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肺癌介入治疗模拟实验研究中药液灌注率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血药混合液的电导率值得其药物摩尔浓度,进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公式求得进入支气管动脉的药液灌注率.同时,进行了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模拟实验,对药液灌注率检测方法和公式作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肺癌介入治疗技术与血流动力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岑人经等人发现在支气管动脉入口附近存在一个药物自然灌注区,在此区域内药液可以高度集中,且沿靶动脉均匀扩散至瘤体内.采用智能化心血管循环模拟装置进行肺癌介入治疗模拟实验,测定了心率、血压和心输出量等生理参数变化对自然灌注区大小和形状的影响.本文中重点讨论了心率变化对肺癌介入治疗药物灌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肺癌介入治疗中的药液灌注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建立动脉血管几何模型和脉动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血管性肺癌介入治疗中,于支气管动脉入口下游胸主动脉内引入盛药导管并注射药液时,对主动脉及分支动脉的血液流动和药液分布,进行了二维非定常数值模拟,获得了进入支动脉内药液质量流率.结果表明,在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变化情况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为提高临床肺癌介入治疗疗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原发性肺癌经支气管动脉联合胸廓内动脉灌注化疗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进行疗效对比,以期对介入治疗肺癌提高认识。方法 对48例经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肺癌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联合胸廓内动脉化疗和单纯支气管动脉化疗分组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①联合胸廓内动脉组共32例,其中部分缓解21例,稳定7例,进展4例;单纯支气管动脉化疗16例,其中部分缓解5例,稳定8例,进展3例;②化疗后胸背部疼痛及避部皮肤红肿、坏死等副反应在联合胸廓内动脉组32例中出现19例,在单纯支所管动脉组16例中出现4例。结论 ①联合胸廓内动脉组化疗后有效率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化疗组,有统计学意义;②联合胸廓内动脉化疗后胸背部疼痛及局部皮肤红肿、坏死等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内化疗物灌注(BAI)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肺癌88例病人进行支气管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BAI),化疗药物组合依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化疗药物,结果:本组病例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52例,稳定(S)15例,进展4例,病例显效(CR+PR)69例(69/88),有效(CR+PR+S)84例(84/88),结论,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BAI)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确切,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向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方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结果,晚期肺癌70例造影者中,65例有粗大血管供血,其中单支55例、多支10例,约80%病人均能显示肿块大小、轮廓,其余边界不清.结论: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2~4周后复查肿瘤大部分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选择更有效的灌注方法,为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通过术中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分别灌注5-氟尿嘧啶(5-FU),其靶器官中5-FU的质量浓度,标本用高效液相层析仪检测(HPLG)。结果 5-FU在支气管动脉灌注组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肺动脉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中的5-FU的质量浓度甚微。结论 术中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可使靶器官含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且全身毒副作用明显小于肺动脉灌注组。  相似文献   

8.
自1993年以来,我们对历例肺场伴有肋骨转移的患者施行了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法术及肋间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l资料本组历例,男17例,女9例,年龄36-71岁,平均sl.4岁。26例肺癌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肋骨转移Q中心型肺切19例,周围型肺癌7例。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多中带血,胸痛。1.2方法选用美国C00K公司生产的5.OF肺导管,采用Seldiget法,在局麻下经皮服动脉穿刺插管,分SIJ选插到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内造影。了解肿挠的供血、分支情况,有无变异及和脊闪动脉共干等。确定无误…  相似文献   

9.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目前还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全身性化疗血液中药物浓度低.而副作用大.1965年Vialaonte等开始应用支气管动脉选择性药物,随插管技术的发展.在国外已广泛被采用,国内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晚.近一二年才有个别报告,我院自1986年8月才开始应用.Selde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对5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10次支气管动脉插管(其中一例因病情变化而来进行治疗).插管成功率100%.化疗成功率90%.  相似文献   

10.
肺癌介入治疗的血流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研究肺癌介入治疗中药物注射对血管流场的影响,通过实验模拟研究,在靶血管入口外附近发现一个血流自然灌注区,这一新发现为解决肺癌介入治疗中发生高位截瘫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经几年的临床试用效果理想,无一例发生高位截瘫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介入手术医生的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需求,运用新的心血管介入手术训练手段来加快医生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故开展心血管介入虚拟手术系统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针对心血管介入虚拟手术模拟器进行研发,对心血管介入虚拟手术力反馈模拟器进行总体设计,该文设计了心血管介入手术介入导丝、导管的运动功能、力反馈功能模块的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了X光透视开关、造影剂注射剂量采集、球囊加压气压采集等辅助介入操作仿真模块.研究表明:集成的心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器系统满足医学培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高场MR对肝转移瘤(Hepatic Metastases,HMs)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1例HMs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MSCT、高场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及血管重建。结果MRI于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各期对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MSCT,尤其增强扫描对直径〈1cm的病灶检出更显著高于MSCT(P〈0.05)。血管重建显示情况: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3级以下肝动脉,与DSA完全相符;MRA成功显示16例,余5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MRA成功显示13例,3例显影较淡而不能清晰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余5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MSCT、高场MR的综合应用能提高HMs的检出率,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柔索驱动介入式导管主动头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介入导管操控要求,提出一种柔索驱动介入导管主动头端的设计方案,建立导管主动头端三维实体模型,并制作了一种尺寸放大的柔索驱动主动导管头端样机.采用D-H参数法和Newton-Raphson迭代法建立主动头端正反运动学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柔索长度的通用方法,运用力锁合理论对主动头端各个关节的工作空间进行分析.并基于Mathematica平台,利用上述数学模型对导管头端运动进行轨迹规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病例共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因急性腹痛伴休克急诊开腹手术.9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和/或甲氨蝶呤杀胚治疗后清宫.2例转外院,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清宫;其中1例因大出血而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常出现停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药流时不全流产、人流或清宫时大量出血、子宫前壁下段不均质包块、清宫及流产后HCG持续不降、急性腹痛伴腹腔内大出血休克等症状.阴道超声对于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给予米非司酮和/或甲氨蝶呤杀胚治疗后再清宫是基层医院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有效方法,必要时可以开腹手术,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采取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清宫.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血管介入手术需要医生徒手操控导管,存在医生受辐射和人为因素影响手术质量等弊端.针对该问题,设计了用于辅助医生手术的主从式遥操作血管介入机器人.根据临床手术的要求,基于模块化理念,分别对机器人的从端推进机构、主端操控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为主从模式的实现做了相关的软、硬件开发;对机器人样机进行了必要的性能测试,证实了该机器人具有小于1mm的运动控制精度和044ms的主从运动实时性.结果表明:该机器人系统解决了传统手术中的问题,在功能和性能上完全满足血管介入手术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以断层方法,在不同方位断面上原位研究和表达正常人体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及其毗邻关系的科学,密切结合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治疗是现代断层解剖学研究的主要特征.目前,断层解剖学教学尚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断层解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及学生主讲等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致死率较高的癌症,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且提高治疗效果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经导管动脉栓塞(TAE)被认为是一种微创的、目的性强的且风险低的治疗方法,已成为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TAE治疗是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堵塞实体瘤的肝动脉,从而阻碍了肿瘤的氧气和营养的供给,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的好坏归因于栓塞材料,即栓塞材料的设计及使用.文章基于不同种类的栓塞材料展开综述,归纳了栓塞微球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开发新型的栓塞材料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选择性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股骨头坏死早期的中长期疗效.方法: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经糖皮质激素后,依据Steinberg分期确诊为I~ⅣB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均采用选择性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闭孔动脉内灌注治疗,随访6至8月,Harris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均有长期的疼痛减轻、患肢活动范围改善和无痛行走距离增加.结论:选择性动脉药物灌注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9.
自1992年7月至1998年2月7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中,通过X线透视监视,经鼻将营养管置入肠内以建立营养通路,从而提供肠内营养支持,结果6例治愈,成功率85.7%。本文介绍置管及营养补给方法及效果,指出本方法在营养支持治疗上更简便、有效且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脱失原因。方法:采用电话随访和家访对93例脱失者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脱失率为51.1%(93/182)。因偷吸或发生刑事案件被拘捕的26例,占28%;自动退出,无法联系的23例,占24.7%;治疗期间因艾滋病感染死亡5例,占5.4%;自称脱毒成功的17例,占18.2%;其他综合因素共有22例,占23.6%。结论: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该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