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朱熹的科学思想与道家、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是李约瑟用以说明道家有机论自然观对中国科学技术有促进作用的三个典型之一。这三个典型中 ,朱熹是对科学技术研究最多的。朱熹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思想 ,直接渊源于沈括 ,而指导沈括作出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思想则来之于道家、道教。这促使我们深入研究朱熹在具体科学领域的思想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本文考察了宇宙演化与宇宙结构、生命科学与医学、气象科学等领域 ,指出 ,这些领域中朱熹的思想 ,与道家、道教确实有渊源关系。指导朱熹得出这些思想的道家有机论自然观 ,既对西方有影响 ,也对朱熹身后中国科技的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熹的科学研究颇具特色,主要体现为"主宾之辨"的认识论前提、"理一分殊"的宇宙观基奠、"格物致知"的核心方法论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理性精神等几方面。这些研究特色成就了作为科学家的朱熹,而同时亦限制着朱熹在科学研究上难有更大的作为。通过对朱熹科学活动的个案研究,对人们正确认识评价朱熹及其科学研究、儒学与科学的关系乃至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科学哲学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宋代儒学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宋代科学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高峰。本书通过对宋代儒学与宋代科学的关联性的研究,深入探讨宋代儒学对于宋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具体阐述宋代各个时期著名儒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儒学的关系,归根结底主要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要弄清二者的关系,既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选择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为切入点,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科学对儒学施加作用,引发了儒学的相应变化:知识观点、理论内容和理论结构的变化,以及基本观念的变化等,也引发了主要从属于儒学的中国传统科学的相应变化。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儒学对科学的作用,主要是一种"选择"的作用,而选择的结果,又进一步表现为欢迎、拒斥、建构和同化等具体形式。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的历史演变表明:不断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融入儒学,是儒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儒学排斥科学是局部的、非根本的,促进科学则是整体的和根本上的;科学与儒学协调发展的前景无限广阔。  相似文献   

5.
值戊戌变法120周年之际,对康有为科学思想等核心理论进行深度探析具有重要意义。康有为是清末民初动荡时代深刻思考儒学与西学,儒学与科学关系并提出一整套解决方案并企图改变中国的重要人物。康有为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援西方科学为我所用,以补益儒学之不足,开启了儒学现代转向的滥觞。  相似文献   

6.
朱熹自然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刚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11):33-35,48
选择中国思想史原创性代表人物朱熹的自然哲学进行个案研究。对于整理、发掘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这个巨大的思想宝库,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与理论价值,文章概要阐述了作者十几年来运用历史与逻辑的方法,对朱熹自然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迄今,儒学与科学关系上的"相斥论"一直占压倒优势,"相容论"备受冷落。为弘扬传统文化,亟待加强科技儒学的研究。近百年来,科技儒学的研究历经三个阶段而成绩斐然。当前,科技儒学应重视以下侧面的研究:从儒学与科学关系发展的历史论证二者的相容性;从"中国传统科学"与近代科学的关系看儒学与科学的相容性;从儒学的各侧面与科学的关系看二者的相容性;从儒学与科学精神特质的契合性看二者的相容性;扩展儒学与科学相容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约瑟朱熹的科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中国学得对朱熹理学的评价不同,李约瑟把朱熹理学办公室为一种有机的自然主义,并视之为现代有机主义哲学和现代科学思想的来源。这对于重新审视朱熹理学,认识朱熹理学的现代价值,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格物致知是儒学认识论的核心。明末中西会通过程中,徐光启等人将演绎推理引入,与朱熹的即物穷理观念结合,形成独特的格物穷理观念,发展了格物致知学说。儒家学者借此大大拓展了关于自然与社会事物的知识,在明清时期形成"格物穷理之学"。徐光启等人进一步引入天主教伦理道德与神学,冀望强化明代没落的封建统治理论。儒学的开放性及其与科学的相容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晚明西学东渐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思想学术之演变,而且推动中国古代科学走上了向近代科学的转型之路。阳明心学对这一过程的顺利开启居功至伟。阳明心学削弱了儒家圣人话语和经典著作的权威性,为科学的涌入预留了空间;阳明心学调整和重构了儒家理欲观、义利观,使经世致用成为儒学接引科学的桥梁;阳明心学士人率先认识到科学价值,加速了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扎根。阳明心学对科学的传入和传播方面所做的贡献也再次证明儒学本身并不排斥科学,相反它可以通过自身的学术转型为科学传播提供优渥条件。  相似文献   

11.
儒学与古代数学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数学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一面,但它的产生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和化的烙印,其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思想化发展特点的具体表现形式。本从数学思想史和数学教育史的角度,就儒学与中国古代教学教育的发展,儒学对数学教育思想的影响,拟作一些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2.
宋儒朱熹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其科学思想涉及天文学、历法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学科。朱熹对于自然界事物的研究是在格物致知的框架内进行的,是格物致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穷形而上学之理,在于修己治人、"入于圣贤之道"。朱子对于自然界事物的研究,其理学的成分稍多,科学的成分略微不足。如朱熹的天文历法研究侧重于从思想上把握宇宙的演化与结构,而对当时在天文观测和历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关注不够,对于宇宙结构理论的某些具体细节尤其是定量方面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3.
儒学以其突出的伦理精神和人文情怀从根本上区别于当代科学。在认知理论视角下对照儒学和当代科学,不但使儒学与当代科学的区别得以具化,而且使儒学对于当代科学观念更新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凸显。在具化和明确儒学认知理论与当代科学的根本区别的前提下,从基本理念、方法、尺度和发展归宿等方面把儒学认知伦理融入科学之中,使科学发展彰显出人与物一体的人文意蕴、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情趣,对于当代科学观念的更新,开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气派的科学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儒家与科学会通的三种观点:儒学扩展型,以格物象征西方科学,格心象征中国心性学,格天象征格物和格心的双向逼近,将儒学与科学成融成一个整体。科学变革型,融科学入儒学,儒学科学化,建立新兴的"科学儒学"。儒学变革型,"仁学"转化为"创学",以创造过程为纽带,实现中国文化与科学的会通。评析了三种观点的特点,展望了会通的道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评徐刚《朱熹自然哲学思想论稿》张 文 彪(福建省社科院 哲学所,福建 福州 350001)  作为中国历史上“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哲学家、思想家朱熹,学术界大概没有对之感到陌生的。国内外研究朱熹学术思想的论著数不胜数。但饶有深意的是,作为朱熹思想有机整体一部分的自然哲学内容,除了个别论著有过一些零星阐发和引述之外,鲜有系统、理性的力作。这正是徐刚先生所著的《朱熹自然哲学思想论稿》(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得以作为第一本全面阐述和评论朱熹自然哲学思想专著而出版的因由。我得坦率地承认,《朱熹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奉教士人与科学的研究现状表明,有关儒学与科学关系的研究,以及对科学译著文本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此,在科学著作的翻译过程和科学传播的社会影响两个领域所表现出的有关儒学与科学关系的研究亟待加强.科学著作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无意和有意两种变异可能,而无意变异又具体表现为传教士"理解变异"和"口授变异",以及中国人的"笔述变异".因此,对照翻译底本和今人译本钻研当时的科学译著并深入思考这些变异背后的文化含义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科学传播的社会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科学的复兴两大领域.研究儒学与科学关系拟应把握的主要原则是:(1)以儒学、科学、基督教的互动关系为背景;(2)区分科学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表现形式;(3)把握中国传统科学与西学冲撞与融合的主线;(4)以科学译著的文本研究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花费一生研究天文 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提出观点“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偶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投出赞成票,但毕竟数量寥寥。而去年以来,厦门人学教授乐爱国多次撰文对朱熹的科学家身份进行了重申,并且认为朱熹住科学方面最大的贡献表现在天文学方面。  相似文献   

18.
牟宗三认为由内圣开出新外王,即从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开出民主和科学,是儒学第三期发展的核心任务。这里有四层意思:1.内圣开出新外王,就是从文化理念的层面,接通儒学与民主科学从而刷新中国传统文化;2.内圣开出科学,即是要给科学以独立性;3.在民主和科学二者的关系上,民主更为重要;4.科学要摆脱传统政治和道德的束缚,又需要接受价值理想的指引。  相似文献   

19.
儒学与科学的相容与相斥之争直接关系到儒学的现代命运,关系到弘扬传统文化的合法性和怎样弘扬传统文化的问题,因而亟待予以澄清。从理论上看,儒学与科学的关系是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儒学价值与科学真理终极目的的一致、精神气质的相通、思维方式的互补和社会功能的共济等,共同决定了儒学与科学具有根本上的相容性。从宏观历史角度看,儒学不仅与中国古代科学相容,而且与近代科学也一直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从微观历史角度看,作为儒学核心概念的"格物致知"发生过两次重大转向,经历了一个其认知含义不断扩大,最终与科学融为一体的过程。格物致知与科学根本上的相容性,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儒学自身是具有与科学根本相容的基因的。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与中国科学:现代新儒家的见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儒家文化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很有意义也常引起争议的话题.当代新儒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做过许多阐述.本文对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关于儒家文化中是否缺乏科学,儒家的价值观念是否有碍于科学发展以及儒家研究学问的方式能否成就科学等问题的回答作了简要概括和评析,并就如何估价儒学对科学发展的利与弊,如何分析儒家文化作用于科学发展的方式与机制以及如何预测儒家文化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