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世界知识》编辑部:贵刊第4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文有几处错误,原因可能是作者引用的材料中有些是过时的,有些则有误。1.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共有15个,而不是“14个”;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了《复数、实数、纯虚数》一文几处出现的理论性错误与不妥、并予以更正和修改。  相似文献   

3.
《吉安师专学报》一九八八年第二期《始酿探踪》(以下简称《探踪》)一文,通过几个文字释义,得出最早的酒是用牲畜的乳汁制作而成,且始酿于渔猎时代这一结论。但是,该文所涉及到的诸问题有许多不当处,其结论不能令人信服。就《探踪》一文出现的问题,现分三个方面来论述,与该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4.
李善注释《文选》时引书众多,就字书而言,《字林》虽条例不多,但它的辑佚价值吸引笔者研究。本文就《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中字、词,同《说文》进行比较分析。从《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用《说文》引申义、《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较《说文》更符合文本含义、《说文》本身释义的偏差使李善注《文选》引《字林》舍《说文》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就李善注《文选》而言,引《字林》较《说文》的确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贵刊1982年第21期所载时风写的《漫话美国广播》一文有几处与事实不符。文中谈到,美国三大广播公司之一——“美国广播公司(ABC)通过竞争有了很大发展,成了最大、最强、收看收听人数最多的一家。”据我所知,ABC 的确在过去几年中发展很快,但决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6.
我校中文系副教授申宝昆,近几年对唐末参加过黄巢起义的诗人皮日休,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他的有关皮日休的几篇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皮日休研究中若干问题讨论综述》一文,发表后同时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社《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中国唐代文学会主办《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摘要》摘要报道。其专著《皮日休诗文选注》最近由上  相似文献   

7.
由于资料缺乏,人们对宋代"二徐"以前《说文》的情况不甚清楚。《经典释文》引《说文》(许慎)反切达94次,这些反切不同于现今流传的唐宋注音,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人们为《说文》创制反切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为例,对《字林》与《说文》中同字不同释义中引申义情况逐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字林》在这一方面对《说文》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YYGZ》刍议     
本文结合实例,指出了通用工资软件《YYGZ》中存在的几处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徐朔方先生在《晚明曲家年谱·浙江卷》的《孟称舜行实系年》一文中,将祁彪佳的《孟子塞五种曲序》一文定为伪作。①笔者曾撰写了《〈书舶庸谭〉中的戏曲史料二题》一文,对徐先生所持的几点理由提出了商榷。②但是,当时的一个最大遗憾(或曰缺陷),是无论徐先生还是笔...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图法》前三版而言,《中图法》的第四版具有许多的前瞻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现代学史的研究有四大长线课题,即“重绘中国学地图”、“重写学史”、“中国学的古今演变”和“全球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学”,从“空间”、“时间”、“纵向”、“横向”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审视中国现代学史,力图建立研究新模式和求得科学的新结论。我们应该思考自己如何投入到这一中国现代学史的“现在进行时”中去。  相似文献   

13.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摭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学生把古代文学看作一件“古董”的今天,古代文学课程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并非易事,而增强现代意识,拓宽宏观视野,改革古代文学传统的教学结构,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且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无疑是一个良策。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这一“悲秋”文学主题从《诗经》、《楚辞》到“建安文学”,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诗,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嬗变和积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最终形成特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悲秋”文学意识。“悲秋”文学意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同时也可窥见中国传统士人悲剧性命运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张福贵先生在其文章《从意义概念返回到时间概念》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称谓产生质疑,进而提出“中华民国文学“的概念。本文主要从遮蔽与超越、封闭与敞开、诱惑与质疑三个维度阐释“中华民国文学“概念对“直线性“、“政治性“、“现代性“等既往“现代文学史观“的理论反思和修正,以及作为一名文学评论家独特的思想个性和对文学解释回归本原的学术诉求。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有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就是“域外汉籍研究”。但“域外汉籍”的含义有些复杂,其外延有些含混不清。所谓“域外汉籍研究”可以易称为“东亚汉文学研究”,这样更具世界文学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画虽中道分途,各自独立,然同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老庄“哲学的深刻影响,最终形成了共同的美学思想.“书画同源“的完整意思应当是“同宗同源,同笔同法、同美同意“.  相似文献   

18.
“世俗化”是“转型期”中国文学“欲望化写作”盛行的总体社会文化根源。文学可以写“性”,但应该停留在“人性”、停留在“美”上。在极大地满足了物欲的需求之后,该怎样为人类继续保留和创建一方精神空问,抵制心灵物化,使人类幸免于物质环境下新的沉沦与麻木,挽救“人”于新的“非人”境遇,这是当下作家创作所面临的时代新课题,解决不好这样的课题,算不得真正的时代作家……  相似文献   

19.
方块白文的书写符号系统与汉字俗字有很密切的关系。一些过去被认为是白文自造字的书写符号实际上是由汉字俗字借用而来的。此外,有一部分白文自造字则是在字形上与汉字俗字偶合。汉字俗字对白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白文直接借用汉字俗字;二是白文造字法受到汉字俗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普遍存在的弊端主要有过度阐释、存在缺席、重雅轻俗、缺乏文学精神、忽视能力培养等。而目前高校中最常用的四部教材还存在着其它一些不足。针对现状提出应编写专供教学使用的“教材文学史”,并对其应具备的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