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宽电子束聚焦普遍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面对称静电场中曲轴宽电子束聚焦的象差理论,讨论了曲轴横向象差的定义,给出了象差方程和象差系数,并将曲轴宽电子束聚焦的象差理论应用于轴对称静电阴极透镜。所得结果适宜于计算机处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类似普通光学透镜的处理方法,对全息透镜在象差场用光学传递函数引导记录波前的优化设计.优化前后全视场传递函数曲线和几何象差曲线一致肯定了优化结果,为将全息透镜置入系统与普通透镜同时优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并讨论了复合聚焦——偏转系统的渐进象差概念,并推导了复合静电聚焦——偏转系统的一级渐进色差和三级渐近几何象差的公式.这些渐进象差系数均可表为物距X_0或放大率的倒数m 的多项式的形式,便于研究计算任意物象位置时的象差和设计计算带有多个聚焦——偏转器的静电电子和离子束探针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电子光学系统中除几何象差以外的色差及由各种微扰所引起的其他象差。在论文中导出了高斯光学的一级微扰象差的普遍方程以及场的性质有些微扰时在未受微扰的高斯象平面上象的微扰系数的具体公式;此外也讨论了个别微扰系数的某些性质,即定出了它们在某些短透镜中的限界(上,下限),后者都是以场和轨迹特介的边界值或极值以及透镜的高斯参量和几何参量所表示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维恩滤质分析器(Wien filter analyzer)即交叉场分析器的电场和磁场分布特点,粒子轨迹、聚焦成象性质和象差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推导了分析器的二级几何象差与一级色差的一般公式,并特别研究了具有类似圆透镜聚焦性能的双向聚焦维恩滤质分析器的情形;给出了横向场具有矩形分布时一级色差系数和二级孔阑象差系数的解析公式.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微透镜阵列的光学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试了用按需滴定技术制备的聚合物折射微透镜阵列的焦距、透光性、表面粗糙度、波象差、阵列均匀性等参数,并分析了折射型微透镜阵列的光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微透镜阵列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和几何形状,焦距在8~10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了由小透镜阵列的费涅耳全息图和无透镜富里叶变换全息图两者产生的重复象及其象差。比较了两种光路的特点,产生象差的原因,影响分辨率和象差的各种因素,以及为提高分辨率及减少象差可以通过的途径等。实验及分析都表明,这种象差是由于原图有一定大小所产生的。当以点源阵列的全息图产生图形阵列的重复象时则不可避免地会有象差出现,这也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合。本文还给出了全息产生重复象在制造光刻掩模版中可能的应用范围。对于激光全息制版和全息术的其他实际应用将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球面波导短程透镜的聚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利用光线追迹和富里叶光学方法对球面波导短程透镜进行了象差和光强分布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聚焦特性的理论分析,并利用我们制备的离子交换玻璃波导短程透镜进行了消象差的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相干光学处理的光学系统,一般都采用如图一所示的4F系统,又称为双透镜系统。下面将在不考虑透镜的象差和孔径大小的情况下说明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系统。 1.系统描述如图一,L_1、L_2为一对已很好消象差的透镜,其焦距相等。同轴共焦地放置。待处理的  相似文献   

10.
在宽电子束聚焦理论基础上,利用非正交旋转曲轴坐标,研究了电磁聚焦成象系统的曲轴象差理论。采用象差积分函数形式,导出了二级几何象差,主轨迹色球差和曲近轴色球差的象差系数,使结果适宜计算机处理,本结果已用于实际电磁聚焦成象系统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1.
离子光学系统象差系数的计算机辅助推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讨论了离子光学系统中离子轨迹方程的特点和逐次逼近求解法。利用人工智能语言的符号运算功能,提出了计算机推导象差系数的新方法。并举非均匀磁场(主场)轴向三阶象差系数为例,以示此方法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GRIN透镜的象差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阶光学追迹公式计算了GRIN透镜的初级象差,分析讨论了计算结果,为GRIN透镜的应用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物理光学实验中 ,焦距的测量通常使用单透镜作为待测透镜 .单透镜存在各种象差 ,会使测量结果的物理意义变得不清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利用计算机推导出环形电场轴向所有三阶象差系数具体解析表达式,所有软件色均用人工智能语言Arity-Prolog编制,并简要地介绍了该软件包推导象差系数的过程,所得结果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各种全息透镜型图象全息干涉仪(如用于光学精密检测的自准式全息干涉仪,图象全息式全息光弹仪等)中,全息干涉图重现实象拍成普通干涉图片中存在的畸变的原因,并用和全息透镜的象差分析类似的方法分析了象差对图象畸变的影响,找出了减小畸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新的一阶横向象差半径的三维坐标曲面图形,用形象的手段讨论阴极透镜的全色点扩散函数,给出了在一股象面上归一化全色点扩散函数的表达式及若干实例。  相似文献   

17.
一个计算象差的智能软件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所介绍的软件系用人工智能语言(ARITY/PROLOG)编程,可在微机上自动推导象差系数表达式的软件。文中以环形电场的象差计算为例给出了计算结果,以示软件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的回顾光学系统计算技术的发展已有300年的历史。早在1611年,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在他的《屈光学》一书中,首先总结出来有关透镜成象的理论问题。他的这部著作是近代光学仪器的理论基石。16世纪末叶到17世纪初期是第一批光学仪器(照相和放映机、望远镜、显微镜)的发明时期。该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光学系统所造成的象的位置和大小,求出透镜和反射镜的焦距。在最早的一批光学仪器中,人们首先认识到作为物镜的简单单透镜存在色差,它给成象质量带来了严重的缺陷。有关消色差的理论尚未形成,色差被看成是单透镜唯有的象差,因为它掩盖了简单单透镜的其他象差,例如系统轴上的球差。牛顿对光学仪器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传统的圆形孔径透镜阵列填充系数较小,而在模拟复眼光学系统中需要高填充系数的透镜阵列。为提高填充系数,采用光刻离子交换法制作了六角形孔径的平面微透镜阵列,利用积分形式的光线方程式讨论了平面微透镜的近轴光学特性,研究了微透镜的光线轨迹方程式和一些重要的近轴成像特性,利用ABCD定理得到了六角形孔径平面微透镜像距、焦距的数学表达式。制作的平面微透镜阵列光学性能均匀,成像质量较好,离子交换后的变折射率区域有微小重叠,较大地提高了微透镜阵列的填充系数。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利用柱形折射微透镜来改善强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出射光束平行性的问题,给出了强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出射光束的准直平行性通过柱形折射微透镜的作用得到显著改善的几个关键因素,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可以实际应用于一种低阵列规模的线列强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出射光束的准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