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对印尼煤配用较困难的问题,对印尼煤、田庄1/3焦煤等单种煤的煤质和成焦显微结构进行分析,提出5种配煤方案,对配合煤工艺性质和成焦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印尼煤的挥发分大于28%,G值和Y值较高,流动度低,膨胀度高,煤质非常特殊;印尼煤的开始软化温度和成焦粗粒镶嵌结构含量较高,煤质更接近于焦煤;印尼煤可少量替代优质焦煤,但需要合理控制配合煤的流动度和膨胀度。  相似文献   

2.
以某焦化公司多种炼焦生产用煤为样本,测定其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R—max、高温塑性和成焦光学组织结构,重点对影响中等变质程度炼焦煤结焦性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单种煤成焦中,中粒+粗粒镶嵌组织、细粒镶嵌组织、完全纤维+片状组织的含量随炼焦煤变质程度的增加均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相同变质程度炼焦煤的结焦性与其高温塑性密切相关,在R—max为0.9%~1.4%的单种煤成焦中,粗粒+中粒+细粒镶嵌组分之和随煤的最大基氏流动度对数值的提高呈增多趋势,丝质和破片+各向同性组分之和随煤的最大基氏流动度对数值的提高呈减少趋势;变质程度和高温塑性是影响中等变质程度炼焦煤结焦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长时间堆放后不同变质程度肥煤粘结指数、胶质层指数、基氏流动度、奥亚膨胀度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肥煤经长时间存放后,胶质层指数变化不明显,粘结指数、基氏流动度、奥亚膨胀度等性能指标呈下降趋势,不同温度下的流动度整体向低温区移动,且变质程度越低,下降幅度越大。肥煤经长期周转、运输后,应检测流动度、膨胀度指标,确定能否继续发挥肥煤作用,在配煤炼焦中应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祁东煤矿32、61、9三个煤层的煤质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2、61到9煤层,煤的挥发分明显减少,而粘结指数略有增加,煤质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从气煤和气肥煤向1/3焦煤和肥煤方向转化。同时,9煤层出现挥发分急剧减少、粘结性完全丧失的热变煤。分析认为:祁东煤矿从32、61到9煤层,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岩浆侵入活动是形成煤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导致了这三个煤层煤质的规律性变化,而接触变质作用导致了9煤层热变煤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伊宁凹陷煤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J1-2sh)八道湾组(21-23煤、27-29煤)、西山窑组(6-7煤、10煤),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结构简单。研究结果表明:伊宁凹陷4套主要煤层显微组分以惰性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极少,自下而上惰性组含量逐渐增高,镜质组含量逐渐减少;煤质属低-中灰、低硫、中高-高挥发分、高-特高发热量不粘煤;煤的挥发分与灰分呈弱负相关关系,与全硫含量、发热量分别弱正相关。究其原因,传统的煤变质指标挥发分对于低变质长烟煤、不粘煤适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黏结指数G值表征炼焦煤结焦性的局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7组相同变质程度和黏结指数G值炼焦煤煤岩显微组分、高温塑性和成焦光学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变质程度和G值的炼焦煤高温塑性差异明显,软化温度相差3~29℃,固-软温度区间相差8~42℃,最大基氏流动度比值为1.3~1266;其炼焦煤焦炭光学组织结构差异亦明显,粗粒镶嵌结构占比相差9%~43%,同性结构占比相差2%~16%,纤维结构占比相差15%~36%。因此,G值对煤料受热所产生胶质体的数量能较好地表征,但对其结焦性的判断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新疆乌鲁木齐后峡井田八道湾组的煤质特征及用途。该区A4号煤层属中-低变质烟煤,煤类为气煤(QM)~气肥煤(46QF),煤质一般为特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磷-中磷、高发热量、高油、粘结性较好的煤,煤灰熔融性属低熔灰分的煤,可做炼油用煤,是较好的动力用煤和民用之燃料,也是良好的炼焦配煤。  相似文献   

8.
对5种不同矿点的焦煤进行煤质分析和单种煤结焦性能比较,并进行配煤炼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单种焦煤的结焦性能接近,但其工艺性质及成焦显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在配煤炼焦中,胶质体含量丰富、胶质体的流变性和膨胀性高、成焦粗粒镶嵌结构多的焦煤,与不同炼焦煤的混配性强,所得焦炭质量较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活性微观结构与氧化自燃能力的影响关系,揭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微观自燃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实验分析手段,对褐煤、长焰煤、不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和无烟煤等9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XRD,比表面积和微观结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煤样变质程度升高,煤微观结构中的芳香层片尺寸变大,芳香层片的延展度和堆砌度则不断增强;煤的孔隙结构随变质程度的升高不断缩小,比表面积不断增大,煤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积差异是引起不同变质程度煤氧化过程吸氧量不相同的主要原因,阐明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微观结构的异同是影响煤低温氧化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临沂煤田煤变质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但是,各种煤质指标仍有其变化规律。区域变质作用使煤质达气肥煤阶段,岩浆侵入发生接触变质和气热变质作用,使煤质变为无烟煤和天然焦,煤的变质是上述各种变质作用的有效迭加,在广大区域内,区域变质作用为主,而在局部区域里可能岩浆侵入接触变质等的改造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国际法上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刑事审判实践,在国际层面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揭示死刑问题在国际法上的演进,并得出废除死刑已成为一种国际共识和国际趋势的观点。同时结合我国新近刑法改革,对这种共识和趋势做出思考,对我国死刑制度在立法和司法上的改革带来启示,以期实现我国废除死刑的长远目标,践行保护人权的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12.
对1/3焦煤和肥煤进行煤质分析,并对其单种煤的成焦光学组织、焦炭强度及参与配煤后对焦炭性能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肥煤的胶质体质量一般或较差时,在配合煤中的作用与优质1/3焦煤相当,生产中两种煤可进行互换,但应针对调节焦炭冷、热性能的不同需要确定不同的配比。  相似文献   

13.
对某焦化公司进口的印尼焦煤、肥煤、1/3焦煤以及国内同牌号的田庄焦煤、两渡肥煤和枣庄1/3焦煤进行煤质及单种煤结焦性对比分析,并以生产常用配比为基础进行20kg实验焦炉配煤炼焦实验,探讨印尼煤与国内炼焦煤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印尼煤均是低灰、低硫、强黏结性、高膨胀性、低流动性的单一煤,其活性高,活惰比均不低于24,而国内炼焦煤有一定的混配,其活惰比为1~2,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含量较为均衡;印尼单种煤所制焦炭的强度和热性能较差;印尼煤替代国内同牌号煤进行配煤炼焦,所制焦炭质量明显下降,并且替代量越大,焦炭质量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烟煤和相同变质程度、不同显微组成的煤样进行了炭化,并测定所得焦炭的光学组织结构与气孔结构参数、微转鼓强度以及对 CO_2气体的反应活性等。论述了煤岩显微组分与焦炭光学组织结构和焦炭质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蒙古国焦煤进行煤质检验及配用试验,分析了焦炭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蒙古国焦煤变质程度偏低(介于1/3焦煤和焦煤之间),G值、Y值和膨胀度较高,塑性温度区间窄,成焦显微结构特征类似于1/3焦煤。用蒙古国焦煤完全替代优质焦煤,焦炭质量有所下降;而采用蒙古国焦煤部分替代焦煤和1/3焦煤可以稳定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16.
The humilith series of lignite, long-flame coal, gas coal, fat coal, coking coal, lean coal, meagre coal and anthracite are measured by FIR-1600 infrared spectrophotorneter. The variation curve between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wave number of aromatic-ring C=C bond of vitrinite and its reflectance values are gained, which shows the shift of infrared absorption wave number of aromatic-ring C=C bond of humic coals towards lower wave number with the increase of coalific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oal rank of humilith series can be determined and more evolu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co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can be obtained by the infrared spectroscopic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