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型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偶氮聚合物的合成与细菌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与表征了用二乙基偶氮苯(DVAB)偶联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偶氮共聚物,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表征该共聚物结构.结果表明共聚物中HEMA与MAA 含量对偶氮共聚物溶涨性能有很大影响.SEM、DSC、GPC测试表明,偶氮聚合物的菌解程度取决于共聚物中亲疏水成分含量.偶氮共聚物有望成为结肠靶向药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甲基丙烯酸(M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共聚物,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单体配比下共聚物的组成,采用KT法及YBR计算法得到单体竞聚率,采用概率法计算了共聚物的链段分布函数。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与对苯乙烯磺酸钠共聚的单体竞聚率分别为0.066 15和2.412。随着单体配比中MAA摩尔分数的增大,共聚物分子链上SSS链段数均长度显著降低,而MAA链段分布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团单体,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涂料乳液。探讨了软硬单体比例、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对共聚物的结构和乳液的性能进行表征。FTIR和DSC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单体之间发生了自由基共聚反应;乳液的流变性分析说明该乳液具有假塑性,且贮存稳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和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通过常规自由基无规共聚反应,合成了两亲性聚合物Poly(MAA-co-SMA-co-PEGMA).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对一系列不同单体配比的产物在去离子水中的溶解性作了详细的探讨,找出了此系列特殊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温度和浊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SMAA),得率为92%左右。由Kelen-Tudos法求得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MAA)在80℃进行共聚反应的竞聚率为γ_(St)=0.305,γ_(MAA)=0.600。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经FT-IR、DSC、元素分析、化学滴定、GPC等表征,证实了所合成的产物为透明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无规共聚物。研究表明,SMAA的耐热性比PS好得多,其玻璃化温度随共聚物中MAA含量增加而增大,活化能为166.3kJ/mol。共聚物的加工性能良好,力学性能比PS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二硫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促进剂1-羟基苯并三唑(HOBT)或4-二甲氨基吡啶(DMAP)存在下,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缩合剂,3-巯基丙酸二硫化物分别与烯丙胺、甲基丙烯酸β-羟基乙酯(HEMA)、对氨基偶氮苯和对羟基偶氮苯缩合,合成了带可聚合双键的二硫化物和带偶氮苯光敏性基团的二硫化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光谱对上述功能性二硫化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亲水性单体丙烯酸、亲油性大分子单体FA-3[CH2=CHCOOCH2CH2-(OCOCH2CH2CH2CH2CH2)3OH]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成了双亲性无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仪、凝胶色谱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n)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体中FA-3含量的增加,Mn及Tg均下降,观察了投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引发剂用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料比对转化率影响最大,该双亲性共聚物在醇/水混合溶剂中可自组装成胶束,用透射电镜表征了胶束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单体配比不同的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八乙氧基甲酯(简称MAMG)的共聚物。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吸湿率和上色率。实验结果表明,吸湿率和上色率随共聚物中第二单体MAMG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共聚物的T_(?)随组成中MAMG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线型三嵌段共聚物PHEMA-b-PDMA-b-PHEMA。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为第二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进行聚合反应。采用FTIR、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SEC/MALLS)联用技术进行结构表征。结果应用RAFT方法,成功合成了线型三嵌段共聚物PHEMA-b-PDMA-b-PHEMA。结论RAFT可以合成出结构可控的线型三嵌段共聚物,这种聚合物有望在纳米载体、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用水作溶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衣康酸(IA)、甲基丙烯酸(MAA)作为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了水溶性高分子衣康酸/甲基丙烯酸(IA/MAA),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90℃,引发剂用量8%,单体配比n(IA)∶n(MAA)=1∶7,反应时间1.5 h.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垢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二苄基三硫代碳酸酯(DBTTC)作为链转移剂,甲基丙烯酸异辛酯(EHMA)、甲基丙烯酸(MAA)和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FOEA)为聚合单体,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新型pH敏感性含氟三亲性嵌段共聚物P(EHMA-co-MAA)-b-PFOEA-b-P(EHMA-coMAA),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及氟元素分析(F-EA)表征了共聚物结构.探究了含氟共聚物在DMF/H2O体系中的自组装行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共聚物形成表面呈"蚕蛹"状的球形胶束,且随氟含量增大,胶束粒径明显增大;加入酸(HCl)后,共聚物胶束由球转变为"碗状"囊泡结构,且随HCl浓度增大,囊泡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2.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SMAA),得率为92%左右。由Kelen-Tudos法求得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MAA)在80℃进行共聚反应的竞聚率为Tst=0.305,TMAA=0.600。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经FT-IR、DSC、元素分析、化学滴定、GPC等表征,证实了所合成的产物为透明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无规共聚物。研究表明,SMAA的耐热性比PS好得多,其玻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及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引发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三元共聚耐盐性高吸水树脂(PAA—AM—HEMA).考察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交联剂用量、丙烯酸对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以及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树脂吸盐水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耐盐性吸水树脂在室温下对蒸馏水和0.9%氯化钠水溶液的吸收量分别为996g·g^-1和82g·g^-1,10min时最大溶胀比为67%,且具有良好的凝胶强度和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17β-雌二醇(17β-E)及结构类似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和三氟甲基丙烯酸(TFMAA)等六种单体的相互作用。分别用紫外光谱 (UV)、红外光谱 (IR)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表征了用各单体的乙腈溶液分别与模板的相互作用和用沉淀聚合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全紫外聚合中,印迹17β-E 的TFMAA-co-TRIM聚合物的O—H振动吸收峰红移出现在聚合16h之后,C==O振动吸收峰则在聚合24h后发生红移。三种测试方法均证实TFMAA对17β-E有强相互作用,TFMAA-co-TRIM对雌二醇异构体(17β-E/17α-E)的印迹因子(IF)达到了3.01,分离因子α为2.28,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利用紫外法可初步检测各单体的乙腈溶液与模板相互作用强弱,再合成MIP,进行IR和HPLC表征,有助于筛选到对17β-E及结构类似物具有强相互作用的功能单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结构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含氟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无规-丙烯腈)-嵌段-聚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PSAN-b-PFOMA)。并以此共聚物为稳定剂,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介质中采用原位分散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丙烯腈/蒙脱土(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小角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失重分析(TGA)对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PSAN相比,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有所提高;通过调节蒙脱土的含量,可以制备形态结构不同的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在蒙脱土质量分数为0.05时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6.
通过肉桂酰氯与ε-己内酯改性丙烯酸酯间的酰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光敏性大单体(FAnC).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使FAnC与甲基丙烯酸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了具有光敏性的双亲无规一类接枝共聚物.以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差示扫描量热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FAnC中侧链长度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链长度对产率的影响很大,随侧链长度的增加产率降低.考察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体中FAnC含量的增加,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升高而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光敏性无规一类接枝共聚物可以在选择性溶剂中进行自组装,得到纳米级的聚合物胶束.  相似文献   

17.
AA—MAA—AMPS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分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磺酸(AMPS)为单体,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聚合反应,合成了AA-MAA-AMPS三元共聚物.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配比n(AMPS):n(AA):n(MAA)=2:10:7(摩尔比),引发剂用量1.0%(占单体总质量),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h,合成的三元共聚物对CaCO3,Ca3(PO4)2有较好的阻垢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2-碘苯甲酸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得2-(2'-碘苯甲酰)-氧-甲基丙烯酸乙酯(2-IEMA),并用乳糖内酯与2-氨乙基甲基丙烯酸甲酯盐酸盐反应得到2-乳糖氨乙基甲基丙烯酸甲酯(LAMA),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的方法将这两种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合成一系列不同组成的X光显影的三元共聚物P(2-IEMA-LAMA-MMA)(MLIx).利用1H NMR计算该共聚物中三种不同结构单元的摩尔分数比,结果表明其与投料比基本吻合.GPC测得该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小于1.6.X光显影性测试表明,共聚物具有很好的显影性.  相似文献   

19.
功能化聚乳酸大分子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共引发剂引发消旋-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制备了末端双键功能化的聚乳酸大分子单体(MC),采用FT-IR、 1H NMR、GPC、拉伸强度和表面接触角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大分子单体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大分子单体中HEMA结构单元的含量与单体投料比中HEMA的含量基本一致;单体投料比对大分子单体的结构与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实验采用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EAMA)自由基溶液聚合,用红外光谱和有机元素分析仪对物质的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还研究了共聚反应的竞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