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适用于较大区域内进行坐标转换的问题,对2000坐标系转换的四参数模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了三种试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重点描述从1980西安坐标系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过程及要求,对实验数据的精度进行分析以及不同方案中重合点的参数进行检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四参数模型转换是可行的,该模型控制点坐标的转换精度可以满足控制点转换精度需求,同时为大地测量坐标系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不同的坐标系统测量得到的数据是不同的,必须进行相应的模型转换即坐标转换.笔者通过对国内外转换模型成果的理论分析,提出了解决坐标转换问题的方法,总结了转换参数的求解方法.该论文重点研究了现有坐标系向CGCS2000坐标系进行坐标转换、54坐标和80坐标进行坐标转换的方法.并且编制了相应的坐标转换软件,实现了坐标转换的电算.  相似文献   

3.
在工程实际测量时,工程部门得到当前测绘点的GPS坐标数值,它是基于协议地球坐标系即WGS-84坐标系统,而工程设计中使用的图纸要求的是基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BJ-54)的数据或者1980年西安大地坐标系(C80)的数据。不同的坐标系统对测量得到的数据是不同的,必须进行相应的模型转换即坐标转换。详细了解坐标转换的有关问题对于工程测量很重要,下面就坐标转换的有关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坐标第转换是测量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区域范围内,可将地方独立坐标系和工程坐标系视为在平面上建立的坐标系,而不需考虑投影产生的距离和方向变形,从而采用平面上的坐标系相似变换方式实现两个坐标系的想互转换.本文详细叙述了以工程坐标系控制点为重合点,采用坐标系相似变换方法实现某市地方独立坐标系与某企业独立工程坐标系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5.
在GPS导航和监控系统中,GPS测量坐标与电子地图所用的坐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坐标系。本文针对小区域的坐标转换问题,探讨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坐标转换模型,并经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福州城市坐标系统转换的实际问题,探讨适合城市地方平面坐标系到1980西安坐标系的坐标转换模型,推导给出了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公式,并对求解的转换参数进行验算和精度评估.设计开发了组件式坐标转换软件.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新型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同一椭球面上位于不同区域的新型大地坐标系,提出了在其间进行坐标转换的方法,推证了转换关系和计算公式.这不仅能方便地用于两区域之间的坐标转换,而且能在更大区域精确方便地实现椭球面上的计算.实际计算的数据结果表明了转换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和运用地理信息体系时,常常会需要借助坐标转换来完成。在当前国内的测绘数据成果资料中,大部分1∶50000地形图是采取西安80坐标系建立的,还有部分地形图采用北京54坐标系完成的,我国已实现将国家现行的大地坐标系向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的转变过程。ArcGIS是建立地理信息体系的主流平台,在国内地理数据信息的产出、数据库建立及系统应用开发之中都获得了广泛采用,从而形成大量根据ArcGIS建立的矢量信息数据。文中深入分析了ArcGIS的坐标转换方法,并且基于ArcGIS的坐标转换形式,针对国内常用坐标系转换系统,对点位坐标转换精度实施了评估。  相似文献   

9.
针对同一坐标系下多区域内重合点坐标转换结果不统一,限制测量成果的综合利用问题,根据反距离权重法原理,提出一种多区域的平面坐标转换方法,并采用实际坐标数据进行验证计算。首先给出了进行坐标转换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探究了坐标分布与其转换精度的特殊关系,引入了移动窗口提取区域内坐标,并对重合点的坐标转换参数进行插值计算,最后利用实际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对比直接进行坐标转换的传统算法,引入移动窗口的新的坐标转换方法提高了坐标转换计算的精度,减小了冗余数据对坐标转换结果的影响,保证了多区域中重合点坐标转换结果的唯一性,坐标转换结果在X方向、Y方向的位置误差分别减小了30.45%和20.52%。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古塔每一层8个观测点的坐标,给出了解决各层中心位置坐标的通用方法.先用一个平面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空间平面拟合,把原本三维的问题降低到二维来考虑,使得原本的空间曲面问题简化成了平面问题.然后在该平面上建立局部坐标系,通过坐标变换得到观测点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坐标.再利用椭圆曲线拟合这8个观测点,得到椭圆的方程,椭圆的中心即为该塔层的中心.最后利用坐标逆变换得到在原始坐标系下的中心坐标.仿真实验和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用来解决空间建筑物的中心位置进行标定的问题.算法比其它的算法具有速度快和推广价值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在测绘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已有地形图资料的坐标系与新测地形图坐标系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将不同坐标系的地形图进行转换.小区域的地形图一般是通过选取同名点计算四参数来进行转换,选出的同名点精度直接决定了转换成果的精度.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同名点筛选的方法,将同名点分解成距离分析和旋转角度分析两部份,分别采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检验,可以筛选出高精度的同名点.同时,用四川某县地形图转换中选取的同名点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得出该方法确实可以有效地筛选出高精度的同名点,从而提高地形图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最小二乘法解算坐标转换参数易受个别公共点坐标精度影响的问题,利用稳健抗差估计理论将个别坐标精度过低或误差较大的公共点的权值按一定的方式进行调整,降低其在解算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解算出高精度坐标转换参数,以进行高精度坐标系统转换。数据计算表明,高精度坐标转换新方法计算结果正确,可以克服个别公共点坐标误差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实际测量工程中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3.
Euler方程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定义在二维水槽上带非线性自由面边界条件的Euler方程的数值解.通过合适的σ坐标变换对不规则的水槽液体区域变换为一个规则的正方形区域,建立流场变量的差分耦合迭代的算法,运用交错网格求解了无粘不可压缩的Euler方程的数值解,数值结果表明,与之前结果和解析解比较数值解较好,对水平激励和垂直激励下非线性的效果和波拍的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现有的基于重合点上两组三维坐标求解空间转换参数的模型不适用于数千平方公里的整个区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面直接求解由三维地心坐标系到区域性坐标系的空间转换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只需利用GPS控制点上经由水准联测所得到的正常高,在确定与既有投影面最优拟合的区域性椭球面过程中,就能解得其椭球参数和空间转换参数,而且此空间转换模型并不涉及现有的平面坐标,因此在维持现有平面坐标不变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航空物探领域,航空矢量磁测目的是测量空间某位置的磁场三分量信息,方法是通过安装在飞行器中的三分量磁力仪实时测量地磁场的三分量数据,并由惯性导航系统实时记录飞机姿态信息。惯性导航设备记录的姿态信息基于地理坐标系,而三分量磁力仪设备测量的磁场值基于载体坐标系。通过分析地理坐标系与载体坐标系之间的对应关系,推导建立航磁测量姿态变换方程,为航磁测量姿态坐标变换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姿态坐标变换分析,结合模拟飞行实验,验证了姿态变换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目便携式三维扫描技术 的小工件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工件测量上,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测量速度慢、效率低,而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中双目视觉测量法和线结构光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采用双目视觉测量与线结构光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工件进行了测量。利用两个CCD摄像头和一个激光发射器构成了一个双目视觉测量系统和两个完全对称的线结构光测量系统,通过双目视觉测量系统测量标志点空间坐标;并基于标志点位置的不变性匹配系统不同位姿,用线结构光法获得激光线上的点在当前世界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并匹配到基准坐标系中,从而得到工件表面点在基准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达到测量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弥补了双目视觉测量法对物体曲面测量效果不理想和线结构光法单次测量数据少,空间定位不便的缺点,具有操作简便,测量适用性强的特点,误差在1 mm以下。  相似文献   

17.
通用地理坐标转换类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地图制图中不同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的问题,采用构建通用地理坐标转换类方法,实现常用大地坐标系和平面投影坐标系之间在相同或不同参考椭球参数下的相互转换.介绍了大地坐标系及投影坐标系,对实现大地坐标系、投影坐标系的相互转换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探讨了通用地理坐标转换类设计和实现的优化方法,通过实际数据验证了该地理坐标转换类在实际的应用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新型大地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数学上论证了新型大地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能够成为表述椭球面上点位的正则坐标系的条件及限定区域,由此阐述了两者相互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用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从而为进一步实现新型大地坐标系应用于测量定位和GIS建模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三维点云数据的准确配准拼接与坐标转换是确保大型建筑物重构精度的关键.文章利用Scan Station2三维扫描仪对大型建筑物进行多测站扫描与配准拼接,分析了平面标靶与特征点配准的误差来源,提出了改进的特征点配准方法及坐标转换策略,并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