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罗韬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45-48
随着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客观趋势。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之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条件的同时,也对培育民族精神带来严峻挑战:国家意识,民族文化受到冲击。如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培育民族精神,应对时代的挑战,成为我国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扬雄重视民族问题,提出了“在夷貉则引之”的思想,主张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他写作《方言》一书,就是出于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文化的需要。扬雄主张用儒家思想引导周边地区人民进入礼仪文明社会,这一思想是对儒家“大一统”思想和“华夷之辨”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强调指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要让所有的兄弟民族地方、区域自治地方,都现代化……我们不能使落后的地方永远落后下去。如果让落后的地方永远落后下去,这就是不平等,就是错误”。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缩小和直至消除民族问题事实上的不平等,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4.
民族法制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法制建设是多民族国家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现阶段的民族法制建设对于能否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真正实现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没,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现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并弄清楚形成这些特点的根源,是制订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理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现就这些问题进行论述,如有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重视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研究。他们探讨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认为民族和民族问题都有一个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他们制订了无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三项基本原则,即国际主义原则、民族平等原则和民族自主原则,并指明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根本道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中提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同时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教育全党努力完成党在民族工作中的任务。”在这里,胡耀邦同志科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与前南斯拉夫在对待主体民族政策上的比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南斯拉夫由于缺乏对国内各民族历史和现状的深入分析,在制定民族政策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尤其是在对待国内主体民族的问题上,两国更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原则.苏联片面宣扬"大俄罗斯主义",压制国内其他少数民族;南斯拉夫则把斗争矛头指向"大塞尔维亚主义",以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虽然两国在对待主体民族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但却产生了相同的结果,使这一问题演变为引发国内民族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解体或分裂.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有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矛盾而大伤脑筋,甚至使社会陷于动乱、战乱以至分裂状态,民族问题愈来愈引起世人普遍关注,愈来愈成为影响全球性社会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有不少国家行使“多元文化”、“福利政策”等多种形式的民族政策,以期缓和民族矛盾,但事实证明,并没有根治矛盾的本源.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团结稳定的民族关系日益受到世人普遍关注和重视,经过反复的实践检验之后,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不能不承认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成功.本文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在现阶段的基本特征、实质内容和发展趋势做一些剖析和研究,简陈管窥之见,不嫌贻笑大方,以期求教识者.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问题,已成为我国民族理论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就几个问题谈些粗浅认识,就教于同志们。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的时限正如宪法所指出的,在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但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何时确立的呢?很多论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就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确立,这种看法却是值得商讨的。  相似文献   

11.
讨论 2 0世纪 30年代杨森主政贵州期间 ,对石门坎苗区推行的教育同化政策的内容和过程 ,并藉此反映国民政府如何以民族主义 ,来收编西南边远的花苗族群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成员。那时 ,西南边远的花苗族群 ,第一次从过去被污名化的“苗蛮”异族 ,被改称为“边胞”———一个被民族国家认可的国民身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目标,一直存在不少争议:有人主张求"同",探寻各民族文学的共同性;有人主张求"异",挖掘各民族文学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也有人主张"异同"兼顾。从文化身份认同的角度看,只有维持"求同"与"求异"之间的必要张力,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才能对文化建设产生积极作用和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13.
壮泰族群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泰族群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的形成,因缘于壮泰同源。两个民族的先民原来共同生活在今广西等地,一直到东汉时期。他们分离的时间,主要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开以后,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民族。这种情况,与远古时期生活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三大民族集团的发展正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大瑶山瑶族石牌制度形成于明代,有明显的形成、发展、衰落、废止的发展过程。石牌制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基层的是小石牌、中石牌,高层的是大石牌。最大的石牌是“三十六瑶七十二村大石牌”,管辖面几乎覆盖整个大瑶山,其法律条文具有大瑶山“宪法”的性质。上下大小石牌之间有一定的约束关系和责、权、利关系,它们组成了倒“金字塔”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初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梁启超、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宋文炳、李济等人为首的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中国民族史研究,产生了许多成果,使中国民族史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成为了有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明确的研究对象和丰富的研究内容的学科,为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民族史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国家、区域之内,还是在国际事务中,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冲突以及移民等越来越成为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族群、族性概念以及族群认同理论的探讨,已经成为人类学研究的最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台湾民族文化的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台湾文化最初的源头开始,以大量的事实证明,台湾最早的居民是由东山陆桥到台湾的古越人。台湾原住民的民族文化就是古越人的文化,这在台湾考古文物和民俗文化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证据。对于认为台湾原住民文化来自南岛的观点,也进行了分析,指出南岛文化的历史远比台湾雅美人等原住民的历史为短。台湾原住民的语言和文化,同大洋洲波利尼西亚居民的语言和文化有相似之处,是由于他们都是古越人的后裔,台湾也可能是古越人去南岛的中间站。当然,台湾有些民族是从南岛迁徙回来的,那已经是很晚的事情。故而台湾最原始的文化源头是在祖国大陆,这是众多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文化学家们公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初步创立、逐步走向成熟、丰富发展三个时期,创造性地制定了一整套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逐渐形成了具召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民族问题理论——毛泽东民族理论。它在指导我们党不断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9.
民族旅游是以少数民族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奇异的民族文化为吸引物的观光旅游,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民族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特别价值的项目和形式.民族旅游的发展会引起传统文化的涵化与变迁、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为此,民族旅游开发应增强民族价值认同,保护民族特质文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板楯蛮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历史文献入手 ,结合考古资料和民族学有关资料 ,运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 ,揭示了我国古代南方蛮族的重要一支———板蛮的渊源和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