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一直是我喜爱和敬重的杂志之一。但《通讯》也和其它自然辩证法类杂志一样,处在“大口袋”的困惑之中。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杂志的副标题上,例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有副标题:“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副标题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通讯》的副标题则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我与《自然辩证法通讯》──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20周年(续三)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阅览室第一次看到了《自然辩证法通讯》这本杂志。出于对理性思维的崇尚,我开始阅读起来,由于学识的浅薄,开始阅读时感到新奇、难懂、吃力。尽管当时是一知半解,我...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走过的三十年,正是中国元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来,《自然辩证法通讯》对于中国元科学研究的发展不仅起着见证和记载的作用,更是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如果说,《自然辩证法通讯》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的定位,以及“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史”栏目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历史学在中国发展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4.
我与《自然辩证法通讯》有着不解之缘。还在念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就把《通讯》介绍给了我们。从那以后,我就成了《通讯》的一名忠实读者,每拿到一期,都要认真阅读。时间长了,经过和其他杂志的比较,我发觉《通讯》确实有其独具特色的风格和堪称一流的学术水准,不愧是国家的一级学术刊物。就拿科学技术史专栏来说,目前国内发表科技史论文的杂志不多,《通讯》是其中引人注目者之一。《通讯》刊出的科技史文章,以思想性和理论性强而著称,其中不乏观点新颖、富有创见之作,对繁荣我国的科技史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和导向作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正《自然辩证法通讯》(下称《通讯》)杂志于1978年出版试刊,1979年为季刊形式出版了四期,之后长期保持双月刊出版。为了加快发表进度,经主管单位同意,并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通讯》将改为月刊。《通讯》坚持把关注科学技术的哲学意蕴、历史演进和社会意义作为  相似文献   

6.
还清楚地记得那是大学时期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图书馆百无聊赖的我无意间瞥见一本学究气十足的杂志——《自然辩证法通讯》,随意地翻阅几页便被其中深奥而富含哲理的语言弄迷糊了,便放下不再理会,可曾想到,科技哲学后来竟然成为我研究生所学的专业,而《通讯》也成了我每期必看的读物。对我来说,《通讯》最大的特点是追求自由,而她也已经成为我生活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通讯》(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性、理论性刊物。该刊自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创刊(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成立于1978年)至今,已经出版杂志28卷164期(截止本期)。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海内外学人和广大读者 :2 0 0 3年是《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创刊 2 5周年。 1977年 ,李昌、于光远和钱三强联名向邓小平同志请示 ,筹备出版《自然辩证法通讯》。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亲切关怀下 ,经党中央和中央主席的直接批准 ,中国科学院于 1978年正式发文 ,成立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司局级 ) ,筹备出版《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 ,当年试刊面世。 1979年 1月 ,《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号正式出版。在漫长而又短暂的 2 5年中 ,她经历了创刊面世的景气 ,改革开放的洗礼 ,思想解放的砥砺 ,祸起萧墙的沉思 ,市场狂潮…  相似文献   

9.
我是《自然辩证法通讯》一名忠实的读者,长期阅读《通讯》终于使我成了她的一名作者。十几年前在中学教书时,我就开始订阅《通讯》,每篇文章我都认真阅读,深为她丰富的知识、大量的信息、深造的思想、新颖的观点和广泛的领域所吸引,特别是科学技术史和人物评传两个栏目我尤为喜欢。《通讯》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引导我走上了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之路。考取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后,《通讯》成了我学习和研究时的必备资料,我将创刊以来的《通讯》通读了一遍,这不仅大大充实和丰富了我的知识,使我深入了解和掌握了自然辩证…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在世纪之交新增“共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专栏,我认为十分必要。这不仅因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的失范、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说明共建学术规范,确已势在必行,而且更因为在某些学术领域内出现了作者、编者、新闻媒体共同失范、违规的严重问题,甚至冠冕堂皇地诉诸法律,来保护他们的越轨行为。可见,整饬学术道德,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是一名音乐工作者,也是贵刊的热心读者。由于我对文艺界的诸多越轨行为忧心忡忡,因此,想借贵刊专栏倾诉我的肺腑之言。在音乐创作上对于作者的劳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