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蕨菜采集加工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愈创木酚法对蕨菜鲜样及加工过程中各阶段的蕨莱样品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蕨莱由鲜样王成品的POD活性分别是:U1=6 889.796 U/g·min.U2=946.938 8 U/g·min,U3=653·061 2 U/g·min,即鲜样POD活性>盐渍前期样品POD活性>盐清后期样品POD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寻抗褐变安梨品系燕安3叶片中相关酶活性与果实抗褐变之间的关系,以燕安3和不抗褐变的对照品种燕安1,燕安2的叶片为材料,测定了POD,CAT,PPO,SOD等酶活性。结果表明:燕安3叶片中POD,CAT活性分别为(48.36±3.27)U/(g.min)和(122.65±8.34)U/(g.min),均显著高于两个对照品种;且3个安梨品种(系)叶片中POD,CAT,PPO活性由大到小的排序均为:燕安3,燕安1,燕安2;而安梨叶片中SOD活性则与果实褐变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宝鸡市不同小麦品种的抗逆性,筛选该区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方法选取11个冬小麦品种的种子为研究对象,以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抗逆性指标进行分析,最后对这几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不同品种小麦叶片MDA含量差异显著(F=32.29,P0.01),以宝研85叶片的MDA含量最高,为22.95 mmol·g~(-1)FW,以周麦27和荔高2号MDA含量较低,分别为4.91和4.86mmol·g~(-1) FW;(2)不同品种小麦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F=77.78,P0.01),其中,周麦27叶片的POD活性最强,为32.67U/min·g FW,宝研85叶片的POD活性最弱,为11.53U/min·g FW;(3)不同品种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达到极显著差异(F=15.83,P0.01),以周麦27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强,其值为43.76U/g FW,活性值最低的品种是宝研85,其值为39.21U/g FW;(4)不同品种间MDA含量与POD及SOD活性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83,POD与SOD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8。结论宝鸡市主栽的11个小麦品种以周麦27的抗性最强,宝研85抗性较弱。  相似文献   

4.
确定了杨树多酚氧化酶(PPO)测定的最佳条件为pH=4.0,温度5~30℃,时间1 min。利用试验得到的反应最适条件进一步研究了戊唑醇、多菌灵、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阿维菌素4种农药对杨树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药剂对杨树PPO的影响不同,200和400 mg/L戊唑醇可诱导杨树PPO活性升高;100、200和400 mg/L多菌灵对杨树PPO活性升高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400 mg/L甲维盐对杨树PPO活性升高具有诱导作用;400和800 mg/L阿维菌素能够诱导杨树PPO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Y发酵大豆过程中样品水提物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的变化,并从蛋白质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前期样品的ACE抑制活性迅速增加,然后降低并保持平稳,发酵12,h样品的IC50值为0.312,mg/m L;中性蛋白酶活力在前36,h迅速增至718,U/g,多肽及游离氨基的含量也相应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可见,大豆蛋白质的适度降解有利于产品保持良好的ACE抑制活性,在控制发酵进程的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SY有望应用于发酵大豆食品的生产来获得具有潜在调节血压作用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采用Design-Expert软件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甘薯叶中SOD提取工艺条件,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到了最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打浆时间2.4 min、液固比3.6∶1、pH 8.0,在此条件下,SOD的活性为332.64 U/g鲜重,与模型预测值350.24 U/g鲜重的比较,误差为5.03%。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微波功率下,干燥脱水污泥,观察其微生物形态,并分析其TN/TP/OC、挥发分性质的变化。通过显微镜观察,微波1 min时,微生物缩水;2 min时失去活性;4 min时蛋白质变性。干化污泥TN/TP/OC、挥发份受微波功率影响显著,随微波时间延长,微波功率越大,TN呈一级"波浪式"下降趋势越明显,含量从22.5 mg/g降至13.0 mg/g;TP呈二级"阶梯式"上升趋势越明显,含量从1.25 mg/g上升至1.65 mg/g;OC先下降后上升的幅度越明显,含量从26.1 mg/g降至23.6 mg/g再上升至26.6 mg/g;挥发份呈一级"阶梯式"递减趋势越明显,含量从44.7%降至33.5%。  相似文献   

8.
对16种新鲜食用菌SOD活性、热稳定性及同工酶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食用菌有较高SOD活性,其中以金顶侧耳的酶活性最高,达1622U/g,比活性也有366U/mg,酶活性超过1000U/g的有糙皮侧耳、蘑菇、草菇和柳松菇,有14种食用菌SOD活性超过500U/g.食用菌中主要含对氯仿乙醇液敏感的SOD,占其总活性的70%~96%,以金顶侧耳和糙皮侧耳的活性最高,分别为1538U/g和1052U/g.SOD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大多数食用菌SOD在90℃加热10min后,能保留40%以上的活性,金针菇、滑菇、毛头鬼伞和大球盖菇的菌盖在90℃加热10min后,能保留75%以上的活性.食用菌SOD类型为Mn-SOD,未发现有Cu·Zn-SOD.菌盖和菌柄的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在SOD活性、热稳定性及同工酶谱带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同强度磁场处理马尾松种子,研究马尾松种子活力及其POD、 SOD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中等活力的马尾松种子经0.2T或0.3T磁场处理10min或15min,发芽率明显提高,尤以0.3T处理15min最为明显,发芽率提高到83%.这些处理条件对高活力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经0.3T磁场处理15min后种子的发芽势由32%提高到46%.此外,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中等活力和高活力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逐渐增强.中等活力种子经0.3T磁场处理15min,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几乎增加了一倍,高活力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增加了74%.磁场处理使中等活力马尾松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由0.20(U/(g·min))提高到0.79U/(g·min),却降低了高活力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大丽花的抗病性.方法以大丽花为实验材料,使用水杨酸(SA)叶面喷施处理方式,分析在水杨酸处理其植株叶片后,随时间变化,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PPO活性的影响,为研究大丽花的抗病性提供实验依据.结果本品种大丽花的PPO最适pH为5.8;SA对大丽花PPO有一定的影响.用低于0.5 mmol/L的SA处理后的大丽花,PPO活性无显著影响;1~2 mmol/L的SA对PPO活性起促进作用,并且于24 h达到高峰;而3 mmol/L的SA对PPO活性起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用以上几组浓度的SA处理大丽花后,PPO活性在48~60 h之后逐渐恢复到未处理状态.结论外源SA对大丽花进行处理后对PPO活性在一定时间内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