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然界植物最大的克星是动物,因为动物多以植物为食料(当然也有有益的,如蜜蜂帮助花朵传粉、许多鸟类保护植物等).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动物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界中,动物和动物做朋友、植物和植物做朋友似乎不是啥新鲜事儿。  相似文献   

3.
虞国跃 《大自然》2011,(4):14-15
世界上约80%的开花植物需要昆虫等动物帮助授粉才能结实。绝大多数这类植物的花内具有蜜腺,能分泌花蜜,并吸引昆虫、蝙蝠等传粉动物前来吸食,同时为植物授粉。  相似文献   

4.
动物园内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是提高景现环境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改善动物生存环境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植物配置在动物园中的作用,分析了植物与动物的关 系,详细介绍了动物园内植物材料的选择与搭配.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19,(5)
正由于动物的采食,植物在巨大的自然选择压力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防御机制,增强了自身的"抗牧性",建立起物理、化学、生态以及综合性的防御体系。于是,植食性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军备竞赛"历久弥新、不断升级。自然界中的动物觅食通常有两类情况:一类十分血腥,如饿虎擒羊、狐狸偷鸡、苍鹰扑兔;另一类则平静而温馨,这就是动物取食植物的过程。植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相比,大多比较温顺。  相似文献   

6.
貌似植物的珊瑚究竟是植物、动物还是一种矿物呢?由于珊瑚甚少移动身体,因此它们常常被误认为是海底植物。直到18世纪中期,西方生物学家才逐渐了解珊瑚其实是动物。虽然在生物分类上,珊瑚归属于动物,但是它们却具有许多植物的特性,它们大多固定生长在岩石表面,拥有千变万化的外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叠合、研究方法的类同、研究内容的近似以及互为补充的需要,使这两门学科相互联系成为必然。同时,在地理学的一些分支学科与生态学及其分支学科之间形成了一些交叉学科。如在植物地理学与植物生态学之间形成了生态植物地理学;在动物地理学与动物生态学之间形成了生态动物地理学;在景观学与生态学之间形成了景观生态学。生态植物地理学是在种属植物地理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解释植物个体或群体适应各种环境复合体的分布状况。生态植物地理学自本世纪70  相似文献   

8.
<正>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了,一谈到动物保护,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熊猫、金丝猴一类,甚至猫狗也跟着沾光。可是植物呢?所谓的"保护主义素食者"可以大口大口嚼着生菜叶子,谈论自己对家养动物痛楚的理解,以及如何体会众生平等的宁静等等。难道植物真的没有痛感吗?也许事实并非如此。通常,我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感觉,麻木不仁。植物没有像动物那样专门传递信号的神经系统,也没有像动物的大脑、神经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明了地球上有了植物后,人和动物才获得生存和发展,各种植物(低等、高等植物)分布于大地表面及大气层中,几乎遍及地球各个角落,同时也遍及动物、昆虫及人体的内外。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植物是无处不在的。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中生长着千千万万种动物和植物,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如草食动物直接摄食植物,肉食动物则通过捕食草食动物间接地从植物中获得食物。所以,植物是动物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许多植物为了生存的需要,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奇特的防卫本领。  相似文献   

11.
珞巴族的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珞巴族是一个长期生活于喜玛拉雅山林的山地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珞巴族的传统生产与生活方式,并因而决定了珞巴族传统文化的特质。在长期同大自然的交互作用中,珞巴族发明了适宜于农耕的物候历,创造了数年轮休的“轮耕制度”。在狩猎活动中,根据动物的生长和活动规律有选择地捕猎,有效地保持着与大自然的平衡。珞巴族传统宗教信仰是以自然崇拜为基础的古老信仰,对山林湖泊、高山大川充满敬畏,认为是精灵神鬼的居所或本身就是神灵的化身,人们不会轻易冒犯以免带来灾祸。敬畏引发祭祀,祭祀强化为禁忌,进而积淀和内化为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的誓约与规条。珞巴族在生产生活领域中对神山圣湖以及动物植物的禁忌,保护了喜玛拉雅山林珍禽异兽和动植物的生长,保持着高原生物的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食鼠风俗为问题的切入点,从壮族食异文化的民俗事象表现,食鼠风俗的渊源与汉壮文化心理差异,农耕文化观念与食鼠风俗的仪式化,食鼠风俗的弱化脱落与文化生态功能转换等方面,对壮族食异文化心态及其文化生态功能转换作一些尝试性探讨。结论认为,壮族食鼠风俗不是一种单独残存的饮食文化现象,而是壮族饮食文化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并且是与整个南方侗台语族、苗瑶语族和汉越饮食文化结合产生的广东汉族共有的饮食文化现象,要想改造传统食异文化中落后的风俗,就要壮大雅正文化的影响,突显并重构壮族传统的鱼羹稻饭、禽畜副食和杂粮果蔬三个系列的饮食文化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青海省实验动物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验动物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了 青海省实验动物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能量收支反映的是自然条件下动物的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是动物生存机制和生理生态学特征研究的重要指标.目前,研究小型哺乳动物能量收支的方法是采用代谢笼测定法,其不足是:在实验过程中,动物的体重一直在降低,而实验结束后,动物的粪便、尿液和食物残渣不易准确分离出来,这样就影响到采用该方法测定动物能量收支的准确性.使用烘干的巢材,保持动物在原饲养笼中,减少环境变化对动物造成的影响.比较了使用巢材和在原饲养笼中使用金属网垫两组动物的能量收支,结果显示在原饲养笼中使用巢材测定能量收支状况能更好地反映动物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5.
5种海洋动物脂类提取物的抑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5种海洋动物,用索氏提取的方法提取脂类物质,提取物用纸片法对3 种细胞和2种真菌的生长进行制试验,结果表是有:5种海洋动物的脂类提取物对3种细菌和2种真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细菌的抑效率达80%,对真菌的抑制效果达60%。  相似文献   

16.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及资源量。提出了合理开发该区药用植物资源和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河西走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西走廊被誉为甘肃的粮仓和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资源、气候、沙尘、风暴、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论证了河西走廊现有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以及制约河西走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和气候环境因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牧、还林、还草。建设“绿色水库” ,强调森林、草原植被对农业发展的综合作用和稳定性优势。提出建造水源涵养林、节水灌溉、调整产业结构、农牧民搬迁等措施 ,必将彻底改善气候环境、提高降水量、增加经济效益并带动农业和畜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最终达到“南拓青龙、中扩绿洲、北退黄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南江峡谷生态公园的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江峡谷生态公园植物资源丰富。文章着重介绍公园内主要的野生观赏植物、珍稀植物、工业用植物以及改善环境植物。同时也探讨了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中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魏俊杰 《科技信息》2012,(7):338-338
随着转基因植物的大面积商业化种植,其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对土壤中动物、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且对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环境的生态风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