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庙会起源于原始的社祭,受宗教影响发展形成以围绕庙宇祈禳活动为主题的商业贸易、娱乐活动的综合文化活动。庙会承担着一定文化普及、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播的作用,运用庙会的文化、社会、经济功能为当下社会生活服务,研究庙会文化如何创意来适应现当代语境,才能传承和发展庙会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影戏的农耕文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影戏的起源地及其流布地区来看,影戏应是农耕文化的产物,至于围绕农业丰产仪式所形成的大量民俗活动,则是影戏的重要的生存方式之一.作为农耕文化里的产物,它具有一些农耕文化的特性:影戏的演出季节、演出剧目、影戏的演出目的和功能等都是与农耕文化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3.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庙会所在地也是河洛民间文化的聚集地;洛阳庙会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当代的历史变迁.从美学角度考察洛阳庙会的发展,可挖掘不同时代庙会的审美内涵;传承庙会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当代人应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区县靓点     
《科技潮》2007,(2)
在春节龙潭庙会上举办科普游园是北京市科协、崇文区科协的一项品牌活动,活动坚持把宣传现代科学知识融入传统民俗庙会中,为久负盛名的龙潭庙会注入新活力,成为龙潭庙会的一大亮点。“科普大蓬车”、“我来指挥神五发射”、“数码健身体验”等主题活动,赢得广大游人的欢迎,成为崇文区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群众科学素质的重要平台。2007年的龙潭庙会科普游园活动的主题是“体验科学、探索奥秘”,活动集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内容包括红日蓝天、声音举物、雅格布天梯、风洞飞机、可怕的流沙…  相似文献   

5.
庙会是地域性极强的民间文化,具有大众性狂欢色彩,其举办的形式与频率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庙会活动的有序展开离不开组织者的分工合作、经费筹措与保障、活动载体与内容的更新变化等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杨太公会是江西赣南客家家族式独特的民俗活动,也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了30多年,其长盛不衰的关键因素是基于客家人感恩报德心理价值取向及祈福求平安的信仰目标,有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与完善的运作机制.从办会主体上设置入会条件并使办会人员有序轮替,使杨太公会民俗文化得到传递;以"写硝"筹资及本金投标取息确保了充裕的办会经费支撑;吸引政府人员、专家学者、社会精英及年轻人的参与,呈现其包容与开放的姿态;多种文艺活动组合举办,走向公共文化服务的趋势满足了社会各层次的需求,利用自媒体的不断传播扩大了其文化影响力,这些都体现了家族式庙会文化传承与变迁的内在逻辑.在当下,庙会的举办面临着不少问题,其健康运行需多方面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6.
衡阳一带是湖南影戏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古代如此,现在亦然。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原衡山县的影戏之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在今天湖南影戏、中国传统影戏整体衰微的大环境里,该地的影戏仍是兴盛、繁荣的。衡山影戏之所以能如此,是因其仍立足传统,坚持演出服务于满足广大俗民之信仰需求,如演出"观音戏"、"接祖戏"等,故其仍能较为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Fan Pen Chen通过对中国影戏和世界各地影戏特点的比较,提出中国在十世纪以前没有影戏.最早的影戏(包括中国影戏)起源于中亚土耳其,而后再传到中国和欧洲各国。但范文在证据和逻辑方面均有严重的缺陷。其结论并不能动摇国内学者的既有结论。  相似文献   

8.
明朝初期百泉庙会开始兴起,清朝初期百泉庙会市场开始以药材作为其主要的交易商品。民国时期百泉庙会兼有基层市场和药材集散中间市场的双重职能,这种典型的庙会市场特征在庙会的会期安排、组织结构、市场布局、交易品种、交易方式等方面均有所反映。百泉庙会市场的兴盛带动了周边乡村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农民的商品市场意识,扩大了跨省域之间的贸易往来。总之,百泉庙会市场是河南区域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近代河南市场网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普活动     
《科技潮》2011,(3):25-25
科普进庙会 乐活逛会人 2011年丰台区科委、区科技馆把科普活动融入到传统的莲花池庙会中,在春节庙会中营造浓郁的迎新春科普氛围,为久负盛名的莲花池庙会注入新活力,成为莲花池庙会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千佛寺六月六庙会,自1993年复兴以来,千佛寺景观不断重建,六月六庙会文化空间在地方民众、政府和旅游企业三方互动下发生了重构。千佛寺六月六庙会逐渐演变为北庭民俗旅游文化节,创造了一个现代的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隆福寺为明景帝敕建佛寺,清雍正元年重修,乾隆年间开始有庙会,为京城庙市之冠。光绪二十六年遭受火灾,损失严重,但庙会延续不辍。1951年建东四人民市场时将寺庙拆除,1988年改建为隆福大厦。因寺得名的隆福寺街现为京城著名商业街。  相似文献   

12.
庙祭民俗在传统庙会的形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庙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但成为传统庙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传统庙会大都是以相应的庙祭民俗作为其不断存续发展的保障。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中曾一度消失的庙祭民俗,在现代新兴庙会中得以再现。北京五显财神祭祀在当今北京莲花池庙会的再现,不但赋予了庙祭民俗更多的娱乐性,而且庙祭民俗的再现,成为对民间传统文化加以展现或应用的一项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清至民国东北地方志资料对该地庙会的形成和发展作了尝试性分析,并且对庙会的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通过对该地庙会特点和影响的分析,了解了当时东北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城乡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庙会在经过漫长的发展后,在清至民国时期得以繁荣,突出了商贸功能。  相似文献   

14.
庙会是民众为祈求、酬报神灵而周期性举办的宗教集会。皖西地区的庙会主要有佛教类、道教类、行业神类和其它类四种。本区庙会的内容主要是娱乐赛神和物资交流,具有祈求子嗣的生殖崇拜、祈望超生的灵魂崇拜和祛灾求吉的神灵崇拜信仰功能,以及文化娱乐、经济贸易和社会救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东岳庙会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中国庙会文化的一个典型。通过对东岳庙会历史资料进行系统梳理,认为庙会源起于汉唐,确立于北宋,中衰于金元,转型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汇集了各种宗教,派别也很多。各民族还有自己的传统信仰习俗,由此而形成的庙会集市遍布各地。庙会的最初功能是满足群众的信仰需求,物质交易是后来引入的,并形成各自的交易特点。此外,庙会还在文化交流、提供人们娱乐等方面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对研究西南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史及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韶关地区是佛教尤其是禅宗弘法和传播的重要策源地与据点,境内历代寺院遍布.在这为数众多的寺院中,南华禅寺、东平山正觉寺、云门寺以及月华寺、大梵寺、灵树寺、双峰寺、别传寺等,是禅宗的重要道场,在禅宗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禅祖庭南华禅寺的兴衰沿革历史,充分说明了寺院兴衰“全维系于嗣法”,得人则兴,失人则废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皮影电脑动画的再现,从剧本选择进行解析,提出武打戏中的动态表现美;从动画软件运用上阐明了二维电脑动画软件是表现皮影动画的最佳选择;在画面分镜头设计中,强调动画镜头艺术表现力是提升皮影电脑动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经过分析得出,电脑动画在表现皮影戏艺术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