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瑞洁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31-132,135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它们是贝多芬一生的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作品。这些被称为《新约全书》的奏鸣曲,不仅透露出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印记,而且记录了贝多芬从幼年到晚年的心路历程。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经历了从前期作品具有海顿、莫扎特风格,到中期作品具有朝气蓬勃、情感炽热和对比强烈的特点,再到后期作品追求音响效果强烈反差和不谐和性、矛盾的戏剧化尖锐冲突等,最后到晚期作品追求内心深处思想对心灵的剖析,注重内心体验、情感抒发的过程。研究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对于了解贝多芬的心理状态及其音乐创作思想的变化和原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调性和声、赋格对位手法、音乐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揭示贝多芬晚期奏鸣曲创作手法的变化及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2.
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Op.10No.1)是贝多芬的早期作品,它体现了贝多芬最具代表意义的英雄性。该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为c小调,曲式结构大体划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学习和研究这首乐曲,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3.
么敖  南迪 《世界博览》2023,(13):52-55
<正>贝多芬向来以古典音乐闻名于世,他创作的交响曲《命运》《月光奏鸣曲》《致爱丽丝》等作品广为流传,成为经典。如果当贝多芬遇到了摇滚乐,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贝多芬的摇滚“人设”乍听起来荒诞离奇,但事实上并非空穴来风。音乐人和评论家都将“摇滚乐精神先驱”的称号赋予了300年前对摇滚乐闻所未闻的贝多芬。究竟为何?他们无疑看重贝多芬作品中的反叛与逆行精神,和摇滚乐的气质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4.
作为德国非常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出了不少的经典钢琴曲子,但是,他在晚期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比起他前、中期的钢琴作品来说,在创作风格和内涵的表现方面都发生了不少的改变,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这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最为经典的作品,在钢琴艺术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尤其是贝多芬晚期的五首作品更是把钢琴奏鸣曲发展到了更具艺术表现力的高峰状态,每一个学琴的人都应该把之作为学琴必修课。本文将着重探索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迥异的风格特征,以加深对于贝多芬这位音乐巨人的才能和个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杨焱 《皖西学院学报》2013,29(1):118-120
持续音手法是贝多芬钢琴奏呜曲创作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它在奏鸣曲中各个部分的准备和导入、调性的转换和稳固、音乐情绪的推进和消解环节使得持续音的表现作用凸显.本文通过技法分析,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持续音手法的类型进行归纳整理.这不仅对理解贝多芬的典范创作技法,熟练掌握持续音这一作曲技法的特点有所帮助,还将对演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96至1797年间,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篇幅第二长大的作品,其结构宏大,内容丰富,情感细腻,饱含热情。本文主要针对贝多芬第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旋律、调性变化、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黎明》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其第一乐章以动感的旋律、丰富的内涵被世人所喜爱。贝多芬颇具气势的抒写,抒发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独特情绪。因此,探寻第一乐章的演奏手法与情感表达就成为该论文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贝多芬作品的分析,论文逐一对作品的旋律、节奏、力度和色彩等方面进行诠释,切身体验音乐的表现内容,尊重钢琴音乐本身这一至关重要的艺术体验,并结合贝多芬中期的创作特点较之初期的变化,对作曲家的风格变化进行着重论述,使文章体现出较为独特的研究风格。  相似文献   

8.
贝多芬音乐博大精深,贝多芬之魂蕴涵极为丰富,其中贯注着统一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这就是终极关怀。贝多芬音乐的终极关怀精神表现于他的五大音乐主题中,至今仍然具有深远而普遍的文化意义——为现代化语境下的人类继续寻找灵魂归宿,构建精神家园,提供了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9.
论贝多芬对交响曲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丽云 《科技信息》2009,(33):T0157-T0157
贝多芬共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在完善古典音乐形式的基础上对交响曲的结构、表现手段与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创新发展,使交响曲的创作具有逻辑性、动力性、标题性和完整性。研究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对学习古典交响音乐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结合贝多芬钢琴奏呜曲作品创作风格的分析,以其钢琴奏呜曲作品中的《月光奏鸣曲》、《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A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探讨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旋律、力度、调性及音色方面的演奏特征。  相似文献   

11.
苏杨民 《科技资讯》2014,12(18):195-195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继巴赫四十八首平均律以后钢琴文献中最大的曲集。其奏鸣曲的主要内容是以生活为背景,来表达他对人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苦难的忍耐。从贝多芬创作作品的思想变化上和演奏上可以看到其作品的风格。本文主要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创作出了九部不同风格和意义的交响乐作品,他的音乐中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本文主要从英雄的诞生、英雄的成长和英雄的涅秀槃三个方面来阐述贝多芬交响乐作品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随着音乐事业的发展,在音乐事业上作出卓越贡献的音乐家也在人类发展中获得了应有的肯定和赞赏。贝多芬就是一位有显著音乐创作成就的音乐家,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在音乐交响曲领域开启了先门,有着交响乐之父之称。本文对贝多芬的资料做了简单的介绍,从贝多芬创作的早期、中期、晚期等三个方面对其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各个时期音乐创作风格特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符辉  赵玉 《科技咨询导报》2012,(30):251-251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本文拟对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Op31.No.1第一乐章,从曲式结构、和声和"钢琴奏法"方面简要分析作品的浪漫主义因素,探讨其作品中显现的浪漫主义特征在音乐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小提琴音色甜美,表现力丰富,是众多国内外乐器中,发音近似于人声的乐器之一。贝多芬是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音乐巨匠,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给人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音乐财富。笔者通过对贝多芬《第三小提琴奏鸣曲》Ⅰ乐章在演奏方面的浅析,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贝多芬和他所生活的时代,及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张佳玮 《世界博览》2012,(10):85-85
正世界的真相是这样的:尽管人们对梵高的身后价值津津乐道,对已成名的大师顶礼膜拜,但对还活着的未来大师们却吝惜赞助。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作曲家地位显著提高。贝多芬曾热情万丈,相信自由创作者的时代即将到来。相比之前巴赫被供养、莫扎特来往宫廷,贝多芬觉得,自己只要一作曲就能赚钱,从而馈赠亲友,何其自由!一句话,"再也不用挂靠单位,可以自力更生了!"的确,1815年维也纳音乐会期间,贝多芬欣然感受到"我傲然接受王族们的追逐",但这并不意味着好日子。实际上,贝多芬晚年实在不富裕。19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的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力度的变化,他的作品也因此而表现得更加充满对比、将内心的情感爆发得更加热烈,我们只有认真处理好贝多芬奏鸣曲力度方面的各种变化,才能将奏鸣曲演奏的更加有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贝多芬所创作的奏鸣曲中,《悲怆奏鸣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品。这首由三乐章组成的奏鸣曲,再次证实了贝多芬戏剧性创作的手法。在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中,虽然可以看见海顿、莫扎特或克列门蒂的影响,但都显露出他独特的创意与力感,充满了蓬勃而有生机的旋律,洋溢着大喜大悲跃进的节奏,并涌现出大胆奔放的幻想。这些都是贝多芬音乐中特有的魅力。在这首《悲怆奏鸣曲》中,呈示出绵密紧凑有力的表现手法,具有诗情般独特的魅力,洋溢着幻想的情绪,其精彩的戏剧性处理以及闪耀的深刻个性都受到了最高的评价与赞扬。  相似文献   

19.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用数十年的心血凝结成的对生命无限肯定与祝福、引导人类上升的永恒巨作。通过了解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平、正义、博爱的主题,使我们现实社会中的人学会如何去坚持追求至爱、至善的人类至高点。  相似文献   

20.
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实现学生品德、智力、情感、意志、个性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如何借助演奏手法来表达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情感特征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对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情感特征及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