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南沙群岛滨珊瑚δ^18O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克服  黄鼎成等 《科学通报》2001,46(14):1199-1204
利用海温和气温计重建了南沙群岛永暑礁海区近50年和季分辨率的温度变化,将南沙群岛永暑礁器测的气候资料延长了40年。发现珊瑚δ^18O与气温之间存在气温升高1℃,δ^18O降低0.24%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海温和气温计重建了南沙群岛永暑礁海区近50年和季分辨率的温度变化,将南沙群岛永暑礁器测的气候资料延长了40年.发现珊瑚δ18O与气温之间存在气温升高1℃, δ18O降低0.24%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沙群岛滨珊瑚δ~(18)O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温和气温计重建了南沙群岛永暑礁海区近50年和季分辨率的温度变化,将南沙群岛永暑礁器测的气候资料延长了40年.发现珊瑚δ(18)O与气温之间存在气温升高1℃,δ(18)O降低0.24%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分别于2008 和2009 年夏季对南海南沙群岛永暑礁(环礁)、西沙群岛永兴岛(岛礁)和海南三 亚鹿回头岸礁进行了海-气CO2 交换的连续观测. 结果表明: (1) 南海珊瑚礁区表层海水和大气 pCO2 存在明显的日周期变化, 白天下降, 晚上上升; (2) 不同礁区大气pCO2 日变幅小, 而表层海水 pCO2 日变幅较大, 永暑礁潟湖为~70 μmol mol-1, 鹿回头及永兴岛礁坪分别为264~579 μmol mol-1 和420~619 μmol mol-1, 鹿回头礁外为324~492 μmol mol-1; (3) 不同礁区海-气CO2交换通量也有较 大差异, 永暑礁潟湖为0.4 mmol CO2 m-2 d-1, 永兴岛礁坪为4.7 mmol CO2 m-2 d-1, 鹿回头湾为9.8 mmol CO2 m-2 d-1, 表明南海珊瑚礁在夏季是大气CO2 的源. 在水深较浅的礁坪, 生物代谢是海水 pCO2 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而较深的潟湖或礁外, 水动力条件和生物代谢共同作用影响海水pCO2 的变化. 相对于大洋区, 无机碳代谢对珊瑚礁区海水pCO2 的变化有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海北部的现代沉积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是我国最大的海域,面积达360多万平方公里,是西太平洋最大的一个边缘海,约占我国海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平均深度是一千米,最大深度是五千五百五十九米。在南海分布着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东沙群岛,总计包括了二百多个岛屿,礁,滩,沙。其中岛屿(包括沙洲)约有47个,即西沙群岛29  相似文献   

6.
西沙海域的米辛尼亚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书 《科学通报》1989,34(22):1729-1729
米辛尼亚(Messinian)是意大利西西里中新世地层名称,一般也用来代表中新世与上新世之间的一次重大的古海洋学事件。这一事件最早为莱伊尔发现,1833年他根据意大利新第三纪砂岩和泥灰岩里的化石记录,确定了中新世与上新世之间,是一个新的生物变革界面。其后,在欧洲、非洲、环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地质记录中,都有所反映。 西沙群岛生物礁区西琛一井和西永二井两个全取蕊钻井中,中新世与上新世间的间断面  相似文献   

7.
钻探工程是一项花费国家巨额投资,以取得各类基础地质资料和找到各类矿产资源的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加强钻井(孔)地质资料的综合利用和科学管理是提高地质工作经济效益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全面、系统的汇集了四川省各类钻探工程索引资料,经研究、分类、整理成册;在此基础上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编制了钻探工程分布图,并对四川省钻探工程发展历史、现状和各类钻探工程的特征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这无疑时了解四川省钻探工程和各类钻井(孔)地质资料的概貌、全面查找四川省内各类钻井(孔)地质资料提供了可能和方便,必将大大促进钻井(孔)地质资料的综合利用,提高钻探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华东北部下第三系礁灰岩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钱凯 《科学通报》1980,25(24):1140-1140
华东北部下第三系礁灰岩最先发现于鲁北东营盆地。此后,在鲁南平邑、苏北沭阳、盱眙、金湖等许多盆地相继见有同类礁灰岩或造礁及海相性生物。这是我国石油勘探上的重要成果之一。意义有三:(1)主要造礁生物多为新属新种或首次见于中国的属种;(2)对合理统一有关地层成因上的“海陆”之争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华东北部下第三系主要为陆相沉积,但  相似文献   

9.
2002年9月,一个研究小组宣布,在我国新疆乌苏市境内发现中国最大的泥火山群。泥火山,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罕见自然地质景观,世界上仅在美国、俄罗斯、墨西哥、新西兰等少数几个国家有发现,我国台湾高雄也发现有20多个喷发口的泥火山群,但规模和数量远不及乌苏泥火山群。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西北部以儋州湾为界,可划分为地质背景截然不同的南北两区,其中北部属玄武岩台地,南部属冲积平原.儋州沿岸是环岛珊瑚礁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该区原生礁块在低潮时大部分出露于海面,且出露高度在不同岸段有较大差异.在南部排浦沿岸,原生死亡滨珊瑚直径1~3m,低潮时出露高度0.2~0.5m,礁体保存较完  相似文献   

11.
<正>西沙群岛:珊瑚为国土增色西沙群岛像朵朵睡莲,珍珠般地浮在绿波万顷的中国南海上。它位于海南岛东南约333km处,与东沙、中沙、南沙群岛组成中国最南端的疆土。西沙群岛从东北向西南方向伸展,在长250km、宽约150km的海域里,由45座岛、洲、礁、沙滩组成。西沙群岛的东面为宜德群岛,由北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综合分析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证明识别川东南北部x1A井生物礁.x1A井生物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及石灰岩,顶部为弱波谷响应,底部为弱振幅波峰响应.生物礁体在地震剖面的形态为底平项凸的丘状,为"低频、弱振幅、空白或杂乱反射".测井响应特征表现为礁盖为低伽马、中高电阻;礁核为低伽马、极高电阻.确定生物礁的存在对于研究川东南北部地区储层展布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崧 《科学之友》2010,(2):70-71
西沙群岛:珊瑚为国土增色 西沙群岛像朵朵睡莲,珍珠般地浮在绿波万顷的中国南海上。它位于海南岛东南约333km处,与东沙、中沙、南沙群岛组成中国最南端的疆土。西沙群岛从东北向西南方向伸展,在长250km、宽约150km的海域里,由45座岛、洲、礁、沙滩组成。西沙群岛的东面为宜德群岛,由北岛、石岛和永兴岛等7个岛屿组成;西面是永乐群岛,由金银、中建、珊瑚等8个岛屿组成。西沙群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1,(9):5-5
近日,专业潜水员斯哥特·加德纳在澳大利亚大馒礁海域探索时听到海底传来一声敲击声。他立即下潜,结果惊讶地看见一条黑斑象牙鱼用其口衔的一只蛤蜊撞击一块岩石。之后,蛤蜊壳碎裂,鱼吃到了里面的肉。  相似文献   

15.
雷州半岛珊瑚礁与全新世高海面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雷州半岛西南部沿海的古珊瑚礁,是广东大陆沿岸唯一被保存下来的发育在中更新世玄武岩滩地上的典型珊瑚岸礁.该区的地壳垂直运动自新第三纪以来为沉降区,到全新世中期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近数十年是轻微下降区.我们于1993~1995年间先后3次考察了灯楼角(20°13′N,109°56′E)和水尾村(20°24′N,109°52′E)的古珊瑚礁,前者礁平台(礁坪)最宽处约1km,长逾2km,后者礁平台宽约0.5km,长约1km.是研究全新世高海面较理想的地区之一.1 古海面标志物及其确切位置研究古海平面变化最重要是要找到能真正代表当时海平面的位置,并能测定标志物的高程和年龄.经多年研究认为,以大型块状滨珊瑚构成的礁顶面,是研究古海面的最好标志物.南海礁区单个礁体的礁顶面,宽度从几十米到千米以上;长度从几百米到几千米,其礁平面很平坦,高差很小.由于珊瑚只能在水下生长,其实际生长上限在大潮低潮面下1m深,珊瑚礁顶面记录着海平面的确切位置,珊瑚样品又是多种测年方法的上选材料,因而珊瑚礁顶面是古海面的极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地质科学产生以来的两百多年里,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算得上是个英雄时期:以板块学说为标志的地学革命,横扫长期以来的陈旧观点,开创了地球科学的新纪元,而大洋钻探就是这场革命中的一面旗帜.世界各国将科技的精华集中到钻探船上,半个世纪来在世界各大洋深水底下钻井四千多口(图1),取芯四十多万米,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扭转了地球科学发展的轨迹.从组织的角度看,大洋钻探也是国际科学史上的奇迹:一项由各国政府出资的基础研究国际计划,居然能历经50年而不衰,学术上的青春活力不减当年,相信其中必有缘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奥陶纪生物礁的类型和造礁生物群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坡  邓小杰  王冠  李越 《科学通报》2012,(11):924-932
低纬度的华南、塔里木、华北三大陆表海的大部分区域在奥陶纪长期维持海水覆盖状态,在远岸区形成了大规模碳酸盐岩台地和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各类生物礁.古生代动物群辐射演化背景下,重要造礁生物门类的起源和在特定海区繁盛的时差是决定礁群落基本生态结构的历史因素,早奥陶世早期的藻礁、早奥陶世晚期至中奥陶世早期的Calathium-硬海绵-藻礁、苔藓虫礁、晚奥陶世早期的珊瑚-层孔虫-藻礁可诠释为幕式群落演替,这或许是古生代演化动物群起源及早期演化并逐渐取代寒武纪演化动物群的几个阶段,特别是后者(珊瑚-层孔虫-藻礁)代表了古生代演化动物群中典型格架礁群落,奠定了之后近100Ma动物格架礁最常见的生态组合方式,呈现出礁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宏演化脉络.中国的实例基本吻合于全球奥陶纪生物礁宏演化趋势,特殊之处表现为:(1)湘西张家界特马豆克早期南津关组和塔里木巴楚达瑞威尔期一间房组的Calathium-藻礁分别定位成此类生物礁的先驱和孑遗;(2)中扬子区特马豆克晚期分乡组苔藓虫礁为当时独有的类型;(3)早期的珊瑚-层孔虫-藻礁分布特别局限;(4)奥陶纪末冈瓦纳冰川初期扬子区西缘的藻礁是极端环境造礁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鹿回头珊瑚礁的形成年代及其对海岸线变迁的反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希涛 《科学通报》1979,24(21):995-995
珊瑚礁是热带亚热带海洋与沿岸特有的一种主要由生物作用形成的地质体和地貌类型。由于造礁珊瑚对生态环境,如水温、光线、盐度、溶解氧、基底和水动力因素等的要求相当严格,因此,珊瑚礁是恢复其生长时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探讨以后的海岸线变迁、海平面变化及地壳运动历史的重要标志。特别对海南岛沿岸位于现代造礁珊瑚生长区北缘其发育受到抑制,对环境因素反映最为敏感的珊瑚礁,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首创适合开采深部油层和稠油的链条抽油机;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浅海座底式石油钻井船“胜利一号”;发明步行座底式钻井平台以及液压蓄能钻井机……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的工作“成绩单”上写满了共和国给予他的肯定。从20世纪50年代华北地区第一口钻探井开始,顾心怿参加了该地区早期石油勘探和胜利油田的发现、开发和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姚宇  张起铭  蒋昌波 《科学通报》2019,64(9):977-985
采用不同排列方式的圆柱体阵列来模拟珊瑚礁破碎带附近礁面粗糙度的变化,通过测试一系列不规则波波的况研究了珊瑚礁海岸附近的短波、低频长波和波谱的变化规律,并与礁面光滑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波浪沿礁传播过程中,短波持续衰减,到达海岸线附近短波波高相对于入射波高显著降低.低频长波波高沿礁逐渐增大,直到海岸线附近达到最大.礁面粗糙时短波和低频长波的波高均小于礁面光滑时的情况;礁面粗糙程度变化时,海岸线附近处短波波高和低频长波波高随着礁面糙率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相干函数和传递函数分析验证了礁坪低频长波由短波群在礁缘处破碎后破碎点的移动产生,并且珊瑚礁坪上低频长波的运动存在着共振模式;礁面光滑时,低频长波能量由于一阶共振效应在礁缘向海岸线传播的过程中被放大,礁面粗糙时,低频长波能量在礁坪上被摩擦所耗散,共振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