无霸,而且也是整个鸟类王国中翼展最大的鸟类。 在世界上体积最大的鸟类中,阿房鸟在南印度洋上可一次连续飞行几千公里,这种超强飞行能力令其他鸟类只有望洋兴叹。 阿房鸟终年在海洋上空翱翔,只是在繁殖期间才踏上陆地,这也是科学家们能够就近窥视其生活方式的推一机会。因此,它那神秘的生活方式让科学家们十分着迷。亲鸟在哺婴期结束后立即飞走,直到一年后才返回自己靠近南极圈那传统繁衍后代的岛屿上,这一年中它们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这是一个长期困惑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12.
正许多人都以为鸟类是自然界最善于飞行的动物,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飞行本领最高超的,首先要推飞虫。有些昆虫除了具有惊人的"长跑"本领以外,还能在茫茫大海上空不迷失方向,准确地向目的地前进。比鸟翼更先进的翅膀昆虫最初是没有翅膀的,这从泥盆纪中找到的跃尾虫化石可以证明。后来,在石炭纪中,才开始出现能飞的昆虫。那时的飞虫,体形比较笨重,像蜻蜒那么大,身上长着两对翅膀,飞行时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其实在动物王国里,除了鸟类之外,还有许多会飞的动物.它们虽然没有鸟类那样有令人羡慕的翅膀,但"飞行"起来也毫不逊色,堪称一大自然奇观.在浩瀚无限的海洋中,就有许多引人注目的"飞行员".  相似文献   

14.
"做梦长翅膀——想入飞飞"这句歇后语是利用"飞"与谐音"非"的关系,比喻胡思乱想到了入迷的程度。确实,翱翔天空,像小鸟一样展开双翅,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乐事。梦毕竟是梦,人也毕竟不是鸟,但人靠自己的力量能飞上天吗?这是个自古以来就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许多人曾想过各种各样的办法,使人飞起来,最终还是失败了。有的科学家在研究人的肌肉和飞行的关系后曾经断言:"人类想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神都会飞。地球上的居民很早就崇拜和向往飞行。在山东嘉祥出土的1800年前东汉武梁词石刻画像中,有一幅“雷神出巡图”,众多带着翅膀的天神,推着云朵上的雷神在天空疾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1483—1520)的名画“西斯廷圣母”中,两位可爱的小天使都长着一双翅膀。 飞向蓝天 第一个对人类飞翔进行科学探索的人是达·芬奇,他相信鸟类有飞行的秘密,人类能够复制这种秘密。在1486年到1514年间,他设计了多种由人操纵的飞行器械,包括滑翔机、直升机和降落伞。由于当…  相似文献   

16.
广角镜     
吃得多,飞得远 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候鸟能够一直不停地飞行,是因为得益于它们大量饱食以及飞行时成V字队形排列。 研究者从新陈代谢的角度考察了食物数量和飞行效果的关系后发现,鸟类在体内存储了大量食物时能够更有效地飞行。在作长途飞行前,鸟类能够使自己的体重加倍,但却不会因此而飞不动,而是飞得更好更远了。 发表在《自然》科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 告称,最可能的解释是,随着体内食物存量的 增加,新陈代谢提供的能量通过飞行肌转化成 机械能的效率也会提高。 《自然》杂志还刊登了另一项研究报告, 解释了为什么鸟类长途迁徙时常常采用V字队 形,因为这样能够令它们节省大量体力。排成 这种队形的鸟类,其脉搏和振翅频率都比单独飞行的鸟类要低。在飞行速度相似的情况下,结队飞行在空气动力学上比单独飞行更有优势,它使鸟类减少了能量消耗。 琢鱼有八爪 柿经灭斑挪发达 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被视为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章鱼的吕只腕足中,每一只都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不受大脑的约束,自主活动,并控制腕足的运动。 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这份研究报告称,发育完好的章鱼,其大脑决定腕足是否应该运动,如抓取食物,但发出运动指令的工作却由这8个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7.
科学信息     
American Scientist《美国科学家》NO.2,1990年1.莫扎特的小鸟 1784年5月27日,莫扎特买了一只小鸟.三年后这只小鸟死时,莫扎特还专门为其隆重下葬.就像海豚能用回声定位那样,一些小鸟在声音方面也有特殊的才能.有些鸟能够模仿其它鸟类以及动物发出的声音,科学家对此产生了兴趣.2.猴的世界近期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人与一种非洲猴极为相近.这方面的各种研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以及重要价值.然而研究同样表明,如果人类不马上采取保护这些动物与它们栖身地的措施,我们将永远失去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在美洲大陆的原始森林里栖息着一种袖珍鸟类--蜂鸟,体重仅2-3克,这是世界上最小的温血动物。蜂鸟飞行时能像蜜蜂一样连续而快速地拍打翅膀,同时发出嗡嗡的叫声,加上它形体小巧,看上去就像大黄蜂在空中飞行,因此人们给它起名为"蜂鸟"。与其他鸟类相比, 蜂鸟有两个非常独特的地方:一是在吸食花蜜时能在空中悬飞,二是能通过鸟喙的变形捕捉飞动的昆虫。科学家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野外用摄像机跟踪摄录蜂鸟的整个活动过程,包括它如何飞行,吃什么,怎样炫耀和求偶,以及如何保卫领地和在空中捕捉飞虫等,终于逐步弄清了这种鸟儿在生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同凡响的生存技能。  相似文献   

19.
鸟类的S.O.S.     
鸟类在自然界中是最富于魅力的生物类群。它们形形色色,姿态万千。鸟类是地球上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动物,它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相互依存并且给人类的精神生活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世界现存鸟类有27个目,164科,9021种。 回顾一下鸟类的自然历史,从一亿五千万年前始祖鸟出现以后,经过漫长的进化,地球上曾经有过16万种鸟类。在第三纪时,是鸟类的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祖先驯化了各种各样的动物,但这些驯化都只是在人类驯化了自身之后。人类最早驯化成功的野生动物是狗,然后是绵羊和山羊。接下来,驯化动物的闸门打开:在过去的3万年里,人类驯化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包括猪、牛、猫、马,一些鸟类和其他动物,这些驯化动物分别用于人类的食物、打猎、运输、材料、控制害虫和作为宠物等。但有科学家提出,在人类驯化这些动物之前,人类首先驯化了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