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德具有超强稳定性 ;道德不但具有调适现实社会关系的作用 ,更具有价值目标导向功能。经济  形态的改变不会使社会道德要求发生质的突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但应反对只强调集体主义而  忽视社会公德建设的观点 ,更应反对“以社会公德超越 (或取代 )集体主义”的论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中 ,集体主义是价值目标导向 ,社会公德是基础工程 ,它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两大支柱 ,是  现代道德文明建设的两架马车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我们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对这个机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们才能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不至于贻误时机。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道德建设中的几个关系问题。即:主体道德与多元道德的关系;社会公德建设与个体道德建设的关系;义与利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只有正确解决市场经济给道德建设带来的这些新课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能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大学图书馆培养读者社会公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如何,直接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大学图书馆要坚持不懈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就不能忽视对读者社会公德的教育,对读者道德体系的培育需要从社会公德教育做起。  相似文献   

4.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要求。本文从三个方面深刻论述了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作用,明确指出社会公德建设主要靠人们自觉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舆论,还要靠行政和法律的力量,这四者相互配合,有机统一,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5.
民间传说具有丰富的道德意蕴,它具体地体现在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社会公德的大力弘扬和提倡尊老爱幼、勤劳持家、忠于爱情等家庭美德等方面。在努力进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和提倡以德治国的今天,发掘壮族民间传说的道德意蕴,发挥它在现代社会的整合作用,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总则,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而生态伦理观正是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伦理动因和道德支持。  相似文献   

7.
吴政 《科技资讯》2007,(13):178-17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以诚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培育公民诚信道德人格,加强法制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本文在调查实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深入进行首都新农村社会公德建设的对策:发展经济为公共道德建设提供基础、加强公共道德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村公共道德规范、加强公共道德规范的教育、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道德模范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是全体公民都必须共同遵守的,以此保证每个公民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充分认识社会公德的基本含义和形成过程,对社会公德在社会学中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群体的划分,都有着积极意义,并对追溯当前社会公德下滑的内在机理,以及对社会良好公德的重新塑造,都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德和法律的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法律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道德化两个方面展开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价值分析,道德和法律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构和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道德和法律的契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1.
义利关系实际上就是社会正义与社会功利之间的关系,两者谁先谁后,是任何社会结构都不可回避的首要价值问题。先秦儒家特别看重义利问题,凡讨论义利关系者,都只有重义轻利的思想,没有不要利的说法。如果拂去蒙在其上的时代烟尘及偏见误解,那么时至今日,它仍具有值得借鉴的理论光彩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社会道德要求为取向的教育形态,是对个体进行公民道德的教育。纵观我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践历程,大致经历了缘起、探索、重建与发展三个阶段。通过反思,立足当前,在我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践中,要着眼于推进道德教育的现代转型,通过公民道德教育促进公民身份认同,通过开发和利用民族道德文化的传统资源保持公民道德教育的文化特色,以及增强公民的批判性思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使道德未能“合法化”而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使“有法不依”的现象不再个别。社会评价的相对合理性是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而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性和法律自身的局限性是两者冲突的具体原因。只有通过法律与道德的互动耦合,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系统整合,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在相当的一些领域与地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价值错位与道德失范现象,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人民群众的企盼,“八荣八耻”是新时期每个公民的修德之基与立身之本。践行“八荣八耻”,加强教育是前提,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知行合一是基本要求,父母、教师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重点,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与制度,加大激励与约束力度是关键和保障。坚持教育、示范、导向、奖惩多管齐下,才能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社会公德的含义、内容和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根本路径,对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实践道德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的致良知哲学思想,良知是其本体论-道德论的基础,致良知则是主体的道德实践过程,其精神实质是一种自律性很强的主体能动的实践道德观。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在于,要以社会主义道德为依据,将道德思想、道德规范融入到社会生活的的具体内容中去,实现社会生产实践的道德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中所体现出的道德差序的分析与研究,来揭示一种动态的道德转向及所体现出的在社会垂直分层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由公道德占主体向私道德占主体转变的倾向,由此进一步分析社会分层中的分层结构与其所对应的道德差序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社会分层中的道德相对于大众普遍意义上的信念而言,具有某种沦落的趋势。从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中的各阶层的道德差序格局出发,通过揭示流动性不断增强的中国,人们所秉承的实用主义道德的泛化及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试图寻找解决的办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 ,社会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促进了道德的进步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道德本身的困惑。构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经济伦理三者统一的新道德体系 ,是当前道德建设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德育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高校实施“以德治国”必须重视德育建设,强化德育管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同时,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对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道德教育在教育对象的理解、教育目标的设置、教育内容的构建、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和教育理想的预设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应然与实然的二元对立。这种对立与道德产生的历史渊源、道德所属的学科背景和社会主流意识的倡导都有关系。在崇尚以人为本的今天,只有在实践中强调道德教育主体的积极参与和体验,道德教育才能够回到本源,学校道德教育才能够真正进入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