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遗传算法反向法变极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变极绕组设计的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和对称块图法,讨论了变极绕组设计的数学模型。将遗传算法引入变极绕组的自动设计中,以常用的反向法变极为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变极绕组设计的全自动化,全计算机化和全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变极绕组设计的对称块图法和遗传优化算法反向法变极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具体的求解方法及算法,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流程图,研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实现了变极绕组设计的计算机自动化,实例证明了理论及方法的实用性及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变极绕组设计的对称块图法和遗传优化算法反向法变极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具体的求解方法及算法,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流程图,研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实现了变极绕组设计的计算机自动化,实例证明了理论及方法的实用性及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以72槽4/32极绕组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双极对槽号相位图设计双层远极比变极绕组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远极比变极绕组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设计交流电机变极绕组的新方法--反向-换相法,以72槽24/6极变极绕组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反向-换相法设计的变极绕组,在相带宽度上劣于利用换相法设计的变极绕组,而优于利用反向法设计的变极绕组;在出线根数上优于利用换相法设计的变极绕组,而劣于利用反向法设计的变极绕组.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文献[1]提出“对称轴线法”的继续和发展,论述如何借助电子计算机来实现单绕组变极方案的自动设计并同时分析谐波.文中提出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所需的数学模型和公式,由此可编制出完整的通用程序.对基本极为正规分布的三相绕组,只要给出槽数,变极前、后的极对数,原绕组的相带角和线圈节距五个基本数据,便能通过该程序自动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变极方案,并打印出每个方案的谐波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交流电机变极绕组设计理论中的一种新工具──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的概念、原理、画法及基本特点。应用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设计变极绕组时,可同时直观地观察同一绕组方案在两种不同极对数下的分布情况,兼顾两种极对数下的绕织性能,直接得出对两种极对数均具有优良性能的绕组方案,并可定性分析在各种变极绕组连接方式下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一个设计实例简要说明了此种相位图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交流电机变极绕组设计理论中的一种新工具--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的概念、原理、画法及基本特点。应用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设计变极绕组时,可同时直观地观察同一绕组方案在两种不同极对数下的分布情况,兼顾两处对数下的绕组性能,直接得出对两种极对数均具有优良性能的绕组方案,并可定性分析在各种变极绕组连接方式下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一个设计实例简要说明了此种相位图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72槽4/32极绕组为例提出了利用双层绕组设计远极比变极交流电机的方法。结果表明,双层绕组结构不仅设计方案数量比单层绕组的多,而且质量也要比单层绕组的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中转矩绕组和径向悬浮力绕组设计的特殊性,提出了传统电机定子绕组的二分法.基于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径向悬浮力产生原理,推导出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采用二分法设计了功率为0.5 kW,转矩绕组极对数PM=2,径向悬浮力绕组极对数PB=1的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试验样机.用ANSYS模拟了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的磁...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变极电机的特点,建立链型等效电路的计算模型,对传统中小型三相感应电机电磁设计程序作了改进.基于Visual C 6.0研制了三相单绕组变极鼠笼式异步电机CAD系统.实际算例表明:该系统计算结果准确,对于快速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变极电机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日前国内对单相异步电动机变极调速尚缺乏研究,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些尝试.其主要内 容有四个方面:1.利用计算机寻找双层绕组的最佳反向变极方案.2.计算机辅助单相变极电机 的电磁设计.3.对几种非正规的变极方案的探讨。4.用两相综合矢量法研究 单相变极电机的起 动和重合闸的暂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采用传统比例积分(PI)电流控制器的5相感应电机(FIM)电子变极过程中存在转矩、转速动态响应慢和波动大前后获得了更好的稳态性能。采用变参数化设计QPR控制器实现了谐振频率点随电机转速的自适应变化。使用预修正电子变极前后的两段式精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提高了FIM电子变极过程中的转矩和转速动态响应性能并行了阻尼项修正,实现了电流的无静差跟踪。加入相应的谐波抑制算法以改善电机变极切换过程中的抖动问题,同时在变极Tustin变换的离散化方法,保证了QPR控制的稳定性和谐振频率的无偏差。随着电机运行平面的改变切换谐振频率,实现了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准比例谐振电流控制器(QPR)控制FIM电子变极。设计的QPR控制器在传统比例谐振控制的基础上进减小了其波动。  相似文献   

14.
将感应电动机笼型转子绕组端部采用分段连接的方法 ,在笼型感应电动机转子采用普通导电材料的情况下 ,提高转子折算至定子边的电阻或阻抗 ,对于变极感应电动机 ,则可以做到每种极数对应不同的转子折算电阻或阻抗 ,从而能够减小启动或变极切换电流及增大启动转矩  相似文献   

15.
以集合论与拓扑学为理论指导,建立了立体库集合化信息模型及数据流程图,为成都开维内燃机总厂开发了“物料管理系统”中的核心--立体库管理系统,此系统使用方便快捷、运行稳定可靠,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采用槽号相位图分析变极绕组时,将相位图按是否含负槽号分为两类,并分别指定了变前极基准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变前极每相槽号按变后极相位排列的分布情况,提出均匀型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将槽号分布类型的辨识归结为判断“等效极相组”间的相位重叠及其最小相位差的求取问题,从而获得分布类型的判别条件式,为利用相位图参数预测及处理变极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谐波起动电机是一种新型的电动机。研究了该类电动机的设计方法,介绍了无环流、不断电切换的定子绕组方案及计。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统一建模语言(UML)对网络考试系统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建立了系统用例图,并结合主要用例-学生考试模块,建立了类图、顺序图、活动图.描述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功能流程、类的结构与关系、对象之间的交互.最终采用面向对象语言实现在线考试系统.使用这种方法对系统进行建模,优化了开发过程,并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