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人体趣事     
《科学之友》2004,(4):64-65
那是一种气体不管它有没有声响,都令人很尴尬。不得已的时候,你只希望它不要有臭味。可是你还是闻到了。随着它们在空气中的蔓延,你看到周围人的一些举动,表明他们也注意到了:有人轻轻转着脑袋,抽着鼻子,左吸右闻。然后这些脑袋一起转向始作俑者,你尽力保持镇定。气味变淡,最后消散了。这种事情每个人都会发生。吃下去的食物没有被胃或小肠消化(没有分解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微小分子),反而通过消化道进入大肠,食物被细菌分解,分解过程中产生一股气。大多数情况下,这股气会被大肠吸收,没吸收的那部分就排了出来。这种有臭味的气体是硫化氢。从心…  相似文献   

2.
正生活中,微波炉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习惯用它热牛奶、蒸米饭,甚至是烤鸡翅。然而,各种有关微波炉的谣言也在这时开始四处流传,很多人"谈炉色变"。微波炉真有那么可怕吗?谣言1微波烹饪破坏食物营养大多数食材是通过"加热"才能成为我们的真相食物。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在高温环境下食材蕴含的营养都会有所流失。科学研究证明,由于微波炉提供的热源加热快、效率高,在加热到同样温度的情况下,使用的时间会短于煮熟食物。所以,微波炉加热对食物营养的破坏有时还会少于传统烹饪方法。  相似文献   

3.
瘙痒,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它是皮肤上一种特殊的感觉,也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症状。轻痒使人不适,剧烈瘙痒则使人坐立不安。痒的感觉是无法说出来的,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一些常见的食物是有止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研究证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人体气味,生理学家称之为"体味". 那么,"体味"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知道,人每天都要进食各种食物,食物在体内各种酶的参与下分解成各种营养物质被人体消化吸收.同时,在食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气味,这种气味会随着人的呼吸及尿液、汗液排出体外,这就产生了人的"体味".  相似文献   

5.
董咚 《科学之友》2022,(2):46-47
软软的木质茎干,天鹅绒般毛绒绒的叶片,还有星星点点的紫色穗状花序。一阵微风吹过,鼠尾草晃着美丽的身躯微微垂头,让人走向它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充满魅力的香料植物谁都不会拒绝,带上一束鼠尾草回家,不仅迷人的香味令人愉悦放松,还能赋予食物有趣的灵魂,美妙的滋味让人不禁开始期待。  相似文献   

6.
炎夏如何平安度过呢?以下"十佳"可助你一臂之力.这"十佳"是: 最佳食物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食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正animal动物笑翠鸟是澳大利亚的一种鸟类,其叫声很特别,很像人类癫狂的笑声,类似于"呵呵呵嚯嚯嚯嚯哈哈哈哈哈",听上去十分狂放。除叫声外,笑翠鸟还有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特点:两只笑翠鸟在争夺食物时能一动不动地僵持很久,即使受到外界干扰或有人给它们更多的食物,它们也不松口,可谓"最倔强"的鸟儿。  相似文献   

8.
正你也许从来都没有听过,在宏伟的太行山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吃着一种用土做的食物,已经1 700余年。这种食物在当地人的生活里,不仅祖祖辈辈都在吃,它还被当作婴儿的磨牙棒、小孩饭后助消化的零食、年轻人劳动后的能量补给、老年人最好的养胃品。这不仅是古人留下的智慧美食,也是靠山吃山的人们纯粹与朴实的印记,它就是"皇土炒指"。  相似文献   

9.
谈吃零食     
有人认为,只要一日三餐吃饱,不必吃零食,爱吃零食的,嘴不闲,胃肠也不闲,长期下去容易患肠胃病;有人却认为吃零食可使人更加健康,甚至有助于减轻体重。两种说法让人如何适从?笔者认为,吃零食对人体有害还有利,贵在注意"得当"二字。人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调节有着一定的规律,不可能100%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如在最佳条件下钙的吸收量难得超过50%,铁的最大吸收量只有5—15%。有时候从饮食中摄  相似文献   

10.
春节到来,很多人恐怕又要为体重计上的数字哀叹了。不过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饮食控制与身体健康,出现了各种"节食派"、"轻断食"等行为。甚至还有人打出了这样耸人听闻的大标语—人的一生大约能吃9吨的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这是要吓唬谁呢?还是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考查辨析一番吧!  相似文献   

11.
<正>鸡蛋是最常见的食物之一。当人们还在为选择柴鸡蛋还是笨鸡蛋、绿色鸡蛋还是有机鸡蛋而头疼时,香港首富李嘉诚参与投资的"人造蛋黄酱"也开始搅局市场。人造鸡蛋不同于假鸡蛋很多人一听到"人造鸡蛋",立刻联想到坊间流传的假鸡蛋。但事实上,人造鸡蛋并非假鸡蛋那种橡皮蛋,而是一种植物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动物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人造食品领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领域。据介绍,人造食品根据仿生天然食品所含的营养成分,选取含有同类成分的普通食物做原料,制成各种各样的仿生模拟食品。而人造蛋  相似文献   

12.
我们做菜、进食时,总是会习惯性地丢弃食物中的某一部分。比如处理鱼的时候,总是会丢弃鱼鳞,吃橘子时,把橘络择得干干净净。可就在我们这样不断丢弃食物"废品"的时候,我们也丢弃了营养。你更想象不到的是,这些"废品"中,往往还含有比我们经常食用的"正品"还多的营养价值。聪明的你,只要多花些心思,就能将这些食物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3.
对健康与健美有利的食物,被称为新概念食物。专家们指出:新概念食物有远亲食物、血型食物、碱性食物、激素食物等,由于人体差异和食物性质不同,不同的人应选择不同概念的食物。  相似文献   

14.
以5个人为一组,每个人自选一个角色:蒙上眼睛的盲人,蒙上嘴巴的哑巴,带上耳塞的聋子,绑上双腿的“无脚”人,绑上双手的“无手”人。现在5个“同路人”带上一堆物品,如5只书包,2把雨伞、4瓶水、3只球和  相似文献   

15.
声音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12-12
<正>在人类看来,蚂蚁和蝴蝶都不是"健谈"的动物,但是霾灰蝶毛毛虫和褐蚁之间的"对话"却有些不同。——伊丽莎白·潘尼斯某些蝴蝶幼虫可以通过模仿蚁后发出声音,进而从蚂蚁那里得到食物和保护——即便在食物稀少的时候也是如此。专注于生物研究的科普作家伊丽莎白·潘尼斯对此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她认为毛毛虫能通过声音模仿从蚂蚁那里享受到最高级别的待遇。今年,研究人员对12种蝴蝶幼虫进行了类似的测试,发现那些不依靠蚂蚁提供食物和住所的蝴蝶幼虫,也可以发出类似蚁后的声音。他们认为,其  相似文献   

16.
一个公认的观念是:小孩子比成年人更加偏爱甜食。许多成年人也声称,他们的甜食欲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退了。小时候特别嗜好的糖果、巧克力之类的甜食,长大后却索然无味;到了年纪偏大时,大多数人都偏好于清淡的食物。另一方面,成年人可能会喜欢诸如菠菜或汤菜等食物,而小孩子则对此类食物敬而远之。这些现象具有普遍性吗?抑或仅仅是人们所注意到的一些特殊现象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味觉是随着年龄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17.
一种鸟儿会为了失落的爱情而绝食;一位鸟类医学专家会为了给鸟儿治病,亲自带上进口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乘飞机千里迢迢地奔波而来,两天之行在鸟儿身上所花资金在10 000元以上;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了两只鸟儿送礼品、送食物、送鲜花、送祝福;一座城市会为两只鸟儿举办隆重的婚礼……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一个发生在今天的、真实的人与鸟之间的真情故事,本刊特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8.
我们做菜、进食时,总是会习惯性地丢弃食物中的某一部分.比如处理鱼的时候,总是会丢弃鱼鳞,吃橘子时,把橘络择得干干净净.可就在我们这样不断丢弃食物"废品"的时候,我们也丢弃了营养.你更想象不到的是,这些"废品"中,往往还含有比我们经常食用的"正品"还多的营养价值.聪明的你,只要多花些心思,就能将这些食物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9.
休闲时光     
食物对情绪有影响人的情绪是心理状态的外表形式,通常受环境的影响和心情的支配,很少有人想到它会与食物有什么关系。最新研究表明,人的喜怒哀乐与所吃的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食品会使人感到愉悦、舒畅、安宁,有的则令人焦虑、忧郁和狂躁。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美国农业部根据多年大量的对比调查和研究,提出了一个以清淡食物为主的"金字塔型"的饮食结构。这种饮食结构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美国人奉行的摄取食物的最佳方案,不仅将大量出现在报刊书籍中,还在布告栏和各级学校中广泛张贴,使大家知道一日三餐应该吃些什么。"金字塔型饮食结构"的构成"金字塔型饮食结构"的塔底为谷物,包括面包、麦片、米饭和其它面食等,这表明人的主要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