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分布式漏洞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主流的漏洞检测工具检测时间长、误报率高以及使用攻击代码影响系统运行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OVAL的分布式漏洞检测系统,采用基于主机的漏洞检测方法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该系统由检测代理和中心管理子系统组成,其中检测代理执行检测插件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漏洞检测,而中心管理子系统提供安全知识定义和检测算法.经实验测试,与其他漏洞检测工具相比,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对网络运行状况影响小和可扩展性强的优点.适用于检测大规模局域网中各主机系统的漏洞状况.  相似文献   

2.
格式化字符串漏洞是一种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软件漏洞.现有格式化字符串漏洞自动验证系统未充分考虑参数存储位置位于栈以外空间的情况,造成对该部分漏洞可利用性的误判.针对该问题,论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符号执行的格式化字符串漏洞自动验证方法,首先根据参数符号信息检测当前格式化字符串函数漏洞,然后分别构建参数存储于不同内存空间情况下的漏洞验证符号约束,最后利用约束求解自动得到漏洞验证代码,实现了格式化字符串漏洞的自动验证.在Linux系统下对不同类型测试程序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Unicode漏洞的攻击与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攻击事件的频繁发生,如何保护系统并有效防御攻击成为系统安全的主要问题.针对Unicode漏洞屡遭攻击这一现状,通过对Unicode漏洞的详尽分析,例举了对Unicode漏洞进行攻击的方式和方法,根据攻击的特点,为系统的安全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4.
Android应用程序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针对如何在黑客利用Android程序漏洞攻击前发现潜在漏洞的漏洞检测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PK逆向分析的应用漏洞检测技术.在逆向反编译APK静态代码的基础上,运用特征提取算法将smali静态代码解析转换为函数调用图作为特征来源,建立原始特征集合提取模型,继而通过改进ReliefF特征选择算法对原始特征集合进行数据降维,提取APK包中的漏洞特征向量,依次构建漏洞的检测规则.再结合Android漏洞库收录的漏洞特征对特征向量进行正则匹配,以挖掘其中潜在的安全漏洞.基于该检测方法实现了系统模型并进行对比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检测方法的漏洞检出率达91%以上.因此,该漏洞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挖掘Android应用中常见的安全漏洞.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Internet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信息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各种各样的软件漏洞可能会被病毒、木马利用而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在所有的软件漏洞中,数据驱动型漏洞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漏洞之一.目前的检测工具往往不够深入,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析的数据驱动型漏洞的静态检测算法.该算法定义了漏洞的词法成分和语法成分,在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漏洞的语义层次检测.与传统的采用编译原理方法实现的静态检测工具相比,本算法实现了对数据驱动型漏洞更准确的检测.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静态检测原型系统,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以C源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插装和约束求解的整数漏洞检测方法.首先在C源码中可能的整数漏洞点前面插装检测代码,同时定位可能导致整数漏洞的输入源,并将其标记为符号变量.之后将静态插装后的源码编译成可执行代码,并进行(符号和具体执行的)混合执行.在动态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对插装代码对应的符号约束进行求解,可以检测整数漏洞是否存在,以及获得当整数漏洞存在时符号变量相应的具体取值.进一步地,通过对从程序入口点到整数漏洞点所经过路径上的所有条件跳转约束进行求解,获得引导程序到达整数漏洞点时符号变量相应的具体取值.结合两者可以辅助生成触发漏洞的输入用例.基于CVE(通用漏洞披露)通告的实验表明本系统能够成功检测到相应漏洞.  相似文献   

7.
传统网络安全漏洞侦测技术无法准确得到攻击注入点,和服务器交互频繁,导致侦测结果不可靠、效率低下。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渗透测试的网络安全漏洞实时侦测技术。设计了渗透测试下网络安全漏洞实时侦测系统,构建系统架构,在生成攻击图时,将网络当前节点漏洞看作单位编码,利用进化计算对不同漏洞属性权重进行调整,获取攻击图库。在设计攻击注入点分析模块时,利用广度优先爬取法,依据网页目录层次实现网络页面爬取;通过爬取过程获取网络全部页面攻击注入点,根据Bloom Filter对重复的URL进行去重处理。利用渗透测试实现攻击和分析模块设计,以此生成攻击图对注入点注入攻击;对攻击反馈进行研究,判断注入点是否存在网络安全漏洞。渗透测试时为了降低交互频率,通过探子请求技术完成探测,对是否进行进一步侦测进行判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技术侦测结果可靠,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为改进XSS漏洞检测系统中对复杂网页漏洞注入点发现不够充分、动态地分析目标站点的响应信息不足等问题,改善XSS漏洞检测系统的注入点提取、攻击测试向量生成和响应分析等,提出了基于用户行为模拟的XSS漏洞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网页结构找到多种非格式化注入点,并通过综合考虑字符串长度、字符种类等因素对攻击向量进行了优化,以绕过服务器的过滤函数,缩短漏洞测试所用的时间.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提高了漏洞注入点的检测覆盖率,提升了XSS漏洞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Word软件在富文本格式(RTF)文档解析的漏洞利用攻击,通过对Word程序的逆向分析,研究其在RTF文档解析中产生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原理,并提出一种基于指令回溯及特征数据构造的漏洞分析方法.通过该方法分析Word漏洞的触发原因、触发点和触发机制,给出了面向RTF文档的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分析流程.实验测试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Word的RTF文档解析漏洞.  相似文献   

10.
针对Linux系统存在缓冲区容易溢出的漏洞,从分析系统产生溢出漏洞的原因人手,介绍了攻击者如何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的步骤和方法,为阻止攻击者的各种攻击,采取几种相应的常用防范措施,堵塞漏洞,弥补系统本身存在的不足,保证系统安全地运行.实践证明,采用这些防御措施能取得较好的防范效果,系统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oftware vulnerability has become a major threat to computer security. The timely detection and repair of potential vulnerabilities in softwar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ducing system crashes and maintaining system security and integr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detecting three common types of vulnerabilities: Unused_Variable, Use_of_Uninitialized_Variable, and Use_After_ Free. We propose a method for software vulnerability detection based on an improved control flow graph(ICFG) and several predicates of vulnerability properties for each type of vulnerability. We also define a set of grammar rules for analyzing and deriving the three mentioned types of vulnerabilities, and design three vulnerability detection algorithms to guide the process of vulnerability detection. In addition, we conduct cases studies of the three mentioned types of vulnerabilities with real vulnerability program segments from 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CW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ie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detect the vulnerability in the tested program segments. Finally, we conduct manu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on detecting the three types of vulnerability program segments(30 examples for each type) from CWE, to compare the vulnerability detection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ith that of the existing detection tool Cpp Chec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performs better. In summary,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certain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in detecting the three mentioned types of vulnerabilities, and it will also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tection of other common vulnerabilities.  相似文献   

12.
静态分析方法可以自动地提取软件的行为信息,从而检测出软件中的安全漏洞。和其他程序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检测速度快的优点。本文介绍了Java语言的安全漏洞的故障模式,说明了类型推断、数据流分析和约束分析等主要静态分析方法及两种特别的分析方法,最后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静态代码安全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3.
静态分析方法可以自动地提取软件的行为信息,从而检测出软件中的安全漏洞。和其他程序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检测速度快的优点。本文介绍了Java语言的安全漏洞的故障模式,说明了类型推断、数据流分析和约束分析等主要静态分析方法及两种特别的分析方法,最后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静态代码安全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已有很多Android应用软件的自动化漏洞检测方法,针对现有漏洞检测方案仍然依赖于先验知识并且误报率较高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机器学习的Android应用软件组件暴露漏洞的分析方法.在对Android应用软件结构进行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组件暴露漏洞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机器学习系统,并能够对Android漏洞特征进行提取、数据清理和向量化.结合人工分析与验证,建立了1 000个Android APK样本集,并通过训练实现了组件暴露漏洞的自动化识别,达到了90%以上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UNIX主机系统的漏洞扫描器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不断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分析UNIX主机系统安全漏洞存在的必然性,提出基于UNIX主机系统的漏洞扫描器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UNIX主机系统的漏洞扫描器,阐述其系统模型和工作原理.该扫描器可以从外部和内部对目标服务器进行扫描.实验表明,通过使用该扫描器,用户可以不留痕迹地发现一台本地或远程服务器的安全性弱点.  相似文献   

17.
传统漏洞挖掘方法无法研究Android设备驱动与内核间的交互,且需使相关硬件处于工作状态,很难实现Android驱动未知漏洞挖掘。为此,提出基于关联规则的Android驱动未知安全漏洞挖掘方法。对关联规则漏洞挖掘问题进行形式化描述。依据Apriori法对频繁项集进行初寻找。采用RDARF规则筛选器对规则进行进一步筛选,获取强规则。建立待挖掘驱动样本库,对Android驱动进行自动化分析,考虑Android设备驱动与内核间的交互;针对各Android驱动对各自申请的权限信息进行提取,建立权限特征集合,完成格式化操作;挖掘出所有Android驱动漏洞数据的极大频繁项集,建立权限关系特征库,获取关联规则无需执行驱动;针对待挖掘驱动匹配权限关系特征库,实现未知Android驱动安全漏洞的挖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挖掘准确性高,CPU占用少。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软件安全漏洞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组件依赖图的预测方法.基于组件依赖图综合定义了软件代码的复杂性、耦合性以及内聚性指标,同时采用这3类指标建立了机器学习模型对一个组件的漏洞进行预测.以开源软件Mozilla Firefox为实验对象,设计并实现爬虫工具,收集了针对从Mozilla Firefox 1.0到Mozilla Firefox 43的所有版本的公开漏洞.基于这些漏洞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用于漏洞预测.   相似文献   

19.
软件漏洞产业: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漏洞与信息安全息息相关。本文阐述了21世纪以来软件漏洞产业现状、技术进展和相关经济学研究成果。并将软件漏洞产业划分成3个环节:上游的漏洞发现,中游的安全信息提供机构(SIP),以及下游的各种行业应用。本文认为软件漏洞的根源来自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本文建议:中国应从SIP的枢纽作用、关键工具和基础设施的研制等方面发展软件漏洞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