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小麦赤霉病是我省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985年在我省造成了严重的损失。1986和1987年发病面积一千万亩左右。小麦赤霉病为气候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已跨过长江,越过黄河,并逐渐向北扩展。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还没有免疫品种,也缺乏抗病品种,化学农药乃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手段。1986年我们选用15种杀菌剂、在全省多点试验,从中选出8种杀菌剂在1987年再次进行研究,以找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药剂和施药技术以指导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2.
穗发芽一直是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全面了解本地主栽品种及骨干亲本穗发芽抗性水平,通过籽粒发芽法和整穗发芽法,对169份黑龙江省春小麦主栽品种及骨干品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穗发芽特性差异显著,红色籽粒小麦抗穗发芽的能力高于白色籽粒小麦,大部分红色籽粒小麦休眠期较长,较耐穗发芽.而白色籽粒小麦大部分体现出休眠期短,不抗穗发芽.通过穗发芽抗性分析筛选出克春130264、龙垦415、龙垦402、克春140865、东农155859、龙辐12、克旱15号、龙垦433、龙14-4096、龙辐麦12、龙垦431、龙辐10-527、龙麦81共13份材料的籽粒穗发芽指数和整穗发芽率均具有较强的抗性且均属于红色籽粒小麦,可作为穗发芽抗性育种的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3.
<正> 小麦品种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既是生产资料,又是培育新品种的种质基础。为了培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必须广泛搜集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鉴定、研究并加以改良和利用,使原始材料具有多种优良性状及抗逆抗病能力,以期提高丰产潜力和籽粒品质的改善等。为了提供小麦高产优质育种的迫切需要的抗源和优异材料,我们从1975—1986年对来自国内外的1300余份亲本材料,累计达4000—5000份次,进行了抗病性、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4.
育种是推进小麦产业发展的关键,河南省作为小麦生产重要基地,要加大对小麦育种方向的探讨和分析,增加小麦品种的产量,改良农艺性状,不断增强其抗逆性和抗病性。为此,本文将结合河南省小麦育种实际,在育种目标、育种方向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 小麦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病害有20多种,主要是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一些病毒病等,此外,近年来黑穗病和纹枯病也在局部地区严重发生。由于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经济有效而又简便可行的方法,对控制小麦锈病和土传花叶病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省在1966年以前小麦条锈病曾大面积流行达4~5次,每次损失达5~10亿公斤,因此成为抗病育种的主要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1986—1990年对甘肃省2075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的监测结果。共监测出23个生理小种类型。发现新小种条中29号及洛13致病类群出现频率急骤上升,导致“洛类”品种抗性广泛变异,是近年病害重新流行为害的主要因素。并就新小种类型对目前主要生产品种和抗源的致病特点进行了研究,为品种布局和抗源选用提供了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我省育种工作者运用辐射育种技术,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稳产的小麦、水稻优良品种,为我省农业丰收和辐射育种研究做出了贡献。辐射育种是一种利用各种射线诱发生物遗传变异,有效的、经济的、较新的育种方法,也是原子能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我省从六十年代开始进行农作物辐射育种,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相继培育出小麦、水稻、谷子等许多品种,其中近年来培育成功,并获得省级成果奖或通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日前从河南省优质小麦新品种郑州9023暨第十二届小麦品种展览观摩会上获悉,我省是小麦生产大省,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居全国前列,小麦育种水平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八五”以来,在省科委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省的小麦育种取得了显著成就,所育成的小麦品种在我省及皖北、苏北、鲁西南等黄淮南片麦区大面积生产上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如豫麦18、21、41、49、51、54、55等不仅是河南省第六次、第七次和第八次小麦品种更换的主导品种,也是苏北、皖北、鲁西南生产上的当家品种,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九五”…  相似文献   

9.
<正> 我省小麦总产量虽多,但品质不理想。极需改善和提高,才能成为在国内外粮食及其加工制品方面有竞争力的优势商品,初步意见是: (一)迅速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按照各种不同用途和要求,制订出小麦品质标准,作为小麦的品种选育、良种繁殖推广、商品小麦专业化生产、收购、贮藏以及食品加工等方面的科学依据,促进优质小麦系列标准化的发展,提高我省小麦的商品价值。根据已有资料,现提出小麦品质标准的初步  相似文献   

10.
为及时动态掌握我国小麦培育过程中对抗性基因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优势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同时为小麦的安全生产和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采用Yr5,Yr9,Yr10,Yr18及Yr26的分子标记对78份2017—2018年国家冬小麦区试品种中可能含有的抗性基因进行检测,配合使用我国当前流行生理小种CYR32和CYR34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了解我国新培育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情况以及抗性基因的分布。在供试的78份材料中,成株期对CYR32具有抗性的有52份;对CYR34具有抗性的有42份;同时对CYR32和CYR34具有抗性的有26份(包括来自四川麦区的全部13份材料);分别占鉴定材料的66.7%,53.8%和33.3%。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78份鉴定材料中,可能携带Yr5,Yr9,Yr10,Yr18及Yr26的材料分别为0,21,5,1及9份,分别占鉴定材料的0%,26.9%,6.4%,1.3%及11.5%。鉴定材料中有效抗性基因的使用率低,1B/1R易位系的使用率高,成株期对当前流行小种CYR32以及新小种CYR34的抗性偏低。  相似文献   

11.
<正> 70年代末以来,小麦白粉病在河南省发生逐年加重,并多次大面积流行成灾。常年发病面积都在1千万亩以上,年损失小麦1-2亿公斤左右,大发生年发病面积在4千万亩以上,损失小麦3-5亿公斤左右。发病面积和损失小麦数量都居全国首位,已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大灾害性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了解小麦白粉病流行成灾的原因,并且为生产及育种部门提供科学依据,近年对河南省的24个主要推广品种(占全省推广品种80%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性基因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影响,以及小麦对连续一个月寒潮且平均气温突降10℃以上的适应能力,以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6个品种为材料,在四川绵阳进行单播和混播处理,并和当地小麦进行比较分析.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研究了条锈病在单播和混播条件下的发病情况和寒潮对小麦抗病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种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条锈菌的反应型差异显著(P0.05),不同近等基因品种单播和混播的枯芯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结合当年寒潮的影响,四川小麦品种适应当地异常环境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从高产栽培稻中筛选出高抗黑尾叶蝉的品种余赤231—8。此品种的抗性系余晚6号遗传,属于强抗生性弱抗选择性类型;与V41系统的强抗生性强抗选择性不同。由于迁居至余赤231—8上的黑尾叶蝉死亡率极高,该品种对普通矮缩病及黄矮病表现出很强的田间抗性。  相似文献   

14.
一、地块要求 要求选择地势较高、地力中上、灌排方便、西瓜和棉花的轮作周期在6年以上的地块. 二、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小麦选择中早熟、中矮秆、综合抗性好、丰产、稳产品种,如豫农949、矮抗58、太空六号等.西瓜选择中熟、抗病、高产品种,如许抗七号、中华拳王、庆农5号等.  相似文献   

15.
<正> 红薯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约1800万亩。单产却一直徘徊在2000斤左右的水平上,远远没有发挥出它高产、稳产的特性。究其原因,除大面积栽培条件较差外,主要是品种退化、混杂严重,至今我省胜利百号的面积还占40%,严重地影响了红薯产量的提高。因此,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红薯新品种是目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之  相似文献   

16.
<正> 小麦生产是我省农业一大优势,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由于小麦播种面积大、品种多、气候适宜,因而其病害发生的种类也较多,尤以小麦白粉、条叶锈和赤霉等病为普遍而严重,白粉和锈病常年发病面积分别达1000万亩和1000~2000万亩之多。小麦赤霉病这几年也在扩大蔓延,1985年是此病最为严重的一年,以至波及了4000万亩麦田。仅此几种病的发生,每年就  相似文献   

17.
<正> 河南省科学院于五月十五日在新乡县原种场召开“豫同407”小麦现场汇报会。应邀到会的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省种子站等单位的二十余名小麦育种专家、农业科技工作者及有关人士在现场对“豫同407”小麦进行了观察及评价。“豫同407”小麦系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卢甲纯等同志于1982年用“予原1号”小麦和“黔花3号小麦”杂交后代,采用幅射的办法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据现场观察,该品种基杆粗壮、叶型好,成穗率高,抽穗整齐、穗大粒多。1989年小区鉴定折亩产469公斤,比“予麦2号”增产15.8%。该品种在我省  相似文献   

18.
“九五”以来,我省积极开展优质专用型育种和抗逆性育种,取得重大突破。如在小麦品种方面,先后育成了综合性状优异的高产品种豫麦34、豫麦47等适合加工饼干、蛋糕、面包、面条的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我省广泛开展生理生化、遗传规律和种质资源创新等农作物育种基础性研究工作,先后采用了诱变育种、太空育种、花药培养、离子束及同位素辐射、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先进的育种手段,促进了育种水平的提高,缩短了品种选育周期,加快了品种选育步伐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9.
大豆疫霉根腐病3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及抗病种质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0个杂交组合的F1、F2人工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3号生理小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大豆疫霉根腐病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源配制杂交组合,通过系统法选育,已选育出三个抗大豆疫霉根腐病优良新品系即抗品3、6和7,分别比对照增产14.3%、2.6%、7.5%.  相似文献   

20.
<正>八月的华北平原热浪袭人,草木葱茏,尤其是农田中,各种庄稼生机勃勃长势,令人欣喜。记者一行来河南科技学院采访时,正遇到刚从北京归来不久的茹振钢教授。茹振钢教授是中原学者,中国著名育种专家。他培育并推广了家喻户晓的百农系列小麦品种——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百农矮抗58等,解决了高产与抗病的关键问题,累计种植上3亿多亩,增产效益达1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