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提出语言交际中的相关理论,给语用学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在简要介绍相关理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指出,虽然相关理论能够比较有效地应付临时推理,但是相关推导不能保障推导的结果与说话人的用意吻合;而且如果从纯粹的表达和语境的关系角度考虑,相关几乎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概念,因为任何表达和话语,都可以通过认知努力拉到相关的轨道上来.接着讨论了相关理论的认知语境观,认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种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假设的参与过程;最后总结了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它优于格莱斯理论的方面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被认为是认知语用学理论,它强调信息或话语的接受者,主张从认知角度解释心理认知因素对话语理解的作用,因此也可以说关联理论是一种交际理论。本文介绍关联理论的基本理论,以及关联理论关于认知语境和交际的理论体系,从而指出认知理论对语用学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当今语用学研究的两大主题是话语生存和话语理解.Grice的会话理论是当今语用学的理论基础.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两种学说在语言学界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先概述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然后初步讨论其差异:合作原则与关联性,暗含交际与暗含明说交际,隐喻、认知语境与语境假设;最后谈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4.
基于认知语境和其相关理论,提出语用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交际者未能选择适当的认知语境、交际者双方未建立新的认知语境、和未能匹配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认知语境.通过对上述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避免语用失误发生的策略,即要培养我们的语境意识、重视听者的认知语境并做出精确的判断等.这一研究加深了对认知语境的理解,对分析言语交际的成功与失败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对增强交际者的语用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对外语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认知语境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境,将语境定义为“一种心理结构体”,即认为语境是心理产物,这是一种更科学的动态语境观。话语意义与认知语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认知语境对话语意义有解释和制约作用,相同的语言形式,由于认知语境的不同,话语意义不一样;另一方面,话语意义对认知语境具有不可分割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6.
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为基础,建构了话语交际中语用预设的认知模式。指出话语交际过程是语用预设及其推理的过程,关联性是构建语用预设的前提条件,交际意图是构建语用预设的基础,认知语境是构建语用预设和识别预设的主要依据。并论述了语用预设在交际过程中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语境是语用学言语交际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顺应理论和关联理论对于研究言语交际中语境的动态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语境动态建构的心理依据主要通过发话者对话语表达语境的操控,以及受话者对话语理解语境的动态建构得以实现.对言语交际过程中语境动态建构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一种交流课程,而交际教学法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也客观地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建构英语课堂教学的动态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语境中,话语有不同的含意.从语境的三个认知体系,即语言的认知体系,社会认知体系和语用人的认知体系介绍了话语含意与语境的密切关联,从而得出话语含意的推导及话语关联的多维度性.  相似文献   

9.
交际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它主要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使人们了解到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离不开交际,离不开具体的话语情景的。交际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交际能力"的概念。这一概念是由海姆斯(DellH.Hymes)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概念未能真实揭示人的语言能力。交际理论认为语言能力的概念不能完全反映出人们真正的语言能力,因为人的语言能力不仅仅表现在他能否说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还要看他说出的句子是否符合当时语境的需要,因为人总是在与别人交往中使用语言。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所使用的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英语话语标记语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语境,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动态的语用研究。在交际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能够改变交际者的认知体验,影响对方的语境假设,促使交际朝着预期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1.
类比词作为当代英汉语中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构词方式,具有极大的语言创造性和能产性。然而国内关于类比词的研究成果甚少,对其语义认知机制的探索更鲜有涉及。从概念合成理论的角度看,类比构词的概念合成网络具有非对称性投射、选择性投射的特点,并且在类比语义结构组合的过程中存在主次之分。对这种特殊概念合成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对英汉词汇的认知与学习,并进一步验证人类认知的普遍性和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2.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广告双关语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认知的新视角来阐释广告双关语意义的构建和人们对广告的完全解读.研究结果表明:概念整合理论从根本上揭示了广告双关语意义在人们头脑中生成的机理,阐释了人们如何一步步成功解读广告商的意图,验证了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13.
蔡绿妍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51-52,65
概念整合理论是心理空间理论的新发展,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揭示了自然语言意义建构过程中的概念整合这一十分普遍的认知过程,从认知角度也对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即:语篇的处理与加工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包含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网络的结构体,不同的概念经过人的认知和整合形成语篇的深层意义。因此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认知角度理解语篇,是对传统语篇分析的有益补充。广告是常见的语篇,概念整合理论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分析和解读广告语篇。  相似文献   

14.
概念整合是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将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进行彼此映射的最优化选择,提取各自最契合的意义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概念结构。挽联隶属于中国对联文化,或总括一生,或遗言传志,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日趋成熟,而暂鲜有将其运用于对联领域,文章针对概念整合理论在挽联领域的研究现状,结合概念整合理论所特有的认知网络模型,从挽联的语音、词语、小句及篇章四个方面对挽联进行认知阐释,以期为挽联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是当前解释隐喻工作机制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结合韩愈《晚春》诗中的意境,对隐喻的认知运作机制进行阐释,能够更深刻地认识隐喻语言即时在线意义建构过程,也证明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诗歌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境主要是由命题、知识草案、心理图式及社会心理表征等因素构成的。根据关联理论,语境是一个认知的动态构建过程。认知语境不是静止的参数,而是一系列处于发展和变化中的命题。因此,动态性是认知语境最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Lakoff认为,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可以被用来解释语义范畴和概念结构。这对语义研究来说是一种创新。尝试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赵本山小品中幽默言语的生成进行认知解读,即:基于或突显某一模型、某一模型的隐喻或转喻说法以及修改某一模型,旨在为幽默话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认知域、矩阵观以及激活区转喻观等传统研究方法在对转喻的认知机制进行阐释的过程中遗留了诸如无法解释多域操作现象、映射方向单一以及拘泥于概念邻近关系的替换等问题,而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则通过对复合空间的多维映射及动态整合很好的解决了如上问题.概念整合理论不仅为转喻的意义构建和认知解读提供了崭新的探究视角,也为学界热议的隐转喻的区分及其相互关系开辟了科学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9.
网络言语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变体,是由于网络文化的出现而引起的言语变异现象.概念整合理论揭示了人类语言运用中的后台认知,对语言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人类的认知和意义的构建都离不开概念整合.在解读概念合成理论新创意义产生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当今网络上流行的网络言语新创意义的产生、过程及结果.通过概念合成而产生的新创意分义,网络言语变异可以得到更好的解读,理解此认知过程有助于人们日后更灵活、更具创造性地使用人类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概念整合理论为中国古诗英译中意象的认知和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在意象翻译的概念整合过程中,译者必须兼顾形式整合、意象整合以及文化意象整合,解释各种意义生成的路径,并进而解释翻译中整合创造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通过以乐府《杂诗》为例,分析其中意象的认知与翻译过程,该理论验证了其在解读中国古诗意象过程中的认知解释力和在意象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