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23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A组)与同期23例经典式子宫切除术(B组)对比,测定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结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经典式子宫切除术。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无差异。结论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 23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A组)与同期23例经典式子宫切除术(B组)对比,测定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经典式子宫切除术.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无差异.结论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王丽红 《甘肃科技》2009,25(16):137-138
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次切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日、恢复工作时间;对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30例患者为研究组(腔镜组),取同期临床特点相似的开腹子宫次切术90例为对照组(开腹组);两种手术效果比较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平均出血量亦较开腹少,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腔镜组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较开腹明显缩短,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4.
马艳芬 《科技信息》2010,(35):I0450-I0450,I0453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子宫良性病变,达到手术指征的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临床上常见的几种手术方式包括经腹子宫切除术(经腹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经阴子宫切除,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宫腔镜下子宫肌瘤、腺肌瘤切除术,每种术式都有它的适应征和局限性,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和术后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提倡治疗方法的个性化选择,综合考虑患者的全面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行筋膜内子宫全切重建阴道顶改良手术50例(改良组)及同期行传统的子宫全切术(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改良组(77±41)min、(142±26)ml和对照组(107±49)min、(230±3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病率、平均住院时间,改良组(46±4)h、1096、(7.8±0.6)d,对照组(48±6)h、10.896、(7.4±0.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比传统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腹式及阴式子宫切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经腹全子宫切除及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其中30例施行经腹全子宫切除,30例施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每个病例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24、72 h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含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天数。结果:术前两组病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24 h两组病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均下降,与术前比较P<0.05,其中经腹全子宫切除组较经阴道全子宫切除组下降明显,两组间比较P<0.05;手术后72 h阴式子宫切除组IgG、IgA、IgM及补体C3、C4含量回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式子宫切除组除IgM及C4回升外,IgG、IgA及C3仍处于低水平;与经腹子宫切除组比较,阴式子宫切除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对机体的创伤小,机体的应激反应轻,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小且持续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方法在LAVH-I型的基础上结合部分Ⅲ型,即在镜下离断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或卵巢悬韧带),打通阴道后穹窿,并离断双侧骶韧带;经阴道处理主韧带及子宫血管。结果5例患者全部成功实施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80~250 mL,平均165 mL,无1例大出血、副损伤及术后病率。结论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既克服了开腹手术和阴式手术的缺陷,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特别适合初学者和基层医院开展,是子宫切除方式的又一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方法 在LAVH-Ⅰ型的基础上结合部分Ⅲ型,即在镜下离断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或卵巢悬韧带),打通阴道后穹窿,并离断双侧骶韧带;经阴道处理主韧带及子宫血管.结果 5例患者全部成功实施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80~250 mL,平均165 mL,无1例大出血、副损伤及术后病率.结论 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既克服了开腹手术和阴式手术的缺陷,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特别适合初学者和基层医院开展,是子宫切除方式的又一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改良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悬吊及不缝合盆腔及腹壁腹膜的改良方法(悬吊组)52例与传统方法(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悬吊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术后病率低(P〈0.001)。结论:改良的全子宫切除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及腹膜内剖宫产术,笔者引进各术式的特点,总结出在原来开展腹膜外及腹膜内剖宫产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新方法,完善了手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形成了改良式腹膜外及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新术式.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腹式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常有阴道流血、残端肉芽、性生活满意度降低等并发症,宫颈周围粘连者更增加了手术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自1998年7月至今施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0例,与同期传统的腹式子宫切除术60例相比,结果提示:采用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方法简便、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吉林省吉林市妇产医院进行腹膜内剖宫产术的572例患者与腹膜外剖宫产术的4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机选择、归纳、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显示两种剖宫产术式在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副损伤、术中失血量、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腹膜外剖宫产对比腹膜内剖宫产有术后腹胀轻微、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是腹膜外剖宫产术对比腹膜内剖宫产术操作者能熟练掌握技术对设备无特殊要求,术后排气时间较早,切口愈合时间较短,术后发生肠粘连、肠梗阻概率低,疼痛小,有利于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Joel-Cohen开腹方式,撕拉法分离皮下脂肪。腹直肌,腹膜,膀胱腹膜返折以及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及膀胱返折。结果:新式剖宫产(观察组)手术时间,切皮至娩胎时间,术中出血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母乳喂养率高。  相似文献   

14.
于昕 《黑河科技》1999,(2):26-26
腹膜外剖宫产术在二次剖宫术中的应用研究报道甚少,众所周知,剖立产术后如果再次妊娠多选择腹膜内剖宫产术式,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二次行腹膜内剖宫术与同期行二次腹膜外剖宫产术的观察结果,从而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在二次剖宫产中的可行性。一、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将需行二次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膜外组和腹膜内组,距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时间均为2年以上,妊娠已足月,有一定的剖宫产指征。1、实验组:即腹膜外组。共30例,年龄24-34,孕周32~41周,既往身体健康。2、对照组:即腹膜内组。共30例,均为随机选取的与实…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大多数医院只有在子宫脱垂的病例方实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正常位置的子宫几乎都选择腹式全宫切除术。而在西德目前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实施远远超过了腹式子宫全切除术。在妇科手术领域里这项手术显得特别活跃,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优点、手术指征和合并症 1.1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优点无腹部手术切口及疤痕,很少因损伤腹膜而造成粘连、腹膜炎和肠梗阻等;没有术后剧烈的伤口疼痛;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残端吸收热、感染和血肿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合并膀胱阴道瘘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86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38例子宫全切术后遗留膀胱阴道瘘患者进行手术修补,并分析其发病机理、防治方法。结果:解剖层次不清,手术操作不当,是并发膀胱阴道瘘的主要原因。经手术修补后半年和1年随访,甲级愈合35例,乙级愈合3例,手术治愈率92.11%。结论:阴道残端高位膀胱瘘,采用经腹腹膜外膀胱外进行修补,是比较合理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传统腹式子宫全切与改良腹式子宫全切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回顾性分析两种术式及随访资料完整的2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对术后生活质量随访调查比较。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尿情况均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腰腹痛、残端出血、、残端息肉、阴道长度、阴道松弛及脱垂、性生活满意度均明显大于传统组(P0.05),而住院时间、费用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改良术式可以使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性生活影响小、并发症少,建议推广开展改良式腹式子宫全切除术(尤其没有开展腔镜手术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8.
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单层缝合的新方法共161例,与同期采用以往的二层缝合方法共140例,在手术时间,术后血像,产后恶露、晚期产后出血及切口愈合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子宫切口单层缝合是一种省时、省力又利于切口愈合,并可增加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改良阴式术对非脱垂子宫切除的优缺点,笔者选择了42例非脱垂子宫行改良阴式全宫切除术和42例同期患者行腹式全宫切除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而改良阴式组与腹式组在术后体温、肛门排气、下床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1).改良阴式全宫切除术,手术步骤简化,副反应少,术后效果明显优于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5.65%,平均手术时间(90.0±30.0)min,平均术中出血(50.0±20.0)ml,平均术后住院2~4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安全、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出院早、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