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与凝胶过滤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得到硬叶(P. micranthum)、紫纹(P. purpurattum)、带叶(P. hirsutissimum)和亨利(P. henryanum)4种兜兰RuBisCO的大、小亚基,分子量分别为51.5~54.5kD和15~16kD. 4种兜兰RubisCO的羧化/加氧活性在pH8.0、温度30℃时最高,其活性大小顺序为硬叶兜兰紫纹兜兰亨利兜兰带叶兜兰,且紫纹兜兰、亨利兜兰的羧化/加氧活性比值相对高于硬叶兜兰、带叶兜兰;硬叶兜兰RubisCO的Km(RuBP)值最小.4种兜兰RubisCO的特性反映了其不同的生理和生境特征.  相似文献   

2.
评估四季开花型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和春季开花型带叶兜兰(P.hirsutissimum)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探究不同开花习性兜兰属物种间的遗传分化,为兜兰的可持续利用和野生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10个多态性EST-SSR位点对12个同色兜兰和带叶兜兰种群的231个个体分型,开展遗传多样性、瓶颈效应、系统发育、遗传结构、遗传分化、距离隔离和环境隔离分析。结果表明,同色兜兰种群的大多数遗传多样性指标都显著(P<0.05)低于带叶兜兰;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两者来自种群间的变异都较少,且带叶兜兰来自个体内的遗传变异高于同色兜兰。在同色兜兰的两个种群中检测到显著(P<0.05)瓶颈效应,而在带叶兜兰全部种群中均未检测到。群体水平的非加权平均(UPGMA)树和个体水平的邻接(NJ)树均显示同色兜兰和带叶兜兰间系统发育关系相对较近,并各自聚为一支。主坐标分析(PCoA)和Structure分析结果均支持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此外,遗传分化系数(FST)证实两个物种间的种群分化已达到较高水平。狭窄的自然分布和过去的种群瓶颈可能导致了同色兜兰的部分遗传多样性丧失。地理隔离是驱动同色兜兰和带叶兜兰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而环境隔离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
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高档花卉,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是兜兰产业发展的基石。我国拥有丰富的兜兰种质资源,台湾的兜兰育种和产业化发展较好,但大陆地区兜兰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生境破坏和过度采挖,兜兰属植物已是世界上较濒危的植物类群之一。选育出可进行市场推广的优良品种不但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降低对野生种类的需求,间接实现兜兰的有效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本文对兜兰的育种目标、种质资源和主要育种技术(包括引种驯化、杂交育种、倍性育种、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分子育种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各项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兜兰高效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带叶兜兰(P.hirsutissimum)和长瓣兜兰(P.dianthum)3种兜兰属植物的光合特性,为其种质资源保育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种兜兰属植物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叶片的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含量,比较3种兜兰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硬叶兜兰、带叶兜兰和长瓣兜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分别为2.719 μmol·m-2·s-1、1.836 μmol·m-2·s-1、2.015 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分别为578.74 μmol·m-2·s-1 、467.72 μmol·m-2·s-1、481.25 μmol·m-2·s-1,光补偿点(LCP)均较低,分别为15.65 μmol·m-2·s-1、12.79 μmol·m-2·s-1、10.34 μmol·m-2·s-1,是典型的阴生植物。硬叶兜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CO2饱和点(CSP)、羧化效率(CE)均显著高于长瓣兜兰和带叶兜兰(P<0.05),硬叶兜兰对CO2的利用能力更强。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表现为硬叶兜兰(58.13)>长瓣兜兰(55.12)>带叶兜兰(51.88)。3种兜兰属植物的光合能力较弱,对光的利用范围狭窄,在引种栽培时应注意增加荫蔽度。  相似文献   

5.
麻栗坡兜兰     
2004年3月,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出喜讯,在保护区内发现了野生的麻栗坡兜兰。这是继硬叶兜兰、小叶兜兰、白花兜兰后,该保护区在实施兰科植物保护工程中发现的又一重要的稀有物种。消息传出,国内外从事兰科植物研究的专家都颇感惊讶,因为关于在广西调查麻栗坡兜兰曾有一段小插曲,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对海伦兜兰(Paphiopedilum helenae)的地理分布、野生环境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海伦兜兰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南地区的靖西市和龙州、那坡等县,位于东经105°59'-106°56'、北纬22°28'-22°58'区域内,垂直分布高度为430-878 m,分布范围非常狭窄.海伦...  相似文献   

7.
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是我国特有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完善其繁殖技术的基础上,把在植物园培育的3年生白花兜兰野外回归到荔波茂兰保护区核心区,布设3个回归点。结果表明,3个回归点小气候环境因子和植物群落组成有一定的差异,野外引种的白花兜兰成活率和生长情况差异显著,成活率随着回归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但长势渐好,回归12月后开始萌发出新芽,叶变宽,变长,发绿。同时,不同回归点的白花兜兰Fo和Fv/Fm值差异性显著,以sites 3回归12月后的白花兜兰Fo和Fv/Fm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秦惠珍  邹蓉  韦霄  柴胜丰  唐凤鸾 《广西科学》2023,30(6):1171-1179
为探明最适宜栽培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i)的光强,采用人工遮阴方法研究不同光强处理(RI 10、RI 30和RI 50)对其叶片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以及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对白花兜兰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thetic rate,Pn)日变化影响基本一致,Pn均随着时间递进而降低,白花兜兰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主要集中在12:00之前,不同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的降低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导致的,气孔因素对RI 1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影响较大。RI 3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日均值最大且具有最大净光合速率 (Pmax)、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AQE),显著高于其他光强处理,是白花兜兰生长的最适光强。白花兜兰为阴生植物,RI 5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叶绿素易受损。经过2个月遮阴处理后,白花兜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在RI 30光强处理下最大。因此,人工栽培白花兜兰时应进行适当遮阴处理,其最适宜栽培的光强为750 μmol·m-2·s-1,约为自然光强(2 500 μmol·m-2·s-1)的30%。  相似文献   

9.
濒危植物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微环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很丰富的兰花资源,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Tang et Wang)生于海拔800~1 500m的石灰岩山丘荫蔽多石之地或岩隙中,被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属于IUCN濒危物种等级濒危(EN)。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获得了小叶兜兰的光合反应日变化规律,分析植株和周围环境中微量的土壤,以及周围石灰岩的矿物质成分,得出结论,钙耐受和干旱耐受是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小叶兜兰原生地最显著的特点。周围环境的高温,湿润的空气,高钙的土壤环境在全世界范围比较少见,这些特点是很多喜钙兰花在茂兰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周艳  周洪英  朱立  周庆 《贵州科学》2013,31(5):79-82
为探索适宜硬叶兜兰快速繁殖的培养基,进而为其种苗的大量繁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无菌播种建立无性系的方法对硬叶兜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萌芽率作为评价标准,1/4 MS为适宜硬叶兜兰无菌播种的培养基。1/4 MS+6-BA1.0 mg/L+NAA 0.2 mg/L+100 ml/L香蕉汁是适宜原球茎分化增殖的培养基。1/4 MS+IBA1.0 mg/L+0.5 g/L AC是适宜生根的培养基。炼苗7 d,以树皮:蛭石(2:1)为基质移栽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秦惠珍  盘波  赵健  邹蓉  韦霄  唐凤鸾 《广西科学》2022,29(6):1134-1140
为探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的遗传多样性,为其野生资源保护和优良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白花兜兰8个野生种群的122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6条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共扩增出3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0条,平均每条引物总扩增条带数为5.83条,多态性比率均值为87.70%。白花兜兰8个野生种群的等位基因数(Na)均值为1.783 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481 7,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值为0.419 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0.280 8,说明白花兜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属于中等水平;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均值为0.124 7,种群内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个体间;基因流(Nm)为3.509 3>1,表明白花兜兰种群间交流频繁,从而限制了由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分化。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进行聚类分析,8个白花兜兰野生种群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包括环江木论兰花山(HML)和环江木论峒炼山(HMD)两个种群,第二大类包括荔波永康乡家别组(LYZ)、荔波黎明关干排组(LLG)、罗城怀群乡(LH)、宜州龙头乡独山屯(YLD)、宜州刘三姐乡岩田动湖(YLY)和荔波黎明关关吉洞(LLJ) 6个种群。白花兜兰野生资源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种群HML和种群HMD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其他种群,在进行遗传育种时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兜兰     
兜兰属(Paphiopedilum)兰科 ,全属约66种 ,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太平洋岛屿。我国有18种 ,产于西南至华南省区。其花大、艳丽、颇具观赏价值 ,倍受人们喜爱 ,其中硬叶兜兰和杏黄兜兰都曾在世界兰花博览会上荣获过金奖。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此属全部种类均列入其附录Ⅰ ,禁止贸易 ,属于一级保护的植物;在我国重点兰科植物保护工程建设规划中也被列为最主要的属之一。大部分国产种类如彩图所示。(1)亨利兜兰(P.henryanum) ,产云南东南部及中越边界。(封面)(2)紫纹兜…  相似文献   

13.
以聚乙交酯(PGA)复丝和聚丙交酯(PLA)复丝为原料进行合股编织,分别采用小口径圆纬机和手工编织的方法,制得纬平、方形和菱形3种网孔结构的组织工程肌腱支架增强体.探讨了3种支架增强体的延伸性、孔隙率、孔径、强力等性能,并研究了8星期体外降解试验过程中支架增强体的断裂强力、质量损失、厚度、口径及孔隙率等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方形网孔结构的支架增强体延伸性最小、孔隙率和孔径最大;3种支架增强体在降解过程中,前3星期断裂强力急剧下降,厚度有所增加;降解4~6星期后支架的质量损失显著增大,厚度迅速减小;孔隙率在降解过程中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3~4星期时孔隙率值最小;手工编织支架增强体的口径在降解过程中无明显变化,而纬平支架增强体的口径在降解前3星期逐渐减小,3星期后又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概述文山州兜兰属植物种质资源情况,对州内有分布记载的18种兜兰属植物的器官形态学自然属性进行了归类分析,认为器官形态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度量的基础之一,对区域物种器官形态多样性的研究能够启示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区域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兜兰     
 兜兰属(Paphiopedilum)兰科 ,全属约66种 ,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太平洋岛屿。我国有18种 ,产于西南至华南省区。其花大、艳丽、颇具观赏价值 ,倍受人们喜爱 ,其中硬叶兜兰和杏黄兜兰都曾在世界兰花博览会上荣获过金奖。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此属全部种类均列入其附录Ⅰ ,禁止贸易 ,属于一级保护的植物;在我国重点兰科植物保护工程建设规划中也被列为最主要的属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海伦兜兰(Paphiopedilum helenae)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研究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海伦兜兰的5个居群(71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旨在为该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海伦兜兰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0%-100%,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451,香农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801。海伦兜兰绝大多数(93%)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仅有7%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的变异,基因流(Nm)平均值为4.916。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主坐标分析(PCoA)和Structure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并未严格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靖西市(JX)和龙州县下冻镇春秀村(LZ)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应作为海伦兜兰重点保护单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七种兜兰属植物的形态变异式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选择杏黄兜兰及其7个近缘种,从形态性状水平分析了它们的形态变异式样.本研究中的7种兜兰属植物不同形态变异以及形态总体变异在物种水平表现出如此规律:在同一物种内,营养器官性状变异程度比生殖器官性大;同一性状在7个种间变异幅度基本接近,种间形态总体差异都不显著,不同种间,同一性状变异幅度基本相同.表明它们对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生存力较弱.这可能是它们珍稀额危的原因之一.7种兜兰植物的性状可能主要由遗传因子决定,尽管外界条件有很大影响,但只在一定程度上起修饰作用.花部性状的变异性往往小于营养性状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8.
唐凤鸾  盘波  赵健  韦霄 《广西科学》2021,28(5):491-498
为有效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采用查阅资料、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白花兜兰的地理分布、生境和资源现状,并对其分布区气候特征、土壤养分和植被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花兜兰主要分布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环江县、罗城县、都安县和贵州荔波县的石灰岩山上,位于107°53''-108°35'' E,23°56''-25°19'' N,垂直分布高度为224-850 m,其中535-743 m较为常见。分布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为15.3-21.5℃,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10℃;年降水量为1 388.7-1 752.5 mm,多集中于4-8月,年均相对湿度为75%-83%。白花兜兰种群位于坡度大于30°山体的中上部,植株生长于荫蔽度大于60%的岩壁上,土壤稀少。种群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个体数量不足100丛,并以1-20丛居多;80%种群的植株年龄老化,属于衰退型种群。少数位于潮湿环境的种群生长有大量种子幼苗,具有一定自然更新能力。种群土壤主要为黑色石灰土,pH值为7.95-8.27,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交换性钙含量丰富,其他元素含量较低。保护区内种群所在群落植被保存良好,保护区外原始植被破坏严重。群落植被由分布于49科80属的94个物种组成,且广西和贵州分布区的植被种类相似度极低。调查新发现白花兜兰野生种群6个,扩大了分布范围和资源数量。潮湿环境有利于白花兜兰种子自然萌发。本研究基本掌握了白花兜兰的地理分布、资源状况和主要生态特征,为其资源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星期的由来     
星期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常用的概念与名称,其来历与说法众多,它们之间有何联系,探讨星期的来历与不同的说法就是阐述、分析的真正目的与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重水     
几个星期以前,全世界的报纸全登载着发见“重水”的消息。发明这怪物的是美国三个科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雷(H.C.Urey)和贸菲(C.M.M.Mur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