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系统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潮》2002,(1):51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国际上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代谢组乃至表型组工作的相继开展、随着各种类型功能基因组数据的  相似文献   

2.
正1中国全面启动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1/30]11日消息,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召开第1次工作部署会,这标志着该计划全面启动实施。40多个科研单位的70余名院士、专家出席会议。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由中国人类蛋白质草图项目、人类蛋白质组大数据库和知识挖掘项目、蛋白质测序新技术新装备及配套试剂国产化项目3部分组成,主要目标是发展蛋白质组研究相关设备及关键技术,绘制人类蛋白质组生理和病理精细图谱、构建人类蛋白质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CNHPP)全面启动实施,主要目标是以我国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为牵引,发展蛋白质组研究相关设备及关键技术,绘制人类蛋白质组生理和病理精细图谱、构建人类蛋白质组"百科全书",全景式揭示生命奥秘,为提高重大疾病防诊治水平提供有效手段,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科技部、总后勤部相关领导及全国40多个科研单位的多名院士、专家出席。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是继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全面探索自我奥秘征程中又一伟大科技工程,是新世纪第一个国际大型科技合作计划。中国科学家率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09,(10):56
2007年10月11日对外宣布,我国科学家成功绘制完成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该项目是我国科学家继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谱10%任务后,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的100%中国人基因组图谱.专家表示,这项在基因组科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科学成果,对于中国乃至亚洲人的DNA、隐形疾病基因、流行病预测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类基因测序工程的完成,启动了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标志着大规模研究蛋白质生物学时代的到来.人类基因组测序工程尚不能在蛋白分子水平解释和解决疾病的发病机制,因而无法通过灵活主动地发展和有效利用基因技术来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控制衰老等.最近在脑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提出的"蛋白质化学病变”之观点,将化学生物学方法与物理有机化学相结合,可能为人类基因组测序工程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和破译各种基因的功能提供有效的新手段,从而为揭示从基因、蛋白到生命和疾病的关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25(3):172-172
外显子是人类基因的一部分,包含着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信息。全部外显子,称为“外显子组”(exome),只占人类基因组的1%。测定外显子序列只需针对外显子区域的DNA即可,因此远比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序更简便、经济,已成为现阶段基因测序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7.
外显子组测序主要包括3个步骤:目标序列的富集、DNA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笔者介绍了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与转录组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相比,外显子组测序在编码基因获取方面具有高效、准确、低成本的特点; 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GWAS)相比,能有效检测基因组中编码基因的稀有变异,但还不能检测到基因组水平上较大的结构性变异以及内含子区域的信息。目前,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人类单基因控制的遗传疾病和多基因控制的复杂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中,能准确找到孟德尔遗传疾病致病基因; 在动植物上能成功检测到目标编码区的核苷酸变化。随着模式木本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利用该技术可以加快对木本植物性别、林木抗逆性及生长等重要性状基因的定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蛋白质水平阐明根瘤菌的固氮机理,扩大其宿主植物范围,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2-DE),分析比较了能够在大豆和苜蓿上跨宿主结瘤的费氏中华根瘤菌042BS与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根瘤菌模式菌株苜蓿中华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 1021)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差异。经过图像分析检测到二者分别有436和428蛋白点。其中约有50个蛋白点初步认为二者所共有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白色念珠菌基因组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大量关于白色念珠菌基因组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合详述.结果:白色念珠菌是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致病性真核生物,在基因组序列信息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基因功能、转录组、蛋白质组等方面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结论:白色念珠菌的基因组研究成果将对研究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机制、耐药机制以及抗真菌药物开发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科学家宣布成功绘制了4000多个基因开关位置图谱。 干细胞的活动受一种特殊蛋白质转录因子调控,它们会在基因组的特定位置与相应的蛋白质结合,启动或抑制某种基因的表达,影响干细胞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所以,基因开关位置图谱就如同基因组图谱的“全球定位系统”,可使人类更准确地知道在基因组的哪些位置可以产生哪些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组学是近几年出现的生物学者研究的热点和新领域.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标志着后基 因组时代的来临,在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中心将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整体水平上对功能的研究,主 要以蛋白质组为中心阐述了一些与其相关的概念、研究内容、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在这其中,蛋白质组学 的相关概念包括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而研究技术主要有2-DE技术、生物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以及 生物信息学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基因组面貌进一步被揭示,一个以蛋白质和药物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后基因组时代拉开了序幕,而这标志着生命科学的研究重点出现重大转移,即从基因组测序转向了蛋白质功能和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人类基因测序工程的完成,启动了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标志着大规模研究蛋白质生物学时代的到来。人类基因组测序工程尚不能在蛋白分子水平解释和解决疾病的发病机制,因而无法通过灵活主动地发展和有效利用基因技术来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控制衰老等。最近在脑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提出的“蛋白质化学病变”之观点,将化学生物学方法与物理有机化学相结合,可能为人类基因组测序工程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和破译各种基因的功能提供有效的新手段,从而为揭示从基因、蛋白到生命和疾病的关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动物基因图谱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近年来,动物基因组计划也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已有猪、牛、羊、马、鹿、鸡等动物绘制了较完善的遗传图谱。这些图谱的建立对了解动物整个基因组结构和对家畜中与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或遗传标记的鉴定及对家畜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均十分重要,该文从国内外构建动物基因图谱的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动物基因图谱的研究作了简要阐述;并探讨了其在基因定位、遗传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研究动物染色体行为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十几年来,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质谱技术,比较蛋白质组方法,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技术等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蛋白质组研究的进程。原虫作为单细胞的真核动物,虽体积微小但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机能,其中近万种原虫为寄生性原虫,它们常寄生在动物体内或体表使其致病,从而对人类及牲畜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原虫蛋白质组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也迅速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73种原虫的基因组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测序工作,并且大部分已经进入了蛋白质组研究的工作。本文综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原虫蛋白质组的研究情况,如:溶组织性阿米巴,布氏锥虫,间日疟原虫等,同时阐述了它们的致病机理、诊断及疫苗等方面的蛋白质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乐  郭政阳  刘玉林  陈曦  杨靖 《科技信息》2012,(17):135-135
具有高油、高蛋白特点的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世界上主要农作物之一,广泛用作人类的食物、动物的饲料和生物能源。在测序技术尚未被广泛应用之前,研究人员基于分子标记技术,通过与某些遗传性状相连锁的分子标记来绘制大豆基因组的遗传图谱,探索式的了解大豆基因组的组成和某些数量性状的遗传位点(QTL)。2010年1月,大豆基因组测序完成并公布,使得大豆基因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Soybase数据库将高密度的遗传图谱与大豆基因组序列相结合,促进了DNA序列与遗传图谱的联系,为控制大豆遗传性状基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因淘金"热引出专利权"圈地运动"蔓延基因研究 2001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绘制完毕的消息公布于世.这一由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参加、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工作,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基因淘金"的热潮.  相似文献   

18.
大信息通过量序列与功能基因组技术绘制了人类基因序列图,并且使得大规模人类群体基因型与基因表达的特征勾画成为可能,进一步的研究是对基因组序列的准确注释、基因组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和物种的遗传变异性上。基因组注释过程越来越以涉及进化研究和模型生物体的比较方法作为依据。D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物学相互作用中最基本的,而且在生物学、医学和药物学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首次破译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图(生命天书)已由科学家们“绘就”。有关专家形象地介绍说,人类基因图绘制成功就像绘成了一张详尽的世界地图。而完成了测序工程,也就等于向解开人类生老病死的奥秘迈出了第一步。因为几乎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带着各种疾病,而这可能是由于体内有缺陷基因造成的。人体  相似文献   

20.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CenomePr05ectlHGP)是美国科学家在1985年率先提出的。这是一个为期15年,耗资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计划。它的焦点问题是通过制作人类染色体的详细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将整个基因由粗到细地进行有序的划分,最终得到可以用于测序的重叠度最小的连续克隆系,从而测出24条染色体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以及3万个基因的定位和结构。美国于1990年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预计在2005年完成基因组的全部测序。现在,HGP不仅进入7大规模测序和基因识别阶段,从而极大地带动7人类相关基因图谱定位、克隆与结构、功能研究,而且“全基因组随机测序”的大胆设想也积极推动7人类基因组测序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