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沈阳市1993~2004年的生态资源占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沈阳市1993~2004年人均生态资源占用平均为2.1075 hm2,人均生态承载面积平均为0.724 8hm2,人均生态赤字平均为1.3827 hm2.人均生态资源占用是人均生态承载面积的3倍.1993~2004年间,以人民币表示的生态消耗强度从1993年的3.123 hm2/万元降低到2004年的0.839 hm2/万元,生态效率从3 202元/hm2提高到了11919元/hm2,生态效率提高了2.72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2.69%.生态效率的上升说明单位产出对资源的占用逐渐降低,进一步说明了沈阳市在这12年来对...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生态足迹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Wackem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对江苏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度量了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生态安全受到胁迫,生态赤字高达2.2713hm2/人.  相似文献   

3.
邬浩  方朝阳 《江西科学》2015,33(3):428-434
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西省2004-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江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从2004年的1.017 8 hm2/人上升至2013年的1.512 4 hm2/人,年均增幅达到了4.86%,人均生态赤字由0.513 6hm2/人扩大到0.897 7 hm2/人。江西省生态赤字水平较低,但总体呈递增的态势,表明江西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从2004年的1.261 2 hm2/万元减少至2013年的0.477 0 hm2/万元。万元GDP生态足迹值逐年递减,但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升高,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后对江西省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简要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改变消费方式、减少能源消费等。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2004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甘肃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甘肃省2004年的人均生态足迹是2.4905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066hm2.同时还参照甘肃省1998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的生态赤字越来越大,始终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之中.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过快增长、不合理的资源利用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加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结合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口、经济和水资源相关数据,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效应。方法 收集和整理2015-2021年研究区域各市(区)人口、经济和水资源相关数据,核算水资源生态足迹、承载力和生态盈余指标,分析其时空分布;并利用LMDI模型探究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驱动效应。结果与结论(1)2015-2021年关中平原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介于1 433.19万hm2~1 506.33万hm2之间,呈波动减小趋势,其中生产用水是生态足迹的最大账户(占比69.35%~77.98%)。(2)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介于179.71万hm2~1 913.84万hm2之间,呈波动上升趋势,与降水量相关性显著(R2=0.630,p<0.01)。(3)区域内水资源长期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仅2021年除外),区域内北部和东部城市水资源生态赤字问题严重,南部宝鸡和商洛等城市水资源生态不可持续性逐渐得到缓解。(4)人口和经济因素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正向驱动,...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金华市2004年的生态经济发展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金华市2004年生态足迹需求为1.027075 hm2/人,而生态承载力仅为0.392624 hm2/人,生态赤字达0.634451 hm2/人,人均赤字较大.并对产生赤字的原因和减少赤字的对策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盐城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理论作为一种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尺度,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本文根据1996-2008年<盐城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对盐城市1995-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运用回归分析对盐城市2008-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作出预测.结果表明盐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0.9464hm2/人增长到2007年1.5607hm2/人,中间出现小的波动;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5年的0.8485hm2/人增长到2007年的1.2879hm2/人,但幅度较小;生态赤字在过去几年逐步增大,未来仍有增大的趋势.通过对13年来的万元GDP生态足迹的计算,发现盐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对河南省1995—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变化进行了动态的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258 8 hm2增加到2008年的2.613 2 hm2,其中同期化石能源足迹增加了3倍,是人均生态足迹迅速提升的主导因素.人均生态赤字在2000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8年间从人均1.161 6 hm2提高到2.113 7 hm2,导致省域生态安全指数从-1.675 0迅速降低到-2.373 5,表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河南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不可持续性特征,生态环境始终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且有恶化趋势.最后提出了削减生态足迹、降低能耗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1996-2006年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全新方法.在介绍了生态足迹概念和模型的基础上,对贵州省1996~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972hm2增加到2006年的2.857hm2,人均生态赤字由1996年的1.402hm2增加到2006年的2.045hm2,增幅达45.90%.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从1996年的9.695 hm2降低到2006年的4.951hm2,仍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增长及其相应消费水平的上升,贵州省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利用的状态之下,正在远离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艳梅 《科技信息》2013,(21):42-44
以经济快速发展,耕地保护形式严峻的广东省为例,探讨耕地保护区域经济补偿,并以广州市和茂名市为例进行了区域经济补偿的实证测算,最后探讨了耕地保护区域经济补偿的配套制度建设。研究表明,2008年广州市的耕地赤字为193250.71hm2,而茂名市的耕地盈余为103372.27hm2;广州市对茂名市的耕地保护的价值补偿标准为50.99万元/hm2,广州市与茂名市的耕地面积折算系数为0.859;假设茂名市所有盈余的耕地都拿来填补广州市的耕地赤字,则广州市需要向茂名市支付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共计6136148.84万元,以年租制形式的补偿则为349515.04万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