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Elf-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Elf-1基因表达水平的方法,了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Elf-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3例AML患者:M2型17例、M3型6例、M5型10例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的Elf-1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公式2~(-△Ct)×100%计算Elf-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AML组Elf-1表达水平(13.518±19.19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44±1.321)%(P<0.01),不同AML亚型之间Elf-1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52),但各亚型AML的Elf-1的表达水平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建立SYBR Green 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外周血Elf-1表达水平的方法,检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Elf-1基因高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L-23R基因rs7517847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IL-23R基因多态性检测,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分析.结果 rs7517847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A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在假设遗传方式下,rs7517847位点的纯合突变GG基因型与(TG+TT)基因型比较,其频率分布差异在AS组与对照组之间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3R基因rs7517847位点的多态性与吉林地区人群AS易感性有关;携带G等位基因且为GG基因型的个体患AS的危险性增大,这可能是患AS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耳针对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IL-1β的影响,探讨耳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用Zea Logna等报道的大脑中动脉栓线法(MCAO)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和耳针组4组,再对除对照组外的其他3组动物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造成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模型,安定组每日腹腔注射安定,耳针组取耳穴神门(TF4)进行皮内针埋藏,均连续治疗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引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5-HIAA和IL-1β含量减低(P0.05),DA、NE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安定组与耳针组大鼠下丘脑5-HT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DA、NE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耳针治疗卒中后失眠可能通过提高机体下丘脑5-HT、5-HIAA及细胞因子IL-1β含量,降低NE和DA的含量以调节和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80例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孟鲁司特片;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2周后观察患者肺功能、血清IL-4及INF-γ、外周血Ig 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及PEF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INF-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IL-4降低水平及INF-γ升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Ig E及E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选取20只8周龄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n=10)与疲劳模型组(B组,n=10).B组采用力竭游泳运动训练的方式建立疲劳模型,在完成最后一次力竭游泳后24 h采集股动脉血,采用ABCELISA法分析血清IFN-γ、IL-4、IL-12、IL-27含量.结果表明:(1) B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与IFN-γ/IL-4比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但血清IL-4含量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 B组大鼠血清IL-12与IL-27含量均低于A组,其中血清IL-12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大鼠血清IL-12与IFN-γ含量显著相关(P0.01),但血清IL-27与IFN-γ含量、IL-12与IL-27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疲劳大鼠出现T1/T2失衡,表现为T1型免疫反应抑制,该变化与IL-12分泌的变化有关,但与IL-27分泌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肺泡-动脉压差A-aDO2的检测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对照组、106例患者(包括18例PE患者)体内DD、CRP、FIB含量与A-aDO2.结果:18例PE患者体内DD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PE患者体内CRP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PE患者体内FIB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PE患者A-aDO2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DD、CRP、FIB与A-aDO2联合检测对PE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心室肌局部长轴应变(LS)、圆周应变(CS)及径向应变(RS),分析2D-STE诊断局部心室肌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为60例,分为轻度及中重度冠脉狭窄组,冠脉狭窄50%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测量3组患者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1)中重度狭窄组LS,RS和CS均小于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2)L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心尖段及中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狭窄组前壁心尖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后间隔心尖段、前壁中间段及前壁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隔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R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前间隔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间隔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S中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前壁基底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隔中间段、前壁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敏感评价心肌运动功能变化,从而评估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8.
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维吾尔医学体液论对305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进行异常体液分型,采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哪(ATⅢ)含量.结果表明,305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70例、异常血液质型冠心病126例、异常胆液质型冠心病28例、异常黏液质型冠心病81例.各组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GMP-140含量明显升高(P<0.01),冠心病患者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PA,PAI-1,ATⅢ的含量,健康对照组与各组患者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黑胆质组冠心病患者t-PA,PAI-1,ATⅢ的含量分别与其他3组患者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均发生异常变化,其中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受阻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与正常妊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40例非妊娠妇女和42例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IL-1 β)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和IL-13)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妊娠组相比,妊娠组血清中IL-2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5);而两组血清中IFN-γ、IL-1β、IL-6和IL-13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正常妊娠是以分泌Th2型细胞因子为主的,提示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可能在正常妊娠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IL-6的变化,探讨其在SLE的发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SLE患者,并记录所有SLE患者SLEDAI评分.另选取与SLE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C组)29例.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IL-6水平.结果:SLE组与NC组外周血IL-6分别为(9.636±3.852)pg/m L和(4.433±1.143)pg/m 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外周血IL-6与SLE患者SLEDAI数值相关分析中r值为0.671,P0.05.外周血IL-6浓度≥5.865 pg/m L,对SLE诊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6.2%.结论:SLE患者外周血IL-6浓度不仅与SLE的发病有关,其可能还影响SLE病情的发展,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不同工艺制备的蒙药玉簪花对急性咽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选取72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9组,采用10%氨水刺激大鼠咽部建立急性咽炎大鼠模型,以不同工艺制备的高、中、低剂量的蒙药玉簪花灌胃给药治疗,采用HE染色法评价大鼠咽部、肺部的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玉簪花提取物及纯化物各剂量组大鼠咽部粘膜上皮层水肿、增生情况明显减轻,炎性渗出物减少;肺组织肺泡间隔变窄,肺泡腔内炎性渗出物,肺泡扩大现象减轻.与模型组比较,玉簪花提取物各剂量组及纯化物高剂量组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提取物高剂量组及纯化物各剂量组IL-(含量显著降低(P0.01),提取物高剂量组及纯化物高中剂量组CRP含量显著降低(P0.01),提取物高中剂量组5-HT含量降低(P0.05),纯化物高中剂量组5-HT含量显著降低(P 0.01),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及纯化物各剂量组补体C3含量显著降低(P0.01),提取物各剂量组和纯化物各剂量组补体C4含量显著降低(P0.01),提取物高剂量组及纯化物高低剂量组IgG含量显著降低(P0.01).玉簪花提取物和纯化物对TNF-α、IL-1β、CRP、5-HT、补体C3、C4含量的降低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但对IgG含量的降低作用与给药剂量无相关性.与提取物相应剂量组比较,纯化物各剂量组TNF-α、IL-1β、CRP、5-HT、补体C4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研究表明蒙药玉簪花提取物及纯化物均可改善急性咽炎模型大鼠咽部、肺部的病理学改变,且可降低急性咽炎模型大鼠血清中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对急性咽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纯化物与提取物相比,在总体治疗作用上有一定优势,但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HIV-1阳性病人血清IL-18和IL-18BP水平与疾病的关系,用ELISA法检测67例经HAART治疗的HIV-1阳性病人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的IL-18和IL-18BP水平.结果显示,HIV-1感染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A类HIV-1感染组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类、C类HIV-1感染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HIV-1感染组血清IL-18B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其中各类HIV-1感染组IL-18B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IL-18和IL-18BP水平呈正相关(r=0.705,P<0.01),HIV-1感染组的IL-18和IL-18BP水平无相关性.可见,IL-18和IL-18BP水平的变化及失衡与艾滋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动态监测外周血IL-18及IL-18BP水平可作为反映HIV-1感染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变化指标,调节体内IL-18、IL-18BP水平的平衡可能为艾滋病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探讨温肺扶阳祛痰方配合常规西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COPD稳定期(脾肾两虚、痰浊中阻证)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温肺扶阳祛痰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经3个月规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实验(6MWD)、生活质量评估(CAT)、肺功能指标(FVC、FEV1/FVC、FEV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gG、IgM、IgA免疫学指标、炎性因子IL-17和IL-23的变化进行评分和记录。采用SPSS.2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个月规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T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经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6MWD较治疗前比较均有延长(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FVC、FEV1/FVC比值以及FEV1%指标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血清IgA、IgG免疫指标水平升高(P0.05),但血清IgM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血清IgG、IgM、IgA免疫学指标均上升(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CD4~+和CD4~+/CD8~+比值上升(P0.05),CD8~+免疫学指标下降(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IL-17、IL-23均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IL-17、IL-23下降要优于对照组(P0.05)。温肺扶阳祛痰方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CAT评分,延长6 MWD,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水平,降低炎性因子IL-17、IL-23水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及连接蛋白40(Cx40)在正常和围绝经期Sprague-Dawley(SD)大鼠外周血的表达差异及其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实验采用选取4月龄雌性SD大鼠18只,分为对照组和去卵巢组(OVX组),每组各9只。OVX组切除双侧卵巢4周后建立围绝经期动物模型。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亚群,及Cx40在T淋巴细胞亚群上的表达。使用ELISA技术检测各组炎症因子IL-1、IL-2、IL-6的分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VX组大鼠外周血中CD3~+和CD4~+T淋巴细胞分别下降13.24%和22.5%(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上升29.8%(P0.05),CD4~+/CD8~+降低(P0.01)。Cx40在OVX组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高于对照组(6.54%±1.75%vs 4.01%±2.51%,P0.05),Cx40在OVX组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高于对照组(18.3%±5.53%vs 8.05%±4.17%,P0.01)。OVX组与对照组相比,IL-2水平下降(P0.05),IL-6水平升高(P0.01),IL-1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围绝经期大鼠由于雌激素降低,免疫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比例下降,而Cx40在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升高,表明雌激素水平高低与淋巴细胞上的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参与围绝经期免疫应答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高通量抗体芯片研究AILD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阵列抗体芯片技术检测5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血清中20种辅助性T细胞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合肝功能临床生化数据,分析炎性因子的表达特征和差异性.高通量抗体芯片检测结果显示:AIH-PBC OS患者血清中IL-4和TGFβ1表达量水平显著高于PBC组(P0.05),AIH-PBC OS患者血清中IL-4表达量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BC患者血清中IL-4和TGFβ1表达量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BC患者血清中TGFβ1表达量与ALT(r=-0.6301,P=0.0135)、AST(r=-0.7443,P=0.0030)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IL-4和TGFβ1在AIH-PBC OS患者和PBC患者血清中表达量差异(P0.05)和TGFβ1表达量与AILD患者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为筛选具有临床检验、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意义的AILD相关细胞因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选择肺结核患者7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将其划分成抗结核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细胞在治疗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淡棕黄色变化。在对照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棕黄、褐黄色变化。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痰液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中IL-10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因子表达情况与中枢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组,同期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头痛患儿86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免疫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NF-γ,s 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和神经损伤分子(NSE,NPT,MBP,S-100)含量.结果研究组CD69+/CD3+CD4+,CD69+/CD3+CD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CD25+/CD3+CD4+,HLA-DR+/CD3+CD4+,CD25+/CD3+CD8+,HLA-DR+/CD3+CD8+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周血IL-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4,IL-10,INF-γ在两组间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周血s 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CD69+/CD3+CD4+,CD69+/CD3+CD8+,IL-2与神经损伤分子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5); IL-6、TNF-α、s 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与神经损伤分子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炎症因子、s 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可能参与了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枢神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及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外周血IL-17和VEGF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VEGF水平,按照微血管病变部位,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及不同损伤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患者IL-17和VEGF的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IL-17、VEGF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者(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IL-17、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3种微血管病变患者IL-17、VEGF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合并2种微血管病变患者IL-17、VEGF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的血清IL-17与VEGF有明显的正相关(r=0.412,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外周IL-17、VEGF水平升高,IL-17、VEGF水平与微血管病变部位无关,与微血管病变损伤区域数量有关,炎症因子IL-17、VEGF水平及其相互作用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广泛性一致.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痰瘀证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血压病痰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和意义.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CLAUSS法等,检测高血压病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和CD62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痰瘀证组CD41表达、TT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表达显著升高(P<0.01),t-PA含量下降(P<0.05),PAI-1含量显著升高(P<0.01 ),Fib含量显著升高(P<0.01),PT、APTT显著缩短(P<0.01);非痰瘀证组CD62P表达升高(P<0.05),t-PA含量下降(P<0.05).Fib含量显著升高(P<0.01),APTT显著缩短(P<0.01),而CD41、PAI-1、PT、TT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非痰瘀证组对比,痰瘀证组CD62P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CD41表达,t-PA、PAI-1含量,PT、Fib、TT和APTT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高血压病痰瘀证和非痰瘀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而且痰瘀证较非痰瘀证更为明显,并以CD62P、t-PA、PAI-1、PT、Fib、APTT等的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多因素复合作用与维医异常黑胆质证侯模型建立的关系,并观察其免疫功能的变化,选用健康雄性ICR小鼠4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双因素组和三因素组.双因素组采用间断足底电击作为应激源(输出电压40±5 V,不定时改变电压,间隔0.2~0.5 s,每天连续刺激20 min),并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10±1℃,相对湿度36%~40%),干寒饲养环境(10 h/d),普通饲料喂养.共21 d,产生慢性应激;三因素组采用与双因素组同样条件的间断足底电击及人工气候箱干寒饲养环境,只是给予的饲料为干寒属性饲料,共21 d.第21天观察各组小鼠生物表征的变化并取实验动物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外周血.双因素组实验动物第21天出现舌有瘀苔滑;皮毛暗淡无光泽,蜷缩少动,扎堆眯眼,倦怠淡漠,对刺激敏感度降低,反应迟缓;争食饮水,大便成形而湿,小便色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下降(P<0.01),CD8+细胞百分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1);血清中IL-2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IL-6的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血清中INF-?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TNF-á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IgM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Ig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三因素组相比,双因素组实验动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未见显著差异,CD8+细胞百分比上升(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5).血清中IL-2含量升高(P<0.05);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IFN-?与TNF-á的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IgM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IgG与IgA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①双因素复合作用模型动物在相同时间段表现出的生物表征、免疫功能紊乱与三因素复合作用组相比有程度上的差异,且尚不完全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三因素复合作用后模型动物表现出的生物表征变化更加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三因素复合作用组不仅有生物表征的改变,同时有免疫功能的紊乱;③结合干寒环境、不良精神刺激、干寒属性食物等多因素复合作用所建立的异常黑胆质证侯动物模型不仅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而且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