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2,(4):88-94
在“对外讲中”的跨文化传播与文学写作策略的驱动下,林语堂海外时期用英语创作的科幻小说《奇岛》,因书写语言、目标读者等方面的非中国属性而具备异国属性、跨文化属性。通过小说中以劳思为代表的海外混血华裔形象,以孔子、庄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思想,以及《桃花源记》文学原型等三重中国形象的梳理,指出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具有自塑性与他塑性的双重属性。自塑形象表现为中国形象的正面性,是科技主流话语语境中对中国诗性智慧的重新确证,反映出林语堂对中国文化的深层认同;他塑形象则凸显为对中国形象的混杂化处理与隐匿化处理,反映出林语堂高超跨文化叙事能力。林语堂科幻小说的中国形象阐释,是自我与他者视域融合的形象学呈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林语堂属于靠写作致富的少数作家之一。其丰厚的经济收入是他独立人格、闲适生活的前提与基本保障,但也是影响他“被认识”、“被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金钱甚至在一定时候成为损害林语堂形象的一张无形的网,而影响他被客观公正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享乐主义人生观、义利兼重的金钱观,显然这一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背景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以幽默、性灵、闲适为特色,建构起一套独特的小品文理论话语.他打破"文以载道"的封建桎梏,不为圣人立言,不复替天行道,是对廊庙文学的反动;自觉跳出以启蒙导师自居的精英立场,回归于生活的常人心态,并为小品文的主体设计了凡人庸人形象,完成了民间岗位意识的确立;以平易近人的谈话风格为格调,闲谈人生,探寻中西文化.在林语堂的小品文中,隐含着令人深省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认同“为艺术而从事艺术”的口号,并强调艺术是自由的“游戏”,表现了他以美学意义为艺术之魂的文学本质观。其创作论──“性灵”说的精髓在于:以文学须独创为理论基石,以作家与作品关系为切入视角,阐明唯有作家的独特个性能赋予作品以鲜活的生命。林氏视野宽广,能摘取并融合中西之璧为我所用,此为他建构诗学话语的方法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论语派是因林语堂等创办《论语》杂志而得名的文学流派,论语派通过提倡小品文笔调来进一步推进文学改革,主张以一种轻松闲散、清新自然的文体采立言立志,因此,在其题材选择、内容表现上有着迥异于主流的话语。论语派以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为内容,以平易近情的谈话风为格调,消解“载道”文学的宏大叙事,打破封建传统理性对人感性生命的重重压制,以“说自己的话”追求文学的自我表现,追求个性的真与诚为目标。而身边琐事和个人情感的抒写为小品文的繁荣赢得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对闭适性散文的美学原则、思维方式的建构,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22,(3):102-106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审视林语堂英译《扬州瘦马》,分析林译《扬州瘦马》如何受译者自身经历和价值观的影响,同时基于“三维转换”翻译策略研究林语堂适应《扬州瘦马》的翻译生态环境,通过适应性选择转换实现最佳译文,成功地将明末清初扬州特有的瘦马交易现象介绍给西方读者。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用英文写作了大量随笔、小说、传记,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而这些作品要在异国发表,必须接受“语言、出版、市场”三座大山的考验,林语堂如何让异质文化读者认同和选择他的作品?他在传播中采取哪些传播策略?笔者认为,林语堂向海外读者传播中国文化的优势之一是:他中西兼融,视野开阔,语言幽默,适合西方读者的口味;另一个优势是精通英语。这就为他传播中国文化奠定基础。同时,林语堂在文化传播中,选题独特,写作有的放矢;写作时会考虑海外读者当下的文化视野和兴趣;直接用英文写作,直接在美国出版,这些成功的传播策略使他的书几度名列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创造了在美国传播中国文化的神话。  相似文献   

8.
《漳州师院学报》2018,(1):64-70
回顾东方主义影响下的华人形象发展,可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目前的发展状态;再从跨文化交际和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采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框架、以姚明入驻名人堂的演讲为例,提出跨文化话语策略。在话语实践中诉诸文化价值观是促进相互理解的有效方式,能协助构建中西方社会受众都接受的客观准确的华人形象,间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时间之箭即将穿越奔腾激荡的20世纪大峡谷,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学术界正雄心勃勃为自己的21世纪构筑起一座巍峨的思想大厦,却发现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学术舞台上唱了百年之后,不知道下一个节目究竟唱什么调。有学者惊呼:“中国现当代文化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一整套话语,长期处于文化表达、沟通和解读的‘失语’状态。因此,重建中国文化话语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①在发现“失语”之后的不知所措中,思想文化界潜动着“回返母语”的精神探求。这种学术动向很快传递到中国古典文论和美学研究界,倡言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使本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启示和机遇。从“去中心化”、“解构与多元性”等后现代思潮观念入手,可以反思中国汉诗在当下的境遇与发展。中国新诗自胡适等人开始,在西方现代性的冲击下所形成的新汉语思维和话语结构依然无法摆脱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这个潜藏的思想编码的影响,不管走得多远,也不管你是否愿意,新诗必然要回归传统诗学的视野之中,因此,我们在关注新诗的同时,更要关注当下的传统诗词,真正做到“还历史以真实”面貌,让现代旧体诗回归文学史的整体框架之中,这才符合我们进步的历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籍华人学者叶维廉先生的比较诗学理论,从语言和美学两个向度显示出中西诗学理论的差异:西方文化以逻辑推理把握世界,东方则通过具体经验体悟世界。西方诗歌传统主要是表现智性认识.而中国古典诗歌重在形象感受。东西方文化发展存在错位现象,英美现代诗具有与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学和语法上"汇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是所有文明社会的特征。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于礼貌认识的不同。作为礼貌理论之一的面子观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着差异。中西方面子观的不同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关系和思维模式。作为中国人,从西方面子观中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方文学史中,散文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大量学者致力于散文的翻译工作,但从篇章分析角度探讨散文翻译的文章却屈指可数。从中英文不同的思维模式出发,分析汉语散文英译过程中的连贯结构重组现象,从而解决了由于逻辑排列不符合翻译目的语要求而产生的语义排列混乱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史学家柯文的"中国中心观"最重要的含意是"区分"和"内部取向"。即重视中国的区域性与地方性的变异幅度,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来研究中国历史,并尽量采取内部的(中国的)而不是外部的(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现象所具有的重要性。"中国中心观"。不但向战后美国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观点——"西方冲击论"提出了挑战,而且也给中国史学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行政伦理建设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对公共权力的来源进行分析,探讨行政伦理中西方对人性的假设差异,以及比较中西方行政伦理建设的特点,从而提出转型期中国行政伦理构建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有效地去除图像噪声,同时更好地保留图像边缘细节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shearlet 域各向异性扩散和稀疏表示的图像去噪方法. 首先对含噪图像进行非下采样shearlet 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 NSST),将图像分解为低频分量和多个高频分量. 低频分量中包含图像信号的主要能量以及少量的噪
声,而高频分量中含有大部分噪声和图像边缘信息. 然后,利用K-奇异值分解(K-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K-SVD) 算法去除低频分量中的噪声,各个方向的高频分量则通过核各向异性扩散(kernel anisotropic diffusion,KAD) 算法进行去噪. 最后,对处理过的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进行非下采样shearlet 反变换(inverse 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 INSST),得到重构图像,从而有效地去除图像噪声,保留图像边缘细节. 实验结果表明,与小波扩散去噪法、shearlet 硬阈值去噪法、K-SVD 稀疏去噪法、小波域稀疏去噪法相比,该方法的去噪能力更强,并能更好地保留图像纹理细节特征,改善图像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郎世宁在欧洲油画的基础上吸收中国画技法,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画风,尤其是在静物画的表现上,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题材形式,又融汇了西洋静物画的技法表现。他的静物画体现了特定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倾向,这种兼容性深得皇室赏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清代的统治阶层对待欧洲绘画艺术所能接受的态度,在中国画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平面设计在受西方影响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者,一是追随大潮混迹于其中且无所事事的伪设计师,一是吸收西方设计文化的先进理念并混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探索者。这两种人的设计价值观所呈现的设计态度的普遍意义,对现代设计具有反思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强调中西方设计文化混的客观现实性下,中国平面设计目标性吸收消化并成就和发展中国的现代设计,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29种,隶14属、8科、2目.可划分成东部静水缓流群落、东部激流群落、西部静水缓流群落、西部激流群落、高山溪流群落5种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以东部静水缓流群落最为丰富,西部激流群落和高山溪流群落比较贫乏;中国林蛙和中华蟾蜍出现于各群落类型,为广布种.锄足蟾科的种类大都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