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基益 《科技信息》2011,(20):53-53
刘百川(1903-1971),曾用名刘于左,江苏滨海县人,1926年毕业于江苏省省立第八师范学校(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初等教育、农村教育、教育学原理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著作等身。三十年代,刘百川先生主持了镇江大港乡村教育实验区实验工作,成绩斐然,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是当时乡村运动有影响的七家代表之一。研究刘百川先生的乡村教育实践和理论对当下的"三农"问题和农村教育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一、刘百川的乡村教育实践(一)乡村教育实践简介20世纪3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陷入崩溃的境地",复兴农村"、"救济农村"的呼声鹊起。探究农村社会衰落的根本原因,一些有识之士指出是由于农民智识能力的薄弱,而农民智识能力的薄弱,又是由于农村教育的缺乏,因此农村教育问题成了中国当时很迫切的一个问题。围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特别重视乡村教育,把乡村教育视为中国教育的根本。他的乡村教育是依据中国国情进行的,体现了当时乡村教育的需要。虽然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他的乡村教育并未给中国带来根本的变化,但他从事乡村教育的一些做法对我们现在的农村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揭示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教育变迁的历史轨迹。指出西方现代教育制度在中国农村受挫并非偶然,其根源在于两种不同教育制度的社会文化背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0年代兴起的乡村教育运动是将教育变革与社会改造结合起来,并且立足于中国农村实际的教育变迁。这种教育变迁虽未能治愈农村中的“千疮百孔”,但这毕竟是中国农村教育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迈进、实现教育农村化的一种可贵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主要提倡者和实践者,是现代中国最早注意农民问题的教育家之一。早在民国时期他不仅认识到中国农村问题的严重性,看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种种弊端,而且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种种出路。他主张发展“生利”的乡村教育,要建设中国乡村的活教育。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问题重重的农村教育依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其倡导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在广泛的世界舞台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他认为“安邦”必须“固本”,而加强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抓好农村教育。这是培养国民之志,巩固国家基础的新型教育。据此,文章提出了当前实施农村教育工程的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亦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教育模式和宣传手段落后、教育主体萎缩、队伍不健全、物质保障缺失、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找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路径,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7.
产业升级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教育能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高质量劳动力和科技创新融合是乡村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基于2001—2020年我国各省份省际面板数据,从教育扩展和教育差距两个维度衡量教育发展状况,理论探讨了教育发展对乡村产业升级效应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教育扩展对乡村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并呈倒U型关系,教育差距抑制了乡村产业升级;农村技术创新在教育发展与乡村产业升级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据此,应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促进地区教育均衡发展,鼓励人才回流农村,加强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推进农业经营数字化,提高农村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从事多年小学教学的老师.这些年来的教学经历使得对国内尤其是农村的小学教育颇有感触我们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一种"蹩脚教育".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的冬学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历史上农民自发办冬学,到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由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领导开展冬学教育运动,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时期,边区的冬学教育逐渐自成体系。作为一种较好地解决群众生产劳动与接受文化教育之间矛盾的社会教育形式,它既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同时辅以特色的政治思想教育,致力于扫除文盲、破除农村封建迷信陋习、改变农村社会风貌,将广大农民组织并武装起来,巩固边区建设与发展。时至今日,冬学在北方农村仍有存在的意义,它是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的先声,它的模式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柳  屈正良 《科技信息》2006,(1):100-101
文章从乡村教育目的、乡村教育实施者(教师)、教学做合一这三方面介绍了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并提出了对我国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运动是一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科学过程。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对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国家权力介入乡村社会,乡村教育与地方社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新式教育在课程、教法、师资等方面与乡土社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和冲突,国民教育取代家族私塾,新式教师取代塾师,失去了乡土的滋养的乡村教师,身在农村却背离农村,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弱化,缺乏与农村社会生活应有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中国小说作家,以城市现代文明为参照系,自觉运用现代理性的眼光,对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作了全面的审视和探讨,在批判乡土文化落后性的同时,更多地表现对乡村的眷念和对城市文明的拒斥,在诗意乡土的精神回望、变异现实的理性批判、生存困境的人生感悟等方面,流露出浓重的乡土意识。  相似文献   

14.
当前边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旧的模式化教学影响根深蒂固,成为制约新课标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瓶颈。建议有关部门和执教者要引以重视,分析成因、谋略对策。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加投入,改善体育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完善体育评估体系,从而推进边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前半叶,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萌芽期,建国后又遭受了文革的洗礼,在太多磨难与挫折之后,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终于迎来了它发展的春天。研究20世纪后半叶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状况及规律,对于21世纪中国声乐教育的发展未来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在20世纪20年代所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旨在探索一种“从农业引发工业”的乡村建设模式,并以此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他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实现。然而尽管如此,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从农业引发工业”的乡村建设模式,仍然能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实用主义是产生于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流派。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是实用主义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特别重视道德教育 ,把道德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人们幸福的决定性因素。他总结和发展了资本阶级的道德教育经验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为新农村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历史使命,地方师范院校服务新农村基础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对两者提出了诸多挑战,也为两者互动合作提供了机遇。地方师范院校要起到引领、支持作用,新农村基础教育可以从地方师范院校争取到更多的助推力。在互动过程中完善合作机制,可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共生共赢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外乡村社区变迁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在美国开展乡村社区研究以来,乡村社区一直受到社会学、地理学和乡村人类学等学科的关注。各学科都对乡村社区的概念内涵、乡村社区的变迁及其机制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上形成了乡村城市化理论、城乡连续体(统)、乡村社会变迁的时空模型等理论体系。研究尺度上从中观层次的乡村地域研究向大尺度宏观研究和针对要素的微观机理分析转变。国外乡村社区及其变迁研究的经验、理论与方法对于我国乡村社区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1986年、1993年发布的两个体育改革文件的比较,对 20世纪 80、90年代体育改革的历程作了概略性的回顾和反思.初步认为,80年代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强化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体制.90年代我国体育事业进入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体育总局宏观管理,运动项 目管理中心和单项协会实施专项管理的新的运动项目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