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本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构造型相、地壳运动型式、地貌、新构造等项特征分析。认为本地区经历了前地楷阶段、地槽阶段、地台阶段和地洼阶段、金矿床是在多次构造─—岩浆活动中于中生代燕山晚期地洼阶段形成。太古界胶东群是本区金矿床主要矿源层。岩浆活动主要起成矿物质转移站作用;构造活动控制金矿的形成分布和矿体的规模、形态等。金矿床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多成矿作用、多控矿因素多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多成因类型等特征,属于漫──壳矿床。图2,表2参10。  相似文献   

2.
杨淑红 《科技信息》2009,(28):I0268-I0269
太古代的基性火山喷发形成了富含铁质的原始堆积,经过区域变质作用,成矿物质富集成矿.后期的混合岩化作用和构造活动对矿体进一步的改造最终形成了辽宁省清原县英额门镇转湘湖村铁矿。目前区内工程控制发现铁矿体12条,均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产于斜长角闪片麻岩之中。本文概述转湘湖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并加以分析总结,从而确定该铁矿为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冀东变质核杂岩中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赋存于中元古宙长城系常州沟组的洞子沟银矿床和尖宝山金矿床是由密云-都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体系所控制的一组矿床.其成因为中元古宙火山岩浆活动形成的沉积矿源,后经中生代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体系叠加改造而成.洞子沟银矿床具有层控迭加改造的特点;尖宝山金矿床则具有破碎蚀变岩型矿床的特点.两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以及微量、稀土元素特征也表现一定的相似性.它们是中元古宙大红峪期和中生代印支、燕山等多期次的伸展构造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矿床在变质核杂岩中所处的构造部位及其矿体赋矿围岩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矿化特点.对该类矿床的成矿机制也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贾公台金矿类型包括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对矿区控矿因素的研究表明,成矿与石英二长闪长岩的侵入密切相关,岩浆活动既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又为成矿系统提供了成矿流体及热动力。围岩地层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构造破碎带则为成矿提供了储矿空间。  相似文献   

5.
新疆北山裂谷带西缘若羌县赤石山地区存在大型变质核杂岩构造。其下拆离盘为古元古界结晶基底杂岩 ,上拆离盘为中元古界白湖群变质岩系 ,滑脱拆离带为已变形的大型韧性正断层。核杂岩南、北侧发育上叠盆地 ,北侧形成“年轻”正断层及同构造期岩浆岩。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晚古生代北山陆内裂谷区域伸展有直接联系。该区变质核杂岩的首次厘定 ,对深化北山裂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藏喜马拉雅特提斯北亚带内沿定日—康马一线展布近东西向变质核杂岩带,在这个带上康马变质核杂岩是一典型代表。该变质核杂岩核部由花岗岩及花岗岩边部片麻岩组成,岩体之上分别为早古生代构造片岩带、石炭—二叠纪褶叠层带及三叠—白垩纪板岩带组成。研究表明,构造片岩带构成了该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系,拆离断层剪切指向为上层系相对下层系自南而北运动,推测其形成于三叠纪—白垩纪。其后由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俯冲、碰撞,使得早期拆离系叠加岩浆热动力形成穹隆体。  相似文献   

7.
对安庆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三叠系中统月山组(T2y)含膏盐白云质灰岩和下统南陵湖组(T1n)薄层灰岩与矿床的形成最为密切;月山岩体与围岩的不规则状接触带构造及断裂构造为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来自于上地幔的燕山早期中酸性钙碱性月山岩体为区内的成矿母岩.岩浆带为本区提供大量的成矿物质和热能,是成矿的决定因素;构造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提供良好的通道和场所,是成矿的必备条件;地层主要以其有利的层位、岩性为成矿物质的沉淀提供良好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结合成矿物质来源、形成条件、矿石组构、蚀变分带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认为矿床成因属的以接触交代作用为主、岩浆贯入作用为辅形成的矽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在对贵州赋存于沉积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元素组合研究基础上,并与卡林金矿床对比后拟定的低温开放体系中金矿成矿的初步模拟实验表明,该体系中元素主要是由构造动力驱动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迁移,并在迁移过程中按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成矿条件变化形成沉淀分带;金氯络合物的分解和成矿物质的沉淀与黄铁矿和有机质明显有关;元素的变化趋势呈非简单线性关系,有机质受到热变质作用,且变质作用不同对金成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中国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床在区域上的分布严格受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带控制,区域上与Hg、Sb、As矿密切共生;(2)主要赋矿地层为泥盆系,成矿时代214×106~142×106a;(3)主要容矿岩石为浅变质细碎屑岩,钠长碳酸盐角砾岩及碳硅泥质岩;(4)成矿物质(Au)主体来自深部;(5)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浪(主体)+建造水+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热液,成矿环境为中低温浅成环境;(6)依矿床形成深度和物理化学条件等差异,将其划分为深部带型、中部带型和浅部带型三亚类。  相似文献   

10.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位于北喜马拉雅穹隆带东端,其拆离断层系的糜棱岩带构成杂岩核部外壳和周缘,带内主要变形岩石类型为石榴石千糜岩、糜棱状片岩、片麻岩和花岗岩,韧性剪切变形组构特征明显,石英和长石的拉长以及云母的定向排列而形成的透入性面、线理.运动学涡度统计和计算结果表明: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拆离系的剪切作用类型是以简单剪切作用为主的一般剪切;剪切带厚度减薄了77%左右;核杂岩南侧和北侧运动学涡度值对比发现,该杂岩属于自南南东向北北西主动伸展形成的不对称体系.分维数统计分析显示,剪切带糜棱岩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具有自相似性,分维数值为1.05—1.18,初步估算出古应变速率在10-9.2—10-7.3s-1之间,变形古应力为13.7—25.6MPa,变形温度不低于500℃,表明该变质核杂岩剪切变形发生于高温环境,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变质核杂岩核部的浅色花岗岩为同构造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