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将乙基纤维素-乙酸、EC-间甲酚溶液膜在液晶态下长时间静置,在非取向膜中得到条带装饰的丝状向列织构,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到向错强度S=1/2和-1/2的线头,以及Neel微区壁。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ET与OBA无规共聚酯(50/50摩尔比)的向列相织构.在熔融膜中观察到典型的圆盘形结构,圆盘内为粗丝而圆盘外为细丝.其成因认为是丝状织构粗化过程不均匀导致的粗丝与细丝的共存体系.当圆盘形结构尺寸小于临界尺寸(约8微米)时,呈现分子取向失为辐射构型的圆盘结构.在取向膜中则观察到另一类粗细丝共存现象,圆盘内为细丝而圆盘外为粉丝.  相似文献   

3.
液晶共聚芳酯B-N在不同温度下可制得细丝状、粗丝状、纹影状、大理石状和微滴状等各种向列织构.两种方法用于这些织构的研究,一种是化学刻蚀和扫描电镜观察,另一种是对织构的退火处理和偏光显微镜观察.两者都通过装饰在织构上的结晶的排列揭示了向错和分子指向矢分布的信息.观察到S= 1/2的线头、环状的线向错和Neel型畴壁.结果还表明,在液晶态温区的热处理能提高液晶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端羟基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HTH-6和端酰氯基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齐聚物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法制备了含PET和HTH-6的嵌段共聚物,并用IR、POM、DSC、WAXD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热行为和结晶行为.DSC和POM结果证明这些嵌段共聚物都属向列型热致性液晶.在240~280℃无宏观相分离,而在较高温度(>280℃)为两相结构.共聚物熔体冷却时出现PET晶相和HTH-6晶相的分离现象,随共聚物中HTH-6含量增加,PET的结晶速度明显增加,而共聚物中PET含量增加,HTH-6的结晶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PA—66/HTH—6热致液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端羟基热致性液晶共聚酯HTH-6和瑞基为酰氯的尼龙-66(PA-66)齐聚物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法制备了含PA-66与HTH-6嵌段共聚物,并用IR、DSC、POM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热行为和结晶行为.POM和DSC证实,嵌段共聚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热致性向列型液晶,在较低温度为无微观相分离,在较高温度为两相结构,共聚物熔体冷却时出现PA-66晶相和HTH-6晶相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不同雷公藤炮制品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在含1%(w/v)十二烷基硫酸钠(SDS),30/;(v/v)正丁醇,1%(v/v)乙酸乙酯和96%(v/v)5mmol/L硼砂-10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8.5)的微乳体系下,雷公藤炮制品中的雷公藤甲素在10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与检测.不同雷公藤炮制品中雷公藤甲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其中生品中的含量最高,为2.0085g/g,其余炮制品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分别为清炒品1.7166g/g,酒炙品1.5412g/g,水煮品1.7584g/g.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大角X光和小角X光技术研究了两种主链型热致液晶聚芳酯。两种聚芳链的分子结构大致相同,都能形成Bragg型结晶,晶胞数参相近,晶粒尺寸也相近。但由于部分连接键的不同、导致结晶能力上有明显差异。带醚建的OHO-10晶格较疏、晶粒规整性较差、结晶度较小。OHO-10取向膜基本上为冻结的取向液晶态。带酯链的THT-10取向膜却出现与结构重复单元一致的长周期和多级衍射峰,表明形成规则性很好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先采用自组装技术制备大面积有序聚苯乙烯微球模板,在此基础上,制备Co/Pt多层膜纳米碗和纳米点列阵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样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溅射方法和刻蚀处理对纳米碗和纳米点的形貌存在影响,磁滞回线的结果表明倾斜溅射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点阵具有明显的方向取向性.  相似文献   

9.
负性向列相液晶在LB膜上的取向及电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花生酸生长的LB膜作液晶取向层,使负性向列相液晶MBBA在其上取得较好的垂直取向排列效果,并通过偏江显微镜利用锥光干涉效应,研究了这种取向排列,研究表明在加电压后液晶受电场作用偏转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取向方向与LB膜的生长提拉方向平行。同时,对其电光特性进行了测量,从测量显示出的典型电控双折射形电光特性曲线肯定了择优斜取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聚酰亚胺(PI)LB膜中长链单轴取向排列的AF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M来研究聚酰亚胺(PI)Langmuir-Boldgett(LB)膜中长链取向排列的技术条件。首先获得了清晰的,稳定性很好的PI LB单/双层膜的AFM图像,并对PILB膜中分子水平的微结构进行了分析,随后比较了形成PILB膜的两种亚胺化工艺,即溶液亚胺化方法和热亚胺化方法对大面积内分子取向排列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工艺条件以尽早将其投入实用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不同联苯类液晶基元,对超支化聚羟甲基醚进行改性,采用红外,核磁确定液晶基元的结构,通过POM,DSC的研究表明,改性超支化聚羟甲基醚表现出液晶性,且为向列型液晶,不同联苯类液晶基元对改性超支化聚羟甲基醚液晶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浓硫酸被发展用于刻蚀主链热致性液晶共聚芳酯B-N的条带织构,它对该液晶聚合物的向列织构有良好的选择性。用SEM和TEM揭示了微纤形态。特别是非平面构象、B-ET用高锰酸钾刻蚀也观察到微纤的条带织构。对微纤转弯处的优先刻蚀现象用PET富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高分子向列液晶态织构研究的进展,对于丝状、纹影状、大理石纹状、液滴状等非取向态织构和条带织构等取向态织构内的向错和分子指向矢分布,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种提高SOS膜结晶质量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三步:1)在蓝宝石衬底上先用电子束蒸发薄无定形硅保护层.2)然后在氢气中进行退火处理.3)再用通常CVD方法在带薄硅层上外延生长所需厚度(0.6~0.8μm)的SOS膜.对所得SOS膜进行电子衍射、Nomarski相衬干涉显微镜表面观察、载流子浓度测量和光吸收研究表明:SOS膜质量完好,光吸收因子FA ≤ 140×106cm-2,抑制了自掺杂,载流子浓度不超过1×1013cm-3.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由N-CdTe薄膜电极构成的液结太阳电池的基本光电化学性质.电池可表示为:N-CdTe/1MNa2S、1M NaOH、1MS/C测量了电池的电流-电压、电流-电极电位曲线,确定了光强与光电压、光电流、转换效率的关系.在60mW/cm2光强下,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为1~2%.电极的禁带宽度为1.43eV,借微分电容及最大光电位的测定得到平带电位为-1.1~-1.2V (VS·SCE).此外,还试验了对电极与电解液对转换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血红蛋白(Hb)结合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制备纳米复合物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并研究了电极上Hb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检测键合到电极表面的Hb,可知复合膜中的Hb保持了类似于本体环境中的亚结构.通过电化学实验可知,复合膜中的Hb表现出了表面控制的可逆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得到了标准式电位(Eθ')和表面覆盖度(Γ*)等电化学参数.在7.00×10-5mol L-1-1.26×10-3mol L-1范围内(R=0.9983,n=18)内,Hb-SWCNTs-CTAB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H2O2)表现出较好的催化还原活性,得检测限为1.96×10-5(S/N=3).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H2O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设计并合成向列相液晶化合物对乙基苯甲酸对氯基苯酚酯,用红外光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用偏光显微镜(POM)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其液晶行为进行研究.将该液晶化合物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通过色谱柱柱效和极性的测试,以及GROB试剂、正烷烃和二取代苯位置异构体在色谱柱上的分离,研究其色谱性能,并根据其形成超分子体系和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分子的结构特点,应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对该液晶化合物的色谱分离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