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在美国,宗教自由被视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之一。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随着同性婚姻合法化在美国许多州实施,一个人或商家是否可以因为恪守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拒绝为同性恋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同时同性恋者也有不因自己的性取向而被歧视和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这是近期美国印第安纳州由于通过"宗教自由法"而引发的激烈争议,给"宗  相似文献   

2.
公民的宗教仰自由是世界各国宪法普遍确认的基本人权,我国宪法对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也予以确认和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地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中的"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可谓对宗教的保护,而"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等罪名则可以说是对宗教的规制.实证研究表明,前者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得不多,而后者则适用得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4.
马铭 《科技信息》2010,(24):I0046-I0046
表达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使用各种方式表明、显示或传播思想、情感、意见、观点、主张,而不受他人干涉、约束的权利。从我国宪法和重要的国际条约的内容来看,该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从理论角度分析,它有双重含义:首先是公民有表达与不表达的自由;其次是在法律的限度内公民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公民体育权利保护立法现状的分析,找出当前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对加强和完善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的法律保障提出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三、中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为了保障和促进中国人民的人权与基本自由,中国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法律,规范政府和个人的行为,把人权的保护纳入法制的轨道。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每个中国公民,无论其性别、出身、民族、身份、财产状况、宗教信仰,都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公民的政治权利,以及广泛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先后制定了有关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各项立法。如《刑法》,它有效地保护人民,打击一切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行为,以及其他刑事犯罪  相似文献   

7.
迁徙自由是各国普遍承认和保障的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越国境的大规模迁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必然导致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创新.出入境管理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提供服务和制度保障,维护国内的公共安全以及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的权益.我国现行的出入境管理法颁布在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其滞后性日见明显,亟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一部关系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加强对公民人身权及其法律保护的探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公民人身权的特征公民的人身权,就是法律规定的,与公民的人身不可分离,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权利。它是民法上规定的两大类权利(财产权和人身权)之一,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公民的人身权不是从来就有的。在阶  相似文献   

9.
获得法律保护的公民自由是公民身份确立的前提,亦是公民自由履行责任的前提,公民无自由也就无责任.要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自由履行公民责任,公民还要对自己的自由负责.公民对自由的追求过程也是不断提高公民意识的过程,公民在获得个人自由、政治自由、社会自由和文化自由的过程中,公民责任意识亦在不断形成和增强.公民责任意识的形成是民主政治形成的基础,民主政治也是公民自由和公民责任形成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迁徙自由的历史发展以及认识迁徙自由的权利性质,明确迁徙自由宪法保护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我国虽然户籍制度改革对实现迁徙自由很重要,但是仅仅改革户籍制度依然无法实现公民的迁徙自由,还需要住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等的配套改革措施相配合。因此迁徙自由要成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宗教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大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稳定发展、长治久安的工作大局。9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紧密围绕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团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中国的宗教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认识中国宗教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形成了处理中国宗教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政策、法规体系,指导和推动了宗教工作的实践,不断开拓宗教工作的新局面,中国宗教呈现出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揭示的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他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关于宗教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问题的理论;二是关于宗教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及建设和谐宗教关系的理论;三是关于宗教与无产阶级政党、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关系,以及加强党对宗教工作领导的理论,这是一个全新的宗教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1987年余英时先生发表了一篇有关招魂仪式的短文,其中对于地狱司法体系的分析具有相当的启发性,促使研究者认真思考中国文化中宗教与司法的关系。从198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地狱信仰的历史与演变,尤其是StephenTeiser(史太文)的两本专著分别探讨了佛教中元普渡与十王信仰的发展,对于学术界有重大的影响力。不过,或许是因为上述研究把重点摆在中国佛教史这个领域,因而低估了中国本土宗教传统(特别是道教)在地狱信仰发展史中也曾扮演的关键角色。以余先生引述《太平经》地狱司法体系作为基础,可以说明道教对于中国法律文化之建构所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此进程中,因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征地行为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征地矛盾的突显,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甚至出现了一些社会影响极大的恶性事件。究其深层次原因,是相关制度政策的不完善,造成利益主体之间难以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征地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资助高校贫困生过程中,出现贫困生隐私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问题,其主要体现在贫困生隐私权与高校管理权、公共利益、公众知情权、新闻自由、资助人及银行债权之间的冲突和平衡。通过分析贫困生和高校、资助人、新闻媒体、资助人、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坚持利益衡量原则,协调好贫困生隐私权和相关权利的关系,依法保护贫困生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6.
网络言论自由与侵权问题的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网络言论自由的内涵与价值,分析了网络环境下言论自由的特点,重点讨论了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保护问题,对完善网络言论自由保护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引领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及作用。阐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涵: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作用,了解我国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与基本方针。认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与路径是:开设"宗教学"等相关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8.
西藏的政教分离是民主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20世纪中叶西藏社会发生的一次历史性进步。西藏的社会生产力由此得到解放,党和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的实行也由此具备了条件。民主改革以来,藏传佛教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僧人不能与达赖集团在政治上划清界限、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等等。正确认识和有针对性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坚持政教分离,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牧师家庭,但是,艾米莉个人的宗教思想始终是个谜,评论界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她是泛神论者,也有人说她是异教徒,更有人指出艾米莉其实就是无神论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诗歌和小说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