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艾萨克·巴仕维斯·辛格是美国当代犹太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他的笔下,既有反映背井离乡的犹太人失落感的长篇巨著,也有折射光怪陆离的魍魉世界的短篇小说。相对于他的长篇小说来说,他本人与评论家都认为他的短篇写的更有特色。本文从辛格的短篇小说入手,来揭示辛格如何通过短篇故事向我们展示他二律背反的宗教观,以及他在对上帝的信奉与质疑之间的徘徊。  相似文献   

2.
在短篇小说《那里是有点什么》中,辛格通过描写主人公拉比在自我认知上从迷失到回归的痛苦过程,反映了自身矛盾审视上帝后对传统宗教信仰的一种认同。《那里是有点什么》体现了现代人的信仰危机,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为了赢得顾客,提出了"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上帝"式的客户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暴露出许多缺陷。本文运用供应链理论,分析了这种观念的缺陷,提出企业与顾客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和联盟关系。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为了赢得顾客,提出了“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上帝”式的客户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暴露出许多缺陷。本文运用供应链理论,分析了这种观念的缺陷,提出企业与顾客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和联盟关系。  相似文献   

5.
但丁的新时代精神体现在对维吉尔、贝雅特丽齐、上帝和意大利民族国家观念的表达上。从作品分析人手,阐述了但丁思想中对理性的尊重,对上帝的信仰和意大利民族国家意识自觉的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西方有两种主要的法的本质观。其一认为 ,正义是一种客观存在 ,法的本质即正义 ,法是一种理性行为。其二认为 ,上帝是法的终极基础 ,法的本质即上帝的命令 ,法是上帝的意志行为。前一种观念来源于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 ,后一种观念来源于犹太——基督教的唯意志主义。这两种反差巨大的法的本质观成为了西方法律思想的双重历史起源 ,明白了这一点 ,我们将理解西方法律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一、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的先导。21世纪的中国企业,不能以树立市场营销观念为满足,而应追求与21世纪相适应的新营销观念。一是亲情营销观念。20世纪市场营销观念强调的核心是顾客至上,把顾客当“上帝”。亲情营销观念则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而不是“上帝”,通过建立新型的亲情(鱼水)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通过与顾客做朋友,使顾客成为企业永远的“朋友”,以企业的“感情投资”换取顾客的“货币投资”。二是全球营销观念。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在这一经济规律的驱动下,各国企业和产…  相似文献   

8.
语丝拾粹     
《创新科技》2008,(6):40-41
<正>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色子。"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而说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关。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像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这是他的本来意思。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轴压缩-拉伸试验研究了炉卷轧机生产X80/X100管线钢不同变形情况下的包辛格效应.结果表明:随着预压缩变形量的增大,包辛格效应绝对值增大,X100管线钢的包辛格效应在1.5%的预压缩变形量下达到饱和;包辛格效应绝对值随着板卷强度的提高而上升;在试验范围内,X80、X100管线钢分别表现出了瞬时软化和永久软化.分析X80/X100管线钢的化学成分与显微组织特点,认为管线钢组织中的软、硬相(如M/A岛)的强度差、硬相的体积分数以及初始组织中的位错密度是不同包辛格现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博览世界     
《世界博览》2010,(11):16-17
哥本哈根的“秘密会议” 德国《明镜周刊》在最新一期里透露了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一份秘密谈话录音。这段录音显示,在去年12月18日下午一场有默克尔、萨科齐、奥巴马、辛格和中国代表何亚非参加的90分钟会谈上,默克尔不断训斥印度总理辛格,逼迫辛格接受减排二氧化碳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深受圣经影响,他的随笔<我和农民的谈话>正是借用<出埃及记>中上帝与摩西西奈山立约的典故结构而成.随笔中的诸多模糊话语和独特意象均可在<出埃及记>中找到对应,其独特结构又对应于<出埃及记>中"哀求--呼召--应许--立约"的深层精神结构.只是<出埃及记>中威严显赫、慈爱公义的上帝被改写成了软弱无力、受尽嘲弄、最终被流放的行人.卡夫卡以此表明其对现代人宗教情感的思考,他竭力表明的是人类正遭遇着与上帝的可怕疏离.  相似文献   

12.
赫斯顿的《他们仰望上苍》是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文本中女主人公简妮.克洛福德的三次婚姻以及最终茶点之死引起不少学者的研究及争论。本文主要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简妮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而且成了一名女性主义英雄。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广西博白县大坝镇元宵节民间游神活动的起因、过程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发现大坝镇群众通过迎神、唱戏、请神、生侗、游神、送神等六个主要环节的活动,表达了群众对自然精神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背景下,则更多的体现了人们通过游神来自娱自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小说《帕克的后背》主要写了帕克慢慢走向上帝的过程。他从开始时讨厌上帝、拒绝接受上帝,发展到慢慢意识到上帝的存在,最后皈依上帝。虽然帕克开始时在行为上有些亵渎上帝的意思,但在妻子萨拉的影响下,帕克最终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这一过程也在他所刻纹身上得到了体现。帕克的后背其实是他灵魂的外在表现,最初他拒绝在后背上刻任何东西,后来主动将上帝纹在背上,说明了他已成为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在美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已经皈依上帝的帕克必定会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5.
司命神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主管人的生死、寿命和命运的神祗,它是官方与民间共同信奉的神灵。由于星占学的影响,司命神在汉代被进一步人格化,同时司命神被赋予更多的神性职能。司命神执行诸多职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劝勉人们诛恶行善,而民众信仰司命神多是为了求得延年益寿或消灾免祸。  相似文献   

16.
泰壹、太一、太乙是远古华夏族的伟大首领,曾在终南山活动过,他得道成仙为真人,被尊成为宇宙中最尊贵的天帝神。上古广义太乙山指终南山,其狭义指翠华山、南五台。古代认为天上所有星辰都围绕着中宫、紫宫,中宫、紫宫有太乙星神即天帝。中华民族祖先崇拜太乙神,早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祭祀太乙神,此后历代祭祀,汉代尤其重视。后来,太乙神被中国道教尊为太乙救苦天尊,救苦即慈悲、慈善,太乙神也是道教慈善神,应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道教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7.
五四女作家和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一样不否定上帝的男性身份,但在女性经验下,她们更易于用母亲形象或女性形象表征她们对上帝的体验。苏雪林、冰心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她们一方面用上帝慈爱的"父亲形象"对抗中国家族宗主社会中威严不可侵犯的父权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凭借自己的女性经验彰显上帝的女性和母性形象,寻求觉醒的女性所信靠的力量。五四女作家笔下上帝形象的特征折射出文化交流与对话中中国知识女性的独特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他们眼望上苍》是佐拉&#183;尼尔&#183;赫斯顿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因为它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最早描写黑人女子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之一,还在于作者对写作手法合理有效的运用。赫斯顿运用框架叙事和奴隶叙述表现了主人公珍妮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主题。在使用这两种传统叙述模式时,赫斯顿并非完全拘囿其中,而是很具独创性地超越并改写了它们。  相似文献   

19.
山神信仰是藏区原始信仰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藏族其他原始信仰一起构成了藏民心中完整而神秘的神话世界.山神是康巴藏族民间故事中大量出现的一个特定形象,其来历有自然的神化、神的自然化、自然与神的二重构三个方面.山神信仰源于原始自然崇拜,在苯教中得以“合理化”与系统化,在佛教中被全盘吸收与改造,使山神信仰在藏民的幻想世界中得以延伸和深化.在民间故事中,山神是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复体,并形成独特的“山-人-神”的藏族民间叙事的三维格局.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基督教神学上帝观不同,别尔嘉耶夫是基于人的自由来言说上帝问题的,这与西方基督教信仰主义以及近代以来的世俗人道主义陷入自由的困境相关。同时,别尔嘉耶夫的上帝观也与20世纪前后整个俄罗斯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朝圣"精神与西方近代以来对人的高度颂扬相结合的产物。在别尔嘉耶夫上帝观的形成过程中,德国的神秘主义思想和俄罗斯自身的精神文化传统均对其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