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美”     
“美”字在汉字中是一个很古老的字,见于早期的甲骨文。而关于“美”字的原始意义,历来主要有三种解说:(1)“羊大为美”说。斯为东汉许慎所首唱。他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许氏认为,“美”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个“羊”字,下面是个“大”字。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道很美,故“美”字的本义是味美。后来,五代末初的文学家徐铉在校订《说文》时补充说:“羊大则美,故从大。”(2)“羊人为美”说。此乃近人李孝定先生等人提出的一种新见解,李氏在《甲骨文集释》中说…  相似文献   

2.
王、裴高下     
画面化并不是王维独家之秘,与之同咏辋川的裴迪也时有佳作如画。如《白石滩》云“日下川上寒,浮去谈无色”;如《辛夷坞》云“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至如《木兰柴》云:“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一个“乱”字将鸟鸣之碎与溪流之飞溅打成一片,更是一幅有声画,直逼王维。王维高明在不泥实事,能以心境净化环境耳。以《宫槐陌》为例,工作云:“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裴作云:“门南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裴作极力要写出幽栖之寂静,故云:“落叶无人扫”,但意味也止于此。…  相似文献   

3.
每读陶诗,在田园佳境,悠然旷远之中,总觉得一份浓厚的感伤。而那些抒写穷愁之作,却令人感到一份慷慨和沉著,洒脱和超然。历代论陶诗,大抵不出平谈自然与金刚怒目之二端,于解陶诗之深厚,甚感有憾焉。《文心雕龙·隐秀篇》:“隐以复意为工。”又回:“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皎然《诗式》卷一《重意诗例》:“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多重意”乃中国古代诗歌美学追求之极致。历代文论多归之于艺术上的一种品格。但在陶诗中它却是一种层积的情感内蕴。表现为诗中诗人情感特征的多重性。一个体生命的价值问题是魏晋太一个解不…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建构的“中国形象”与西方“中国形象”话语谱系有着明显的联系与区别。针对西方“中国形象”话语的负面成分。例如“黄祸说“”以及中国妇女形象等问题,林语堂在建构自己的“中国形象”时作了修改;同时,林语堂也借鉴了西方“中国形象”的合理成分。这一借鉴隐含了现代性的观照。林语堂的“中国形象”建构策略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范倒。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经常强调一种“无意”的创作心态。若对这种“无意”的创作理论细加辨析,又可把它分为四类,即:“无意于人”——“自适其适”的创作动机,这种“无意”强调创作目的是为己而非为人;“无意于文”——“道胜文至”的创作心胸,这种“无意”强调艺术家的道德修养对于他的艺术修养的决定作用;“无意求工”——“无法而法”的创作规则,这种“无意”说的是创作中自由与法则的辩证关系;“发于无意”——“天机自动”的创作心理,这种“无意”说的是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6.
饺子的来历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技》2014,(9):46-46
“三十而立”,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似文献   

8.
杜文系年     
鲁迅认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且介事杂文二集·“题未定”草》)故治社请者,不可轻弃征文。笔者因参与《新编全唐五代文》整理工作之便,将杜甫三十篇赋笔来著校读一过,集前贤之成果,系年如下。但求眉目清楚,有助了解杜甫之全人及所处的社会状态,间有心得,亦录各批评。所据年谱,为四川文史研究馆编写之《杜甫年谱》。开元二十八年(740),杜甫二十九岁。《杂述》之作,当在开元二十四至二十八年(736—740)之间。盖本文有云:“则鲁之张叔卿、孔巢父,二才士者,聪明深察”①,又云:“太山冥冥以高,泗水清”。…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泛灵论”意识状态下的原始先民对以太阳为核心的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等崇拜构成了原始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太阳崇拜是原始人类自然崇拜的核心。屈原《天问》之“天式纵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中的“阳离”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及的日中神鸟,其原型则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太阳黑子”这种自然界天文现象的幻想性解释。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阳离爰死”神话反映了古代神话英雄的征日行为,寓含了南楚民族先民的太阳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10.
“境界说”是王国维的一大“天才的未完成”,是解开其诗学奥秘的关键所在。它是王国维作为一个造诣极深的东方诗人在审美趣味深处感受最深切、却在所处时代未能用现代话语加以充分的理论形态的精神领域。揭示《人间词话》与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的美学思想的联系,当凸现王国维的深层精神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中记载了大量以“望京”为名的建筑。它的出现和存在,表现了古代地方官对君臣关系的注重,反映出他们“爱君恋阙”的名节观和向往京职、不乐外任、惧怕贬谪的仕宦心理。到了元明,望京建筑更成为士人表达上述意义的一个符号,具有很浓的象征意味。这种建筑关涉到“恋阙思京”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党建工作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普遍重视,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就组织发展工作而言,做到“五忌”将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五忌”即:忌虚,忌情,忌急,忌压,忌放。 一、忌虚 “虚”,即工作不到位,不落实,掌握情况不详实。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所谓“断乳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已置身于社会当中,对各种社会现象总会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们既关心社会的发展,热衷于评价、分析和参与社会;同时,他们对事物…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口号:应睁开眼睛看自然,文学应举起镜子照自然。而汉魏六朝的人们则更多地认为,应以心去览知万物,文艺应寄灵心于万象之中。显然,文艺反映生活的方式并不是单一的。比较一下汉魏六朝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艺术创作的认识,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汉魏六朝是社会最为动荡、离乱的时代,但艺术并没有太多去呈现这动乱的生活画面,而是把艺术当成心灵的寄托,进行了心灵的探寻。从《古诗十九首》对人生无常、生命苦短的咏叹到谢灵运借山水景物以抒心素,从绘画的传神写照到书法的扬神挥写,艺术创作的实际无不说…  相似文献   

14.
“非待能穷人,穷者讳乃工。此请信不妄,我闻诸醉翁”’‘’。“穷而后工”的观点,虽然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穷愁著书”说、桓谭所称“贾谊不左迁失志,则文来不发””’、钟降所说“生命不谐,声颓身丧,使李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至此”等观点”’,但他们多只就个别作家立论,到欧阳修才将它当成一条普遍的创作规律提出’‘’,而为苏城所服腐。苏武在诗中一再咏道:“诗人例穷赛,秀句出寒饿””’、“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事””’、“恶衣恶食诗意好,恰是霜林陷春鸟”,”’可见他对“穷…  相似文献   

15.
古代诗学范畴多来源于观人学。“英”、“雄”、“英雄”就是其中之一。观人学的标志性著作《人物志·英雄》从语义发生学角度阐释“英雄”概念,将人的才性析解为聪明(英)、胆力(勇),认为“圣人淳耀,能兼二美”,达到“化境”。古代诗学的“英雄”及其衍生范畴如英分、雄分、诗胆、诗力、魂魄、变化乃至于“才胆识力”等,都是在运用观人学原理探索诗歌规律中不断升华与深化的,反映了中国人的英雄崇拜意识与生命意识,从而使得古代诗学更加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江村唱和”是清初词坛非常重要的一次唱和,它对“稼轩风”的盛行起到重要作用。对“江村唱和”进行具体的考述可知,“江村唱和”有两组,分别为曹尔堪、王士禄、宋琬唱和于西湖,结集《三子唱和词》;曹尔堪、尤侗、宋实颖唱和于苏州,结集《后三子词》。本文考述两次唱和情况,并从文献中辑出续和者31人,考订其分布、唱和情况。  相似文献   

17.
口语里的有些“六”意义玄虚。《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释:“表示对别人的话的否定”,引苏叔阳《左邻右舍》:“‘桦子,睡觉去吧!’‘睡个六!”’为证。《北京方言词典》则注:“(1)表示否定。(2)用在反驳句里,可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某些词素,表示‘零’、‘什么也不是’。”例证依次为:“他知道个六!”“你会六!”“好?好个六吧!”“喝香片?喝香六!”“六”为什么会有否定、虚妄不实的意义?张清常教授认为:“中国的市井赌博掷骰子,在口语中留下影响很大。例如—…·‘呼台喝六’‘六猴’‘六’‘没料到出了个…  相似文献   

18.
深山出凤凰,桐柏出花王。她就是远近闻名的河南省“三八红旗手”女花王魏士云: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17,(1):67-72
刘天华先生的琵琶曲《虚籁》,又名《今夕》《长夜吟》,曲风委婉含蓄,意境深远,蕴含了中国古代审美观。关于本曲,刘先生并未留有音响资料,也没有任何关于乐曲的描述,多年来,许多专家及演奏者对此曲曲名的涵义进行了论证,异同互见。其实,《虚籁》意指"无声"或"空虚的声音"这种论点不尽合理,从乐曲的创作手法和刘天华先生的美学观等角度出发,《虚籁》的涵义更应从哲学范畴来理解。  相似文献   

20.
引言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它们同等重要。在教学中,五者不可偏废。然而在各类英语考试中,口语并不在考试之列。一位北京大学四年级的学生说:“学了那么多年英语,我还是不敢开口讲”。他说出了英语教学的尴尬与失误。一、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迫切性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说”的要求是逐年提高的。比如,1966年《大纲》对“说”的要求是: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口头回答。1985年《大纲》又规定: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就教材内容进行问答和复述。而1998年的《大纲》修订本则规定:能就教材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