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多年来对其治疗一直延用抗酸剂和H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经多年研究证实:HP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胃窦炎、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样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与胃癌有密切关系,因此,根除HP已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目前HP根除方案较多,但不十分理想,为此我们采用达克普隆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根除HP,旨在探索一种消化性溃疡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取49例胃癌患者,全部在手术前进行PET-CT检测,分析和计算PET-CT显像对胃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位置.将术前PET-CT检测结果预测的胃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实际临床手术中的患者的胃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计算出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和诊断效果.结果:在采用PET-CT显像技术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的诊断结果显示,有35名患者复发或转移,而所有患者手术中总共有37名患者复发或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结论:PET-CT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学琴 《甘肃科技》2012,28(5):137-139
近年来,应用X线双重对比造影,纤维及电子胃镜等诊断方法及对胃癌基础理论的研究等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使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治疗也有了明显提高.胃癌并发脑梗塞及糖尿病的治疗及护理给我们一个新的难题,通过对本病例的观察、治疗及护理总结出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建立定量免疫PCR检测血清胃肿瘤相关MGAgs新方法及研究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预警价值.采用定量免疫PCR技术检测43例胃癌、37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MGAgs的含量.研究显示,血清MGAgs含量在健康对照组与胃癌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 应用定量免疫PCR方法检测50 μL血清MGAgs的截断值相当于为5 972个MKN45细胞裂解所得抗原.研究表明,定量免疫PCR技术检测血清MGAgs抗原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稳定性,通过对胃癌患者血清中MGAgs进行定量检测,可能用于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途径加以叙述,并对HP损伤胃粘膜的机理、HP对胃生理功能的损害、HP与胃炎、HP与消化性溃疡及HP与胃癌的关系等诸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应用内镜微波组织凝固疗法(EMCT)治疗胃息肉、胃癌、消化性溃疡三种疾病21例、39次治疗。提出了溃疡面搔刮加微波凝固治疗难治性溃疡、及EMCT联合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等方法。胃息肉13例27枚及Ⅱa型早期胃癌1例与消化性溃疡3例全部达到治愈。85.2%的胃息肉EMCT一次治疗成功,Ⅱa型早癌一次成功,消化性溃疡2例一次成功。进展期胃癌4例均达到肿块缩小、狭窄的胃腔扩大与自觉症状改善的效果。鉴于疗效显著,认为三种疾病均适用本疗法;并就EMCT的适应症、使用限度和治疗目的作了讨论;展望了以EMCT作为早期胃癌经内镜根治疗法手段之一的远景。  相似文献   

7.
蜂蛇胶囊与放、化疗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蜂蛇胶囊结合放疗、化疗对胃癌患者的减毒增效作用.通过随机选取40例诊断明确的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以蜂蛇胶囊结合放疗、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放疗和化疗治疗.观察血象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确定蜂蛇胶囊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表明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蜂蛇胶囊结合化疗、放疗同时治疗胃癌患者疗效显著,实验结果表明无脊髓抑制现象,可降低单纯化疗、放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胃癌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胃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有很多,如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但由于胃癌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或不明显,没有特异性,极易被忽视,其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治疗仍然比较困难。肿瘤标志物是对癌症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检测的一种判断方法,而血小板含有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质组学近几年也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利用人体液中血小板相关信息,结合蛋白质组学来对胃癌进行早期风险预测是一种新兴研究方式,对胃癌的预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红立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232-232,162
总结胃癌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对174例胃癌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实施综合外科治疗.经过积极的外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认为Hp的毒力基因CagA与Hp的致病密切相关.CagA Hp也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子,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我们于2005年在胃癌高发区兰州地区开展了14C-UBT和血清Hp-CagA抗体测定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旨在探讨CagA Hp感染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发生的关系.发现CagA Hp具有较强的促进胃粘膜萎缩、肠型化生和异型增生作用,感染CagA Hp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胃癌手术前行CT检查临床分期对判断能否手术及手术预后评价的作用,对46例确诊胃癌的患者术前CT检查,CT诊断的结果与术中观察、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T对进展期胃癌原发灶的诊断准确,转移灶检出灵敏度高,术前TNM分期准确率较高。因此,进展期胃癌的术前CT能够较准确地进行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明确指导意义,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孙东东  赵致平  侯宗贤 《甘肃科技》2023,(3):104-106+111
探讨宝石CT前处置流程的优化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效果。选取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电子纤维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176例,通过合理的前处置流程,行计算机X线断层成像(CT)腹部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系统分析影像学分期结果和胃癌肿块影像学特征。以最终手术病理为标准,176例患者影像学分期中,T1、T2、T3、T4的准确率为89.36%、93.28%、96.57%、95.62%。在胃癌术前影像T分期中,宝石CT平扫及多期增强检查,并施以合理的前处置流程,准确率较高,是临床诊断和诊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遗传病的诊断技术愈发成熟,但在于遗传病治疗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遗传病及应用于遗传病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技术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刘勇 《江西科学》2000,18(2):107-109
采用mRNA和AP-PCR等技术克隆胃粘膜细胞癌变相关基因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胃粘膜细胞癌变相关基因的获得,在阐明胃癌发生机制及胃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认为Hp的毒力基因CagA与Hp的致病密切相关.CagA+Hp也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子,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我们于2005年在胃癌高发区兰州地区开展了14C-UBT和血清Hp-CagA抗体测定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旨在探讨CagA+Hp感染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发生的关系.发现CagA+Hp具有较强的促进胃粘膜萎缩、肠型化生和异型增生作用,感染CagA+Hp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石见穿主要成分,分析其治疗胃癌的可能机制及作用靶点,借助HPLC-Q-TOF- MS/MS技术对石见穿水提物进行分析,并运用TCMSP平台筛选石见穿潜在活性成分,从石见穿水提物中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主要包括酚酸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其中,具有较好体内活性作用的成分共计9个.通过搜索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活性成分的治疗靶点,并与DisGeNET数据库检索所得的胃癌靶点取交集,获得石见穿治疗胃癌的靶点共计18个.通过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石见穿在胃癌治疗中共涉及到48个生物过程(BP),8个细胞组分(CC)、27个分子功能(MF)及8条通路.最后,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结果表明EGFR、CDH1、CTNNB1、PTGS2、EGF等在内的靶点蛋白在PPI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由此,可得出结论,石见穿体内活性成分较为丰富,主要通过对药物反应、质膜、酶结合等,发挥抑制增殖、迁移,诱导凋亡,降低耐药等作用而治疗胃癌.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ATX在胃癌及正常人胃粘膜组织之间表达的差异,Western Blot法检测ATX表达及ERK磷酸化,MTT法测定细胞增殖,Boyden chamber法测定细胞迁移.结果显示:ATX在正常胃粘膜组织、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均有表达,胃癌细胞BGC-803中有表达;ATX具有溶血磷脂酶D活性,能将LPC水解为LPA,并以LPA受体介导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由此得出LPC是通过LPC-Autotaxin-LPA-LPA1/3-Gi-ERK信号通路诱导胃癌细胞增殖与迁移.ATX/LPA通路在胃癌治疗中也是一个潜在的靶位点.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多年来对其治疗一直延用抗酸剂和H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经多年研究证实:HP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胃窦炎、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样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与胃癌有密切关系,因此,根除HP已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目前HP根除方案较多,但不十分理想,为此我们采用达克普隆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根除HP,旨在探索一种消化性溃疡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数据挖掘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决策树的胃癌临床医疗信息分析应用研究模型.该模型是从业务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抽取与胃癌术后复发因素有关的数据,形成决策树的训练数据集.运用SPRINT算法,构建胃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分析,寻找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关系,证实胃癌术后复发首要危险因素是家族遗传.  相似文献   

20.
从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筛选出两个与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表面特异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用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这些克隆与SGC-7901结合的特异性,据亲和力确定克隆GSP5为最佳克隆,进一步以免疫细胞/组织化学等方法鉴定此克隆与胃癌细胞和临床组织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显示,噬菌体克隆GSP5对SGC-7901细胞及胃癌临床组织具有较好的结合特异性/敏感性.该多肽有望成为胃癌分子影像诊断与靶向治疗的候选多肽导向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