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原理,并考虑土体应力应变的非线性特征,建立了桩基沉降简化模型.笔者以某高速公路为工程实例,探讨了预制管桩桩长和回弹率在砂层地基中对基桩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桩径不变时,基桩沉降随桩顶竖向荷载的增加呈现非线性增大的趋势,随桩长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趋势;增大桩径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桩基竖...  相似文献   

2.
复合土钉墙在基坑中应用广泛,目前对其变形的研究较少.本文依托湘潭市河西核心商务区人防平战结合工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微型桩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与纯土钉墙两种不同支护形式在不同工况的有限元模型,得到各开挖步基坑的变形情况,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到土体主动土压力作用,微型桩产生微小转动,复合土钉墙支护水平位移呈现开挖面以上与以下相反的现象,在基坑顶部有较小幅度的土体拱起,微型桩和预应力锚杆的施加对基坑侧壁水平位移与地面沉降有较大影响,能有效控制土体变形,增加土体稳定性,但是对坑底隆起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复合土钉墙在基坑中应用广泛,目前对其变形的研究较少.本文依托湘潭市河西核心商务区人防平战结合工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与纯土钉墙两种不同支护形式在不同工况的有限元模型,得到各开挖步基坑的变形情况,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到土体主动土压力作用,微型桩产生微小转动,复合土钉墙支护水平位移呈现开挖面以上与以下相反的现象,在基坑顶部有较小幅度的土体拱起,微型桩和预应力锚杆的施加对基坑侧壁水平位移与地面沉降有较大影响,能有效控制土体变形,增加土体稳定性,但是对坑底隆起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散体材料桩处理软弱地基有较好的效果及经济效益,因而应用广泛。在深厚土层中,桩体无法穿透上覆软弱土层而达到下部较稳定层,此时增强体竖向承载力主要来自于桩体与桩周一定范围内土体的相互作用。散体材料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大都采用桩周土体最大侧向约束力乘以被动土压力系数来计算,介绍了若干计算方法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天然地基土荷载-变形曲线的散体材料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是假定桩周土体侧向变形达到某一既定值时,该值在天然地基土荷载-变形曲线上对应的土压力值即为桩周土对桩的最大侧向约束力。考虑到成桩作用对土体的强化作用,引入系数λ,表征桩周土体较天然土体的强化程度。考虑到地基土的成层性,推荐采用旁压试验(PMT)或扁铲侧胀试验(DMT)获取荷载-变形曲线。  相似文献   

5.
结合兰永一级公路软弱路基处治技术研究项目,为分析不同设计参数下CFG桩复合地基处治软土路基的沉降变化规律,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三维模型,结合比奥固结理论,地基土体按多孔介质材料考虑,采用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做固结分析,将填土视为荷载逐级施加,采用生死单元对CFG桩复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提高垫层模量与桩身模量,选择较大桩长与合理的桩距、桩径对减小软土路基沉降更为明显,裙桩效应对于减小软土路基沉降起积极作用,软土路基经过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后满足一级公路工后沉降要求,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振冲碎石桩是在砂土及粘性土地基中利用振动和水冲就地振制的碎石桩.是一种快速加固地基土的有效方法.振冲法加固后的地基土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及抗液化的要求,制成的碎石桩是一个良好的排水通道,可降低该地区发生地震时的超孔隙水压力.因此,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自引入我国以来,在工业、民用建筑和水利交通工程地基加固方面得以迅速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然而该方法在郑州地区地基处理中应用较少,本文通过工程实践,结合上部结构类型,合理地选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解决了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粉土中水平荷载作用下楔形桩的承载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同等条件下等体积圆桩的承载特性进行对比,发现与同等条件下等体积圆桩相比,楔形桩水平承载力较之提高近10%,楔形桩身最大正弯距出现位置与同体积圆桩位置基本吻合,最大负弯矩出现位置比圆桩上升了12.5%,楔形桩桩周土体位移比圆桩减小约8.2%。这说明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楔形桩较等体积圆桩有更好的承载特性。  相似文献   

8.
堆填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过程中,土体固结过程及桩侧摩阻力变化与堆填速率有关。对不同堆填速率下的桩土作用性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比奥固结理论,结合某沿海围垦工程,建立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土体固结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桩侧摩阻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中性点位置变化及桩身下拉荷载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桩基础稳定性做出评价。研究过程中,考虑了海岸附近潮汐环境的影响及渗透系数在固结过程中随着土体孔隙比变化而产生的动态变化,认为潮汐环境影响下桩侧摩阻力存在双中性点,而双中性点的存在,将一定程度增加桩基础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CFG桩+振冲碎石桩可提高原始地基承载力,并达到消除土体液化之目的。【方法】选择开封地区的粉土地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FG桩+振冲碎石桩组合型地基的处理方法,通过现场试验验证处理效果。【结果】结果表明:经过CFG桩+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后的粉土地基强度显著提高,并且强度变得略微均匀一些,液化基本得到消除。【结论】采用该方法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从桩间土的75 kPa,增至复合地基的300 kPa,满足荷载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长短桩复合地基、刚柔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中长桩、短桩及土体的受力特点及荷载分担比情况,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桩周土层性质差异较大的两个试验区的4根试桩进行现场静载试验,研究不同桩端土注浆前后对桩基础承载力、沉降、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和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实圆砾土、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后承载力分别提高5 000kN、2 000kN;密实圆砾土、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后桩端阻力分别增长205.71%、182.25%;密实圆砾土、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后桩端附近约7倍、9倍桩径长度的桩侧摩阻力得到增强;密实圆砾土桩端注浆前后桩基础承载特性发生改变,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前后其摩擦桩承载性状不变。桩端土强度增强可提高桩基础承载力,桩端阻力增加对桩侧摩阻力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某深基坑土钉+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墙,运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开挖与支护的施工过程,分析了不同桩径和嵌入深度对开挖面水平位移、坑后地面沉降、坑底隆起以及土钉轴力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可供复合土钉墙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褥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三维复合地基数值计算模型,其桩群为CFG桩,采用MIDAS/GTS有限元计算软件模拟不同褥垫层厚度下,复合地基的受力特征和地基沉降变形大小,并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特性对褥垫层厚度进行优化,得出使复合地基承载力最佳的褥垫层厚度,为实际工程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4桩和9桩两种群桩基础的力学计算模型;对4桩基础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适用性;对不同桩距的4桩和9桩足尺寸低承台群桩基础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桩数、不同桩距、不同承台尺寸对群桩基础工作性状的影响;获得一系列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的发展明显地落后于工程实践,基于工程实践成果以及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的基础形式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进行分类,分析了不同型式复合地基的适用性,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步骤,探讨了承载力与变形等相关问题.此外,还提出了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的建议,并通过工程实例对上述设计理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支护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兰州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五里铺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内支撑"围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周围土体的沉降规律及范围,桩后土体的水平位移等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变化规律.通过施设不同位置钢支撑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和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原方案在控制变形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且桩体最大水平位移减小0.36mm.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限元法建立多孔球面栅极板的结构模型,计算结构在离子流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分别考虑正方形和菱形两种不同布孔方式及不同开孔半径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得到栅极中心点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运动规律,以及螺栓与法兰连接处的应力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的布孔方式和开孔半径对结构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而正方形布孔方式更加合理;孔径的大小也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通过对多孔球面栅极板的冲击振动分析,可以为多孔材料的安全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复合型土钉支护中水泥土搅拌桩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水泥土搅拌桩沿桩长方向的水平位移、弯矩、剪力、应力等参数随开挖步增加的变化曲线,可供复合型土钉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DDC法(孔内深层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合理桩间距的控制问题,在代表性场地采用不同桩间距处理地基,对其处理前后地基土的干密度和湿陷系数等指标做了比对,并分析其挤密效果,得出当桩间距为预成孔直径d的3倍时,地基土受到挤密所产生的侧向力是相对均匀的,当桩间距〉3.0d时,三桩间土体的挤密效果明显较两桩间差,故挤密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的有效挤密区为3.0d,即DDC处理地基时的合理桩间距为3.0d.  相似文献   

20.
快速干燥过程中多孔介质内部湿分挤压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简化的弯通道模型.根据多孔物料的结构和干燥过程的特点,通过实验观测湿分在一定压力差作用下的迁移行为,着重研究快速干燥过程中多孔介质内部湿分的挤压流动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恒定温度下,当干燥物料两端的压力差逐渐增大时,湿分由物料内部到达外表面所需的时间逐渐减小且在相同的压力差降下,时间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小.在相同的压力差下,当液体温度升高时,湿分由物料内部到达外表面所需的时间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