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煤层气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复杂,主要以吸附气赋存于储集空间内.煤层气储层评价研究方法与常规油气藏截然不同,因此煤层气储层含气量的预测评价是煤层气开发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得到的各类参数成果,与实际测试得到的储层段含气量进行交汇分析,建立多目标多元回归方程,得到含气量预测经验公式.建立煤层气等温吸附模型,利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计算吸附气含气量.分析研究表明,两种方法皆能对煤层气含气量进行有效预测评价,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较小.本研究思路及成果可为煤层气含气量预测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煤层气资源丰富,尤其是中煤阶的煤层气具有埋藏深度浅、含气量高、渗透率高等易于商业开发的特点。以澳大利亚H区块中煤阶的煤层气为研究对象,在测井识别煤层的基础上,利用测井、录井、岩心分析等数据开展了煤层气储层分布、煤质、物性以及含气性研究,利用取心分析数据获得的动态兰氏体积构建煤层含气量及含气饱和度模型,实现H区块煤层气储层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澳大利亚H区块煤层气储层具有高含气量、低灰分、低挥发分、低湿度、高固定碳、高渗透率的特点,具有较高开发潜力。煤层气储层特征评价将为后续煤层气开发奠定基础,同时为同类型煤层气储层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霍林河盆地良好的地质特征,为发展煤层气资源预测分析.指出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多在0.5%~0.6%之间,煤质含气量最高为7.7 m/t.煤质中煤层气含量以及煤层气中甲烷含量随深度加大而迅速增加.400 m以下为甲烷带,400m以上为甲烷-氮气带.并对含气量进行了预测,500m以下煤层气含量约3.0~7.7m3/t煤计,霍林河盆地煤层气远景储量在268.5×108~689.2×108m3之间.同时,指出了有利于煤层气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段,9-73孔,21-11孔附近地区为最有利煤层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煤层气井实测含气量测试、镜下观察、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对古交地区煤储层煤岩煤质、显微裂隙、渗透率、含气性等进行了分析。结合煤层气资源丰度平面分布特征,探讨了该区煤层气基础地质条件及其资源潜力。研究表明:古交地区煤层经深成变质和岩浆热源叠加变质作用演变为现今的中高煤级焦煤、廋煤和贫煤,煤储层显微裂隙较为发育,渗透率在(0.01~0.15)×10-3μm2之间;储层压力梯度处于0.38~0.65 MPa/100 m,含气饱和度介于53.1%96.5%之间,属于欠压欠饱和煤层气藏;煤层周围致密的泥质岩层使得煤层气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后期受东南部祁县隐伏侵入岩体以及西部狐偃山岩浆岩体的影响,二次生烃作用使得煤层含气量普遍较高,煤层平均含气量在9.8 m3/t;该区煤层气资源丰度分布在狮子沟#马兰向斜中南段和杜尔坪断裂带周围存在两个资源丰度富集区,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于贵州西部,相应开展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较多,但受制于地质认识不清,尚未找到适合本地区的开采工艺,导致效果不明显。此次研究,根据贵州西部地区不同向斜的煤层气钻井及相关测试资料,从煤层气及其组分分布、煤储层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煤层气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区内上二叠统煤层含气量较高,所有样品平均含气量为14m~3/t,总体上六盘水毕节遵义。煤层兰氏体积较高,平均21.12m~3/t。六盘水地区煤层含气饱和度、临储比与含气量呈很好的正相关性,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煤层含气量预测效果,更准确地评价煤层气资源量、预测煤层气开发前景,以及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基于大量文献调研,首先梳理了煤层气及煤层含气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其次对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开展了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发展趋势分析.研究表明,煤层含气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煤的变质程度、温度、压力、煤质、煤层有效埋藏深度、储层有效厚度、储层物性等,其中,煤变质程度起着根本性作用.煤层含气量定量预测方法主要有等温吸附曲线法、含气量梯度法、测井法、地震法等.合理选择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开展多学科、多种预测方法综合预测含气量研究、研发新的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是煤层含气量预测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煤层气水平井产气特征,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以潘庄区块为例,研究了煤层气水平井动态采收率变化规律.以煤层气勘探井测试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潘庄区块煤储层含气量、渗透率、储层压力梯度分布规律,总结了潘庄区块煤层气水平井产气曲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井产气曲线特征表现为产气峰值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水平井排采5年后采收率可达50%,15年后采收率可达67%.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多次开展的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蜀南地区煤炭以无烟煤为主,与沁水盆地类似,其煤层变质程度高,吸附能力强,含气量高,蕴藏了大量的煤层气资源。为了进一步查明蜀南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其资源潜力,根据该区测井资料、录井资料、煤层气参数井资料,从煤层分布特征、煤质特征、孔-裂隙发育特征、含气性特征及等温吸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煤储层特征,对储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其资源潜力。结果表明,蜀南地区龙潭组煤变质程度高,属于无烟煤;兰氏体积大,含气量高,气体质量好,含气饱和度高,兰氏压力小,临界解吸压力小、地解比偏低。综合评价显示该区煤层气储层质量较好,资源潜力大,但开发难度较大,尚需适宜的开采技术。建议选择长宁-叙永区块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探索煤层气勘探评价方法及有效的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9.
李万军 《科技信息》2012,(8):357-358
基于钻孔中煤样的测试分析,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研究区地质条件,对白石湖地区煤层含气量、吸附性、渗透性、封闭性及含气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煤层赋存条件较好,煤级和埋深对煤层含气量起主要的控制作用。但煤层气可采性相对较差,具有煤级低、含气量差、吸附能力中等、渗透性差等特点,该区煤层气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对煤层的正常安全开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从煤厚、含气量及气体成分、煤级、储层裂隙孔隙、渗透性、储层压力、吸附特征、资源丰度等方面对平顶山矿区首山一井的主采煤层--二1煤煤层气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首山一井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16.9493×108m3.含气量多在8m3/t以上,气体中甲烷成分多在70%以上;二1煤具有储层压力高、解吸时间短的特点,使得地层能量充足、煤层气井初期产能大;二1煤处于中变质阶段、煤体结构相对完整造成储层渗透性较好,利于煤层气开发;指出多煤层联合开发将是该区煤层气开发的最佳途径.图2,表2,参6.  相似文献   

11.
精准预测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资源量评价及开发方案制定的关键之一,传统预测方法应用范围有限且预测误差较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含气量预测精度,以博文盆地M煤层气田GM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含气量主控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优选出了9个煤层含气量影响主控因素,提出基于高斯过程回归、支持向量机及集成装袋树等机器学习算法的煤层含气量预测模型,对比分析各方法优缺点,进而优选出最佳的含气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斯过程回归精确度最高,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4.5%,适用于本气田煤层气的含气量预测;支持向量机泛化能力强,但是超平面的绝对化导致预测精度降低;集成装袋树并不侧重于训练数据集中的任何特定实例,对于噪声数据其基本不受过分拟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煤阶对采收率的影响作用,利用煤层气的成因与赋存理论,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结合沁水盆地煤层气井实际开采数据,对煤阶与采收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高煤阶通过孔隙率、含气性、解吸率等几个方面对煤层气采收率产生影响,孔隙率越大、含气性越高、解吸率越大,采收率就越高.该研究成果对产能预测、可采性分析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已有钻孔煤层气资料通过相关关系拟合获得了研究区煤层底板标高与含气量间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及地震解释获得的煤层底板标高数据预测了研究区8号主采煤层含气量分布.经后期煤层气探井实测数据验证,其预测精度达到85%以上.预测结果分析表明,远离断层的井预测精度高,而靠近断层的井预测误差大,其误差值在-1.86~4.32 m3/t之间.认为研究区煤层含气性总体受煤层底板标高(构造)控制,但复杂的小规模断层对煤层气具有聚集和散失双重作用,构造发育和展布规律应该是研究区煤层气靶区优选的首要考虑指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沁水盆地南部二叠系山西组煤系地层煤层气富集的特征,将频率衰减梯度属性应用于该区的煤层含气性检测。首先基于小波变换,利用分解小波谱的时频分析方法,有效地提取了煤层气中地震信号的时间-频率分布特征;其次构建了与实际勘探目标储层物性参数近似的地质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用频率衰减梯度属性识别煤层的含气性的方法是可行的。将该方法应用到沁水盆地南部的煤层含气性预测中,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测井解释含气性的结论相一致,有效地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准确性;且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及类似储层的预测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何深平 《科技信息》2011,(16):I0315-I0316
新疆伊梨尼勒克胡吉尔台地区,煤层埋藏深度适中,煤质变质程度较低,煤层厚度较大,是比较利于煤层气资源富集,开采的地区。本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煤层气含量测试实验,进一步得到煤层气含气量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新疆准南西山窑组煤层众多,含气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在垂向上有效揭示含气量的变化规律,深入分析低煤阶煤层气的富集主控因素,还可以为后期煤层气压裂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根据研究区内所施工的多个煤层气井钻探涌漏水情况,共识别出西山窑组3个主要含水层和平面上对应的4个富水中心,研究发现西山窑组内3个主要含水层均与三级层序的底部边界垂向位置高度吻合;通过对煤储层压力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煤层埋深和含煤岩系泉域对于准南地区局部储层压力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西山窑组主力煤层埋深介于700~1 000 m的区域是含气量和煤储层储层压力匹配的有利地带,是研究区内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埋藏深度;根据岩心柱、煤储层压力、含气量变化和层序地层划分结果,将准南西山窑组中下段划分为2~3个相对独立的垂向叠置含气系统,分割各含气系统的关键层是区域内稳定发育的灰黑色泥岩,发育于研究区东侧三角洲平原环境的垂向含气系统发育较简单,而处于研究区西侧三角洲前缘-湖相环境的垂向含气系统则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7.
孙淑云 《甘肃科技》2005,21(2):117-117,102
煤层气资源量是煤层气开发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最关键的地质控制因素。可采性是煤层气开发的重要保证其地质因素有含气饱和度、渗透性、储层压力和压力饱和度等。本文指出煤层气开发的几个关键地质评价参数及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揭示海陆过渡相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储层特征,服务于非常规天然气共探共采,以榆社-武乡区块煤系地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层划分与对比及煤层气、页岩气储层特征研究,对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共探共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力煤层为山西组3号煤层和太原组15号煤层,煤体结构多为原生结构,孔隙度平均12.34%,3号煤层含气量16.48 m~3/t,15号煤层含气量16.90 m~3/t。泥页岩矿物成分以黏土和石英为主,脆性矿物平均质量分数40.48%,TOC质量分数平均2.04%,镜质体反射率R_0>2.0%。孔隙度平均3.80%,渗透率平均0.078×10~(-3)μm~2,含气量平均0.44 m~3/t。煤层气和页岩气在本区具有共探共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是煤层中自生自储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中的含气量不仅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灾害因素之一,也是决定一个地区煤层气资源能否进行商业化勘探开发的先决条件。因此,无论是为了煤矿生产安全,还是为了煤层气资源而准确地评价和预测煤层气开发前景以及制  相似文献   

20.
以煤储层地质特征和煤层气井生产数据为依据,以沁水盆地南部3口典型压裂直井为例,利用COMET3数值模拟软件对3口煤层气井排采数据进行了反演,确定了煤层气储层的渗透率与含气量等重要的储层参数和工程参数,探讨了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提供了研究区单井低产能部位煤层气井网部署及优化方案。研究表明:绝对渗透率变化对煤层气单井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含气饱和度与Langumir常数对单井产能的影响依次减弱;井网井距的合理布置可以有效形成区域压降、提高单井产能;研究区低产井周围宜采用煤储层裂隙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